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乔治·奥威尔:一个先知的缅甸时代

2013-04-29

OV海外文摘 2013年9期
关键词:缅甸人仰光奥威尔

当代的政治异见者或许都读过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小说《动物庄园》和《1984》,它们最初或许都起源于奥威尔在缅甸的殖民警察生活。

20世纪初奥威尔在印度出生,在一个破落的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中长大,在英国读书,由于无力支付大学学费,他加入了英国帝国警察系统,在缅甸任职。对奥威尔的家庭来说,缅甸是一个很熟悉的地方。他的父亲曾经在缅甸工作,职位是印度鸦片贸易部驻缅甸的公务人员,他的外公曾在缅甸的毛淡棉市生活。

奥威尔先在仰光工作了一段时间,随后去了曼德勒接受警察训练,最后去了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上的一座小镇。敬业工作几年后奥威尔被调任到仰光附近的锡里安,成为了一名警司助理。

在缅甸的日子里,奥威尔见证了大量的不平等和压迫,这让他对于“公平”有了一种急切的渴望。过了5年的殖民警察生活后,奥威尔突然辞职并离开了缅甸,永远没有再回来。奥威尔在《猎象记》中写道:“在缅甸,我被人憎恨,被很多人憎恨。在我卑微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获得过如此关注,但这里面却是带着憎恨。”许多人相信英国在缅甸施行的专制殖民统治让奥威尔产生了极大的厌恶,他厌恶集权和施虐,他的工作却是在不断地重复这两件事。有评论家认为缅甸的经历让奥威尔产生了双重人格,既有施虐的一面,又有受虐的一面。

1927年,奥威尔在杰沙患上了登革热,他因此辞去了公职,并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他不再跟家人联系,改名换姓,跑到巴黎去当酒吧招待,在穷困中开始写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在缅甸的日子》,后来又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地游荡了很多年。或许从奥威尔踏上缅甸海岸的那一刻起,他已经成为了英国政治体制的观察者和批评家。他曾经极不情愿地混迹缅甸的白人俱乐部和绅士会所,相比之下他或许更愿意去探索发现缅甸的当地文化,他甚至能说一口流利的缅甸语。或许从那时开始,他已经开始在自己的脑海里构想一个由帝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统治的未来。“老大哥”,“双重思考”,“思想犯罪”,“真理部”,还有“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无知就是力量”这些影响了20世纪的新鲜词汇,或许就在缅甸第一次进入了奥威尔的世界。

直到今天缅甸人依然记得奥威尔,那里的知识分子称他为“先知”。《在缅甸的日子》依然在仰光街头的书店里畅销,在它的旁边,必然还摆放着《1984》。刚刚获得自由的缅甸人仿佛能直觉地听到奥威尔先知般的箴言:“掌握过去就能掌握未来,掌握现在就能掌握过去。”

猜你喜欢

缅甸人仰光奥威尔
彭译萱作品
——仰光:走向新街区
缅甸的风土人情
缅甸领导人为何都“姓”吴?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乔治·奥威尔最后的日子
中国港湾承接仰光外海引航站项目
孙仲旭:翻译奥威尔《一九八四》 曾两度落泪
纪念乔治·奥威尔
缅甸人名字中藏着属相
缅甸人无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