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角度探讨机电工学班顶岗实习课程化教学的展开
2013-04-29赵金峰刘双
赵金峰 刘双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结合顶岗实习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成果,考虑校企合作互利共赢、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具体需求,从企业角度对学院机电专业工学班顶岗实习课程化教学的展开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机电 工学班 顶岗实习课程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9-188-02
1 引入
顶岗实习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是推进职业教育技能化、职业化、素质化的真实实践体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有关顶岗实习、人才培养等文件的精神,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在原有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校、行、企三方联动的系部抓总,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辅导教师深度协作的教学管理小组,对顶岗实习的工学班进行了岗位工作课程化教学的有益探索及尝试。对正在顶岗实习工学班的课程化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及尝试。
2 顶岗实习课程化开发
2.1 国内顶岗实习课程现状
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阶段,课程体系中关键的课程,顶岗实习占高职教学时间的 1/3 到 1/2,却很少能找到正式出版的与顶岗实习相关的教辅教材。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教材的缺位使顶岗实习教学缺少了一个主要的依据,导致教学指导上普遍存在片面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
多数高职院校囿于自身财力、人力及物力的限制,加之国内企业用工的价值取向,高职院校学术本位以及放不下身段的情形下,使得顶岗实习尚停留在找岗位难、找的岗位与专业相符更难的现状,由于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宣传不到位,学生对顶岗实习存有误解和抵触,使得企业人事管理部门限于了对顶岗实习学生“迎来送往”上,企业聚焦于学生工作安全无事故上,根本不敢把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严的岗位给学生,学生在企业也无法在技能上有所收获。
2.2 机电一体化专业顶岗实习课程设置
机电专业工学班施行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进行学期式顶岗实习,参考企业常态化的工作过程,我们细分出技能操作和生产管理两条课程设置线。以技能实践及应用为经线设置专业课程,以职业素养及能力为纬线设置文化课程,经纬交织下专业与文化结合,其汇交点就是工作,工作的过程就是专业与文化下的个人实践,这样可以做到课程与工作一致性的最大化,实现课程教学与过程工作的相互促进。
针对2012级机电专业工学班所从事的岗位工作,系机电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小组依托企业产品开发了《产品装配工艺》和《产品基础概论》一主一辅两门专业课程。主课程《产品装配工艺》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掌握工作中应该注意的要点,尤其是在安全生产和合理操作方面。通过顶岗实习,逐步掌握有关制造、装配、工艺方面的知识。辅课程《产品基础概论》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的熟悉企业的产品,了解产品的组成及相关行业的知识。通过顶岗实习,逐步掌握有关电器行业的标准、规范。主课程侧重工作的流程及工作中涉及的技能及其应用实践,辅课程主要解答与产品有关的具体问题,主课程为学生解决工作面上的问题,辅课程为学生解决工作点上的问题,主课程强调工作的可操作性和技能性,辅课程强调工作的合理性和技巧性。
为尽快使工学班学生了解企业、熟悉岗位、融入管理,系机电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小组依托企业集团的管理模式,开发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一主一辅两门文化课程。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了解有关企业的基本知识,熟悉企业的管理模式,为学生尽早进入员工的角色做好铺垫,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顶岗实习课程化教学的实施
顶岗实习课程化教学应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利用院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教学能力,根据学生职业行动过程中的学习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实行因需而教、因需而学,依据学生的职业行动导向进行教学。
经过多方调研,参考学生实际要求,结合企业在生产、管理上的特点,考虑到企业生产紧、任务重,根本无法空出成块时间供教学之用,考虑到安全工作,教学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为此,系机电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小组构建了“三面一点”的多维顶岗实习课程化教学。所谓三面是指书本、实操和网络三个层面,所谓一点是指进行知识技能讲授指导的特定地点。
书本层面的教学,编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教材,教材采用一周、一知识、一技能、一小节的模式。为便于企业携带,教材页数控制在50页左右。为便于平时记录,页面格式采用两栏式,较宽一栏填充文本,较窄的一栏为空白。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对理论、实操方面不懂的、不会的问题予以记录,每周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对所有学生的疑问以讲座的形式予以集中解答,讲座后学生进行一周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信息反馈。其中学生的记录及小结均写在教材空白栏,教师直接在教材上给予一周评定。这样,教材就成了一个有效的知识和技能交流传递的媒介。
实操层面的教学,关键是学生岗位工作过程下的技能培养。企业从自身角度出发,并不太愿意培养短期工作学生的技能水平,更不希望生产、技术资源外流。为此,学校、企业及学生三方应进行协商,签订协议,企业才能迈出培养的一步,否则只能是基础的培养。这个层面的教学由企业兼职教师主导,学校教师辅助进行。每周不定时的对岗位工作的学生进行核查,对学生的工作过程进行考察,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指导,对于实操层面出现的极个别问题进行单独辅导,对于实操层面出现的群体性问题,在特定的教学指导点进行集中培训。并每周给出相应的评定,顶岗实习结束时给予总评。
网络层面的教学,由于尚处于初创阶段,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交流方面。此外,驻企业的辅导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到岗及就寝情况进行核定。
4 顶岗实习课程化的考核评价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评定,还停留在终结性考核阶段,缺乏全过程的管理和实时监控,随意性很大。使顶岗实习教学质量和实效大打折扣。
为更好地强化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学习与工作的管控,企业应当与学校协商,建立校企联动的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从学校专业教师评价、学校指导教师评价、企业兼职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从教学的“三面一点”来看,学校专业教师主抓书本及网络两个层面的教学,为了保证知识和技能在纸面上有效传递和网络教学的有效实施,设定学校专业教师评价占总评的30%;学校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及规范,设定学校指导教师评价占总评的20%;企业兼职教师主抓实操层面的教学,负责学生岗位工作下相关技能的培训,十分重要,设定企业兼职教师评价占总评的40%;企业评价是指企业对学生的工作评价,侧重学生对企业所作出的贡献,这是体现学生职业能力及素养的方面,设定企业评价占总评的10%。
5 结语
为了切实实现企业与学校在顶岗实习上的双赢,顶岗实习的课程化教学实施迫在眉睫。本文从企业的角度,对顶岗实习课程化教学的开发、实施、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研讨及周密的论证,拟定了详细的方案和具体的措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顶岗实习课程化教学的安排井然有序,学生“做中学”和“学中做”的热情十分高涨。对于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企业表示非常赞赏,希望工学班毕业后学生能够留企工作,并愿意把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计入员工工龄,也愿意学校等多的学生到企业顶岗,这为校企的深度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建表.顶岗实习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科教导刊,2011,11(上):120.
[2] 肖彦春,蔡智军.高职顶岗实习教学过程管理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7):80.
[3] 寻云杰,李宇红.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课程化探索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