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新战略:“中国+1”
2013-04-29
近年来,世界一些制造业企业纷纷采取“中国+1”的亚洲投资新战略,以规避风险。虽然这些公司做出决定的原因各不相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它们宁愿避开增长极快的中国经济,而将工厂设在亚洲其他地区。
通用电气、西门子、英特尔……这样的公司并不是一两家。在衡量成本、风险、客户和后勤等诸多因素以后,越来越多的公司认为,中国不一定是制造业的最佳地点。
东南亚地区以更低廉的劳动力成为欧美外资企业的首选阵地,此外,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更也先后提出“实业再造”言论……中国制造在享受了近30年来低成本劳动力粗犷增长的人口红利之后,靠规模制胜的时代或已走向终结。
何谓“+1”
所谓“+1”,此前可能指印度、印尼,也可能是束埔寨、越南,而当前,欧美、日韩自身也日渐加入了“1”的大军。
实施主体:
此前,众多欧美跨国企业是“中国+1”的主力军。摩托罗拉、通用电气、西门子、英特尔、柯达、利乐、思科、GE、飞利浦、诺基亚等企业陆续宣布在印度、越南等地投资计划,计划投资额几乎都超过5亿美元。
2006年11月,英特尔公司跑到越南开建它的新工厂,最初的投资承诺是3.5亿美元,可很快,整个投资就痛快地变成了10亿美元。
中国芯片同行嫉妒地发现,发生在越南的10亿美元投资,竟然跟英特尔过去10年在中国投资的数额一样多。同月,雷诺汽车宣布,将在印度投资数十亿美元建造一家整车制造工厂和发动机工厂,此前已经停顿的中法东风雷诺轿车项目,重新启动的日子因此变得遥遥无期……
2010年以前,中国是耐克运动鞋最大的生产国,但从2010年开始,越南“上位”,取代了中国的“老大”位置。
2011年,美国品牌COACH宣布,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将从中国转移50%产能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同时加大在华销售量。
如今,日韩企业也加入到“中国+1”行列中来。日本欧姆龙公司不久前决定,从2014年起,重启本土的电子血压计生产线,减少部分在海外制造的产品份额。无独有偶,作为苹果公司面板供应商的日本显示器公司JDI,去年已开始筹划将部分产能迁回日本的茂原工厂,这一计划预计今年就将完成。
“+1”:
东南亚地区以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拔得头筹,但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重启“再工业化”过程的决心也不容小觑。
很多利润微薄的外资企业往往会选择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作为中国的附加风险承担国,以日本为例,日资企业大规模进军东南亚国家及市场的帷幕似乎业已开启,越南、马来西亚甚至是缅甸等国家和地区都成了日资觊觎即刻进入的主要目的地。
此外,日本“再工业化”的现实路线也是倚重现有制造业的再发展一一在原有的技术密集型及资本密集型制造类产业的基础上,不断融入能够引领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富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创新力。
潜在原因
中国日益上升的原材料价格和工资水平推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但其并非外资谋求其他代工厂的唯一原因。
梯度转移的必然性: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将加工生产线转移到加工成本低的地点,这其中要考虑的因素还包括环境、资源、运输和安全等,但劳动力成本是最重要的因素。
近年来中国工人的工资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2010年,中国工人工资水平涨幅达69%。在同样条件下,越南的生产成本比中国低15%至30%。此外,人民币升值压力,导致外企在华成本全面上升。
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开始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梯度转移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属于自然趋势。
投资门槛升高:
有研究发现,中国东部的苏州、无锡等长三角富庶地区都提高了投资门槛,对新进的外资企业,不仅没有专门的优惠政策,甚至还对其产业类型、节能减排方面提出很高的要求。此外税收上,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也正在失效。
运营环境恶化:
在中国向高新经济体的转变过程中,企业的商业模式将会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而企业盈利数据寥寥无几。部分人士认为,对于众多行业来说,中国已不再是一个“新兴市场”,企业维持高利润率(15%~20%)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
本土企业崛起:
研究指出:中国正孕育出一批实力强大的本土领军企业,与它们展开竞争是跨国公司面对的新现实。这些本土企业更接近和了解消费者,重点生产价廉物美的替代产品。
“再工业化”进程重启:
以日本为例,当前快速复苏日本国内经济的重要板块就是重振日本国内的制造类产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可以视为日本的“再工业化”。由此,似乎就不难理解日本企业回归本土的做法,直接动因就是为“再工业化”添砖加瓦。
连环影响
从直观层面来说,中国制造业将遭受一轮不小的打击,而更值得警醒的是,中国经济增长或将因此放缓。失业率上升:
2010年数据显示,在外商投资企业就业的劳动力(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超过4200万人,约占全国城镇劳动力总量的13%。如果10%的外商投资从我国市场转移,即使不考虑外资企业的就业结构,也会减少大约420万劳动力就业,使城镇失业率上升1.3个百分点。
出口下滑:
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外资企业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5%以上。如果外商投资企业转移10%,外资企业出口同步下滑,则使我国出口增速下降5.5%。
财政税收减少:
近年来,以外商投资税收为主的涉外税收占全国工商税收总额的比重超过20%。如果外商投资转移10%,将使全国税收总额每年减少1100亿元以上。
路在何方
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向松祚指出,目前中国制造业大多仍处在中低端,竞争对手太多,利润空间很小,因而正处于重要转型阶段,从“高速”向“高端”转变是大多数制造业目前的重要任务。
依托产业链和庞大市场:
中国优势仍在。我国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配套产业链以及工业体系,特别是沿海地区,产业之间的协作和产业内部的配套都比较完善,这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在短期内难以建立起来的。
中国市场依然是外企布局重点:
由于中国生产要素成本普遍提高,对于一些成本敏感型企业来说,这的确可以成为重新考虑在华布局的理由,这是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会因为中国生产成本的提高而改变,因为中国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而制造者必须靠近市场,才能更好地开发出迎合消费者胃口的新产品。
从“高速”到“高端”:
产业格局调整将提升外资质量。在跨国企业制造业生产线从中国转移的同时,另一批以服务业为主的外资企业也在积极进入中国。进入服务业的外国直接投资首超制造业,表明中国已从过去过度重视制造业转到更加重视服务业上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吸收外资逐渐减少,而在高端产品制造业、服务业吸收外资有所增加。
(编辑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