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3-04-29浦培生
浦培生
摘 要: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在几年的计算机教与学中尝试将“创新”融于教学中,所实施的创新教育具体如下:①重组教材,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②针对学情,化繁为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③重视操作,体验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④引进游戏,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创新; 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79-001
创新教育以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教育教学中所提的创新,主要是指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以来,笔者始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试将“创新”融于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娱乐性,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寓教于乐的学习软件,将教材中有关内容形象活泼地展示给学生。同时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其创新思维,略有心得体会。
一、重组教材,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教师深入地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他们的知识是如何建构的。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充分有效地将教材中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课堂中,发现学生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为此,我用画图、“扫雷”、“纸牌”、“连连看”等益智教学游戏,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低年级段,学生尚处于知识的萌芽状态,整个大脑的发育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中多接触且简单、有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我们应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方法不仅要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还要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上计算机课是件比较困难的事,他们不认识键盘上的字母,无法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实践中,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如让学生在画图中画《森林动物园》,用比喻法讲解“文件”与“文件夹”,把建立新“文件”比喻成新买个“练习本”,在“文件”中输入文字比喻成往“练习本”上写作业,把“文件”的命名比喻成给“练习本”写名字,把“文件夹”比喻成具有多层结构的书包,可以直接装作业本;把“复制”功能比作“复印机”的功能,把文件的“复制”比喻成“抄作业”,把文件的“移动”比喻成“搬家”等。利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理解了这些似懂非懂的概念。
三、重视操作,体验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育理论家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这一现代化的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给计算机美化桌面,在画图中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在Word中输入字母、文字、编辑、排版……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如在学习Word之前,我先制作了一副图文并茂的墙报作品,画面生动、颜色鲜艳,当中综合包含了Word的一些知识点和操作方法,让学生欣赏的同时,激发学生:“你们想不想做出和这一样美丽的墙报?”学生自然是羡慕不已、急不可待。我进一步激发学生:“做这幅墙报需要哪些知识和操作方法?”让学生讨论出需要排版、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插入表格等时,我趁势激励学生:你们再过一段时间也能编出这样漂亮的墙报来。于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想方设法采用最有效、最快捷的学习方式——自主看书、同学间合作探究、查资料、向老师请教等方法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自始至终保持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使学生始终爱上电脑课。
四、引进游戏,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爱玩、好动、对未知事物好奇,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就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因势利导,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因此,课堂上,经常运用一些益智游戏和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从而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求知欲、探索欲。
如在教学三年级《LOGO语言》,课前,我首先用PowerPoint将LOGO语言中的小海龟作图的动作制作成课件形象表现出来。上课时通过双向控制系统在电视屏幕上进行演示。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能在操作中完成这些图形,我又让学生看着屏幕上的图形和程序,让他们一边读一边用手式沿着小海龟走的路线做一遍,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上机时,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显然,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教师应该恰当把握教材,寻找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达到成功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成功,不断激发创新的热情。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地重组教材,激发兴趣;针对学情,化繁为简;重视操作,体验过程;引进游戏,寓教于乐,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在计算机教学中探索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