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利用资料袋的策略
2013-04-29孙常红
孙常红
摘要:语文资料袋,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资料袋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凸现整合的理念,巧用资料袋,拓宽语文学习空间;还要鼓励创新,尊重差异,培养习惯,布置作业,充分利用好“资料袋”,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 资料袋 有效利用 策略研究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许多语文教学专家提出了“大语文观”的口号。“大语文观”下的我们十分重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断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而中高年级部分课文后面编排的资料袋,正是课文内容的延伸与拓展,它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利用资料袋的策略。
一、用好“资料袋”,凸现整合理念
小学三到五年级的语文教材共有35篇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研读教材之后,要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整合起来,使其“物尽其用”。应当说,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将“资料袋”与文本相整合,这对深入解读文本、加深对文章情感的体验和对文章主旨的领悟是有很大帮助的。课文后面的“资料袋”与文本解读的整合应该把握得恰到好处,让“资料袋”合理而有效地服务于文本解读。
(一) 课前预习“资料袋”。预习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质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又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驱动下,如果运用“资料袋”去沟通、联系,带着“资料袋”的信息去了解课文、分析问题,就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 课中穿插“资料袋”。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语文教师要做牧羊人,语文教学要把学生领到水草丰茂的牧场,而不是圈养。这告诉我们:语文是没有“围场”的。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资料袋”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丰富学习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之为深入地解读文本起到辅助作用。
(三) 课后补充“资料袋”。从整合的课程理念来看,学生还要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课后补充延伸,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巧用课后资料袋,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把握资料袋的不同特点,努力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提高学习效益。。
(一)巧用资料袋,增强学习趣味性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与该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倾向,他就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承载了很多东西,或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是作家心声的流露;还有许多作品的创作年代距现在已经非常遥远了,不同的生活时代,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对此,在学习课文之前,可以先巧用课后资料袋,充满激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或作者介绍,营造一个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时代氛围,把学生引到这个情境中来,必然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巧用资料袋,拓宽学生视野
《课程标准》规定,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要达到这样的阅读量,应该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课本中在《卡罗纳》后的“资料袋”中介绍了《爱的教育》,在《草船借箭》、《景阳冈》课后,分别介绍了《三国演义》、
《水浒传》的相关内容。以上中外名著,教师可随着课文的学习,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可以了解更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拓宽他们的视野,积累习作素材,提高人文素养,为学生们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学好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鼓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学校》一文课后的资料袋,为孩子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可以丰富他们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体验,以更好地學习课文。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简要涉及,让想知道的同学课前查阅资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动听的葫芦箫,傣族姑娘挑起可爱的竹篓等等。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想和_____(什么族)的小朋友_____(做什么)”的说话训练,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我还知道……”。在引导孩子学习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教师有意鼓励学生创新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孩子真正成为资料袋的主人。
四、培养习惯,让资料袋不断充实
“好习惯,益终生。”因此,培养学生使用资料袋的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对于用得好的同学一定要适时表扬,树立榜样,力争让收集资料、合理使用资料袋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三年级三班的王一凡同学,对植物非常感兴趣,凡是第五册教材出现的植物,比方绒球花、凤尾竹、蒲公英、白桦树、茱萸……她都建立了相关的资料袋。一个学期下来,她的植物资料袋已经编成了一本像模像样的小手册了。因此,我们要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资料积累专用本,课外资料、妙词佳句都可纳入。教师对孩子自身资料袋的关注,就会激励孩子收集整理资料的热情,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素养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五、尊重差异,让资料袋焕发个性光彩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对于资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异,这是很正常的。对此教师应多做正面引导,树立榜样,而尽量不要强行要求,打击弱势。《给予树》课后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东方之珠》课后关于香港的资料,孩子们一定都非常感兴趣,但这些资料比较少,许多孩子或许已经知道,于是“想知道更多”。这时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孩子查阅更多资料,然后共同交流。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也可让他们尽力而为,告诉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在与同学资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励学生自身资料袋在内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体现自己的个性。
以上仅是笔者个人在语文资料袋有效利用上的点滴经验,有若干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我坚信:只要我们能够着眼于孩子们的长远发展,立足实际,把握特点,敢于创新,就一定能在资料袋的有效利用上,走出一条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