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产业催生万亿商机
2013-04-29
我们留了多少时间给父母?是一周看望一次,还是一年?7月1日,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常回家看看”被列为法定义务。以法律约束道德略显荒谬,却也凸显了我国正在进入老龄社会的现实。
今年2月,我国发布了首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老龄人口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到2015年,预计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增加到21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增加到16%。中国已经迈入了严重的老龄化社会。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速,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老龄化市场。尽管目前还没有关于老年人消费能力的精确预测,但一些粗略的测算已经可以看出老年人的消费潜力。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城市的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每年老年人的离退休金、再就业收入、亲朋好友的资助可达3000亿至4000亿元。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而又无法统计的是子女对老年人的扶助与赡养的支出,在中国“孝道”的民族精神中,子女为父母的支出将极大提高老年人的购买能力。
专家指出,老龄产业的兴起是老龄化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从老龄产业的细分行业来看,硬性老龄产业包括老年健康医疗用品产业、老年食品保健产业、老年生活用品产业、老年居住建筑产业、老年复健及辅助用品产业、老年休闲及娱乐等行业的开发仍然十分不足。
“总量小、品种少、企业少、规模小,传统产品多,科技含量少。”国务院参事、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津生如此总结硬性老龄行业的现状。
不仅硬性老龄行业跟不上,软性老龄行业更是明显发展滞后。魏津生认为,在老年旅游、老年教。育、老年保险、老年财务规划和后事规划等等软性老龄产业中,目前有的只是低水平的开发,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而这些都可能成为一片新蓝海。
有专家预测,目前仍较弱小的“银发经济”有望在“十二五”期间驶入快车道,2050年左右养老服务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5万亿元,这势必给资本市场带来不一样的机遇。
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从建设、服务、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加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政策的出台,“养老地产”逐渐成为房地产市场上继自住型住宅之外的“隐性刚性需求”,各大房企及险资纷纷试水。
众多企业进军养老地产,但盈利问题依然是摆在它们面前最大的困局。中国养老地产市场的“巨大蛋糕”在吸引众多资本加入的同时,也对房企的运营开发能力提出了种种考验。面对这一新事物,选择何种盈利模式是摆在开发商面前的首要问题。
由于老年人是待在家中时间最长的群体,因此对于各类家居用品的接触也是最多的。近几年,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及家居市场的日益成熟,老年人家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而目前这块市场的开发程度较小,其后续发展非常值得期待。
旅游正逐渐成为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方式。由于生理、心理特点,老年人在出游方式的选择上更喜欢参加旅游团。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来说,春秋是最好的出行季节,这成为旅游淡季重要的补充。此外,由于老年团队出游需要专业看护,因此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食住行游购娱的专业市场将获得很大的发展契机。
业内人士表示,2011年开始,美国的“婴儿潮”一代将逐步退休,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一代也面临老龄化,世界主要国家都进入到人口老龄化时期,这将直接刺激医药消费的快速增长,带动医药企业利润增速和医药股整体市盈率的提高,这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是长达10年以上的医药股投资机会。
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以及打造符合时代需求的养老方式,一些高科技企业也已经在摩拳擦掌。一纸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有可能让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沦为“违法者”,可视电话等科技产品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亲情缺失的遗憾。
日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预计到“银发社会”的到来,不少企业就开始从细节做起,绞尽脑汁开发适合老人使用的产品,从图书到手机、从电话到电脑……种种日常生活及娱乐休闲必需的科技产品,都需要在设计中考虑老人的生活和思维特性,并进行科普教育,以保证老年人正确使用。
(编辑 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