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花絮
2013-04-29
在整个特训营和比赛期间,本刊记者全程跟随,见到了不少值得关注的趣事。这里,采撷几朵“花絮”,供大家欣赏。
进北大,大不易
七月底八月初的那一周,正赶上北京最热的时候,连晴高温,使整个北京城暑气熏蒸。但即使36度以上的高温,也挡不住大家对北大的热情,外地旅游观光客摩肩接踵,来到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由于学校容量有限,北大不得已实行游客登记入内的办法,动态掌控进校人数。于是,北大的东门排起了长而曲折的队伍,不亚于春运时买火车票的阵势。而观光客即使进了北大,也不能轻易进入一些教学楼参观,必须要出示学生证、参会证等各种证件,才能与北大有进一步的亲密接触。这一措施让不少观光客只能在大楼外照相参观,以证明到此一游。幸运的是,参加特训营的学生,可以凭学员证直接进入校内,享受“我在北大上课”的优待,而不必加入观光客的长龙队伍受等待的煎熬。
作文好似快板书
特训营中有一堂别开生面的课,由北京市西城区高中语文教研员周京昱老师讲解优秀作文。周老师谈及一篇全文押韵的奇文,并用地道的北京话,以快板的节奏把这篇奇文念了出来。“那一年的罗纳尔多尚未发育,……童年的我并不富裕,电玩快餐时代并不怎么经历。有人说我生活就此失去意义,也有人说我简直愧对社会主义,而我对此并不在意,至少我还对得起自己……虽然高三生活掉层皮,我说这高三整个一活地狱。回顾十年学习经历,无论你是否出人头地,面对人间事不能轻言放弃,孙老前辈的名言我们千万牢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篇高中生创作的800字作文,韵律连贯,节奏感强,内容生动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充分体现出汉语的韵律之美,也展示了学生作者的文字功夫。
课堂上的争论
在特训营最后一天的上午课上,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彬彬老师抛出了他认为“高考作文应该明确规定不应该写文言文”的观点,引来一波波同学的反对。最激烈的争论出现在一个钟爱昆曲的女生和王老师的“对峙”中。女生提问:为什么不能写文言文?如果现在要发展昆曲、为昆曲写剧本的话,就要用到文言文。老师答疑:在古代,昆曲等戏文并不是最正规的文言文,而现在作为应用文体,文言文已经不是人们常用的文体;高考考察的是基础,
考察的是学生写作常用文体的能力,所以文言文不该在高考中出现。
接下来的课堂更加热烈,当王老师提出“文学中最重要的是语言”的观点后,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大胆地质疑权威的观点,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初生牛犊,豪气冲天,彰显出90后在学习中不盲目跟风、勇于质疑的特点。
结营仪式欢乐多
特训营的结营仪式热闹非凡。每个小组最少要出一个团体节目,一个个人节目,多了不限。在几个小时的结营表演中,唢呐声圆润,葫芦丝悠扬,小品幽默,朗诵铿锵,合唱给力,情景剧爆笑……有人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演绎成一场闹剧;有人cosplay甄嬛传模仿后宫娘娘勾心斗角,却让两个可爱的宫人上场连比带划唱了一曲“别看我是只羊”;还有人嗓音独特,在独唱中飙出了海豚音,赢来全场鼓掌。多才多艺+青春魅力,让这一场结营仪式充盈着满满的青春气息!
我们为什么写作?
我们为什么写作?著名作家阿来老师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他的讲座。
阿来老师质疑:我们写作的目标难道只是为了几次考试?有些人通过考试之后,写作把他们送到他们所希望的位置上的时候,写作的重要性就开始下降了。
的确,对于参加创新作文大赛的学生来说,确实有必要思考这个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创新作文大赛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比赛,比赛带给参赛者的远远不止是作文获奖的荣誉,如果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学生则能获得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自主招生的机会。当然,随着奖项的提高,学生能够获得的奖品和奖金也越发诱人,比如特等奖获得者除了一大堆奖品和自主招生资格外,还获得了3000元的奖学金。通过这样的比赛,学生们得到了非常现实的奖励。但高考之后呢?或者说,上了大学甚至大学毕业之后的他们,会不会继续为了文学而奋斗呢?
