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体”式大学生心理引导就业教育体系浅析
2013-04-29李博
李博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大学生就业关系到社会稳定、民族振兴,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就业择业的心理研究分析入手,采用就业指导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构建“立方体”式大学生心理引导就业教育体系,对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心理教育 层次指导 资源共享
大学四年是学生由青年到成年的一个特殊的成长时期。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多重价值观和人格再构成等内在心理特征;又由于存在环境中诱发因素的现象,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更为突出。[1]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工作压力空前。但目前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认真思考和选择,并且绝大部分未接受过系统职业指导与训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和提高其心理素质,是帮助他们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在客观存在的刺激下所表现出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当代大学生对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适应性逐步增强,基本能自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竞争,但也有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存在期望值过高,或准备不足、盲目、浮躁等不良心理。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
1.社会舆论,周围学生的就业情况等困惑使大学生易产生就业焦虑情绪。
2.理想远大却不正视现实,希望自主创业又不愿承担风险的矛盾心理。
3.就业过程中的挫折感产生的挫折心理。
4.对即将面临的竞争与压力认识不足,挫折和困难导致的心理失衡。
二、“立方体”式大学生心理引导就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经过对上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研究,笔者提出将就业指导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立方体”式大学生就业心理引导教育体系。如图一所示:
1.上下面多层次引导
(1)上底面——就业及择业指导
应针对大学生活的不同时期对大学生进行层次性就业及择业指导。
①对于新生,从目标定位高考到大学缺少奋斗目标的现象普遍存在,引导他其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进行设计,对他们进行职业意识、就业形势和人才素质要求等相关知识教育,促使大学生在刚入大学校门时就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积极主动地提高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毕业后坦然面对就业压力,合理职业选择。
②本科二三年级是专业学习、角色转换的重要阶段,要加强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既介绍就业形势,又讲清就业政策,使大学生认清形势,把握政策,保持平和心态,从自身条件出发确立适当的就业期望和就业定位。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使其在接受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课外获取知识的时候结合自身所需,有目标、有动力地进行学习实践。
③大四是步入社会前进行专业工作实习的阶段,也是大学生毕业前找工作的高峰期。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将重点放在择业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上,不仅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系统,还要帮助学生掌握面试应聘技巧和克服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
(2)下底面——心理辅导与干预
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和成熟的关键期。但由于知识局限,部分学生对自身心理问题缺乏认识,或存在后顾之忧而不主动求助。因此要在大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分析研究不同年级的问题共性和特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如大一时期的新生活适应及新目标确立,大二大三对于未来发展的迷茫和不定,大四时期的就业观确立和就业挫败排解等。运用UPI、SCL-90等工具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筛选出7~10%的学生进行主动干预,采用预约咨询的方式主动提供帮助,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初期就得到有效的辅导。同时要加强大四学生就业心理指导[3],它是在原有高校心理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职业观念,确保大学生在求职应聘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心态。
2.心理教育四位一体
为使毕业生正确面对就业压力和挫败,应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始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1)基础心理课程设置
要设置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普及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心理保健方法,增强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自觉意识;组织心理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教学大纲,编写通识教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培训一批骨干教员,使基础心理课程得到很好的教学落实。
(2)朋辈群体资源共享
从班级中选择那些热诚为大家服务,积极、主动、自愿,责任心强,热情开朗的人担任心理委员(男女各一名),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的各种状况,帮助和指导各类特殊学生。在学院、学校范围内建立朋辈心理社团,培训心理引导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活动:针对学生成长的需要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例如新生如何适应新环境、择业心理分析与求职等;长期开设团体心理辅导服务,给各班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即教育性的辅导(instructional guidance)[4];筹办心理教育期刊,刊登学生关注的热点心理知识、事件及问题等,旨在群体资源共享,引导读者树立健康的心理心态,以应对现实中的困惑与挫折。
(3)四位一体活动引导
校园文化活动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明确价值导向,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调查显示:知心朋友倾诉法、阅读疗法、音乐疗法、文体活动法,是大学生喜爱的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求助方式[5]。根据这一结果,定期开展心情交流角、阅读分享之夜、音乐互动、文体比赛等活动是有效的引导方式。
心情交流角:在学院或学校设置交流平台,给大家一个宣泄心中情感,将自己的困惑表达出来以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建议的渠道;阅读分享:定期开展分享活动,由一些喜爱看书,在书中得到一些感悟和体会的同学组织开展分享活动,在分享中得到人生的启迪;音乐互动:好歌推荐与展示、音乐欣赏等活动,让同学们在音乐中得到愉悦与放松,起到缓解心中压力的作用;文体比赛:研究表明一定的文体活动可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建设,举办羽毛球比赛、舞蹈比赛、篮球比赛等,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大家在活动中展示自己,在参与中成长。将这四大活动相结合,四位一体地引导大学生,使他们心理健康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读书、听音乐、同伴倾诉、心理咨询等途径加以解决。
(4)健全咨询医疗体制
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就业择业心理,在普及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信箱等形式,对少数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惑、苦恼、挫折、冲突等问题而产生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指导,为他们搭建倾吐心声、辩明问题、磋商对策、平衡情绪的平台。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医疗介入与干预,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心理隐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地就业,是当前高校育人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正确分析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高校育人都有重要意义。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在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教育之外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心理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形式。探索就业指导结合心理教育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条有效途径。“立体式”大学生就业心理引导教育体系的建立,可更好地服务大学生的就业及择业,是高校育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祝剑.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浅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9.
[2]毛越华.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毕节学院学报,2009.7.
[3]王季桃.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探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
[4][美]E.Jacobs Robert.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M].洪炜,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5]宫梅玲,大学生同伴辅导与阅读疗法[N].中国教育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