阿来老师进一步追问,媒体曾经报道过很多当初在奥数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从业后并没有从事数学研究工作,甚至有的人上大学时就没有选数学专业。同样的问题也值得“创新作文大赛”的主办者和参与者来思考:究竟有多少学生拥有对文学发自内心的热爱,并打定主意未来一定会从事创作工作?他们能保持自己的理想多久?
指望所有参赛学生都追逐文学梦并不太现实,但阿来老师由衷希望,今天在座的学生中,能走出未来的作家。
高手擂台赛
2013年8月3日,北大第二教学楼各教室里座无虚席,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的学生们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待着。他们中有的神情严肃,紧蹙的双眉间多少透露出些许紧张;有的面带微笑,已经忍不住想要大显身手。“创新作文”赛场摆好擂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经过层层选拔来到总决赛赛场的青少年文学高手一起登场,准备以文章打擂比武,一决高下。
终于,试卷发下来,参赛学生仿佛听到冲锋号,投入紧张的比赛中。刹那间,一切都安静下来,整个赛场仅响起一片“沙沙”的纸笔摩擦声。大家奋笔疾书,认认真真地编织着自己的文章,期盼着满腹文采能在纸上开花。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交卷的时刻到了。不少学生在交卷后呼朋唤友,兴高采烈地去分享自己的心得,自动自发地形成好几个赛后讨论会。
现场比赛刚一结束,评阅工作就紧紧跟上。赛事组委会工作人员马不停蹄整理装订了
所有参赛学生的试卷,交到专家评阅组。紧接着,专家们便开始审阅工作。最后,50余篇作文受到专家组成员的一致青睐,成为准一等奖作文,然后经过一下午的评析、讨论,专家们确定了5篇特等奖作文、50篇一等奖作文、150篇二等奖作文。
三等奖也是奖
颁奖当天,一大早,参赛学生便挤进了英杰人才交流中心的阳光厅中,一方面等待聆听阿来的讲座,另一方面也为之后的颁奖典礼占个有利位置。
讲座甫一结束,便有不少家长涌入大厅,打算陪着自己的孩子等待获奖名单揭晓的那一刻。由于三等奖人数太多,主持人没有宣读三等奖名单,而是从二等奖开始公布。随着名单的宣读,二等奖公布完毕,然后是一等奖的50人,分为5组上台领奖。当颁到第四组的时候,记者听到了身边一对母女的对话,妈妈安慰女儿说:“还有最后一组和特等奖呢,再等等。”然而孩子期待的奇迹没有发生,直到最后,女儿也没有在特等奖的名单中听见自己的名字,知道自己仅仅获得三等奖,女儿撅着嘴说:“三等奖,没意思!我们走。”于是母女俩在献给所有获奖者的热烈掌声中悻悻地离场。
这种失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正如主持人所说:三等奖也是奖啊!其实,能进入到全国总决赛的学生,已经很不容易,他们是经过初赛、复赛、赛区决赛等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总决赛三等奖的成绩应该是相当优秀的。在此,希望他们继续努力,改变思维方式,拿到三等奖不是失败,那是一次值得骄傲的胜利!
写作,首先要打动自己
颁奖典礼后,记者采访了特等奖获得者之一的北京四中学生李子卓,请她谈了自己对作文的一些想法。
“在我看来作文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主要还是个人感想。应该说作文大赛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因为我在学校写作文的时候感觉没有这么顺利。现在回头去看以前的作文,觉得没有写出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有点自己都不想看的感觉,因为无法感动。作文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大家总说应试教育的作文对我们产生了一些影响,可能只是你误解了它,事实上你完全可以尝试把自己的话写出来,而不一定都要按着考场作文的写法来写。这样我们的写作才能真正表达出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而不只是应试的工具。”
与同龄人相比,李子卓显得要成熟一些,关于作文,她有自己的想法;面对获奖,她能真实地评价、面对自己。她对于作文与应试的看法,透露出年轻的为文者的乐观态度:坚持真实的自我,不抱怨。这一点值得广大的高中学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