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与科学的关系发展研究综述

2013-04-29高芳曹菁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关系科学

高芳 曹菁

摘 要:从三个方面,即高等教育与科学理应结合;二者应该分离;二者的结合应注重结合的方式和结合的前提条件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高等教育与科学关系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在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下,为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互相积极的影响,从而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科学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教育 科学 关系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9-173-02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为推动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都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摆在关系国家兴衰的重要地位上予以大力扶持。一般来说,高等教育主要承担着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人才培养的职能,本文中的科学特指自然科学。近代高等教育和古代高等教育不同,近代高等教育是以自然科学进入大学课程为标志的。在这以前,大学排斥在大学中教授自然科学。从18世纪自然科学进入大学以来,它在大学中获得了与人文社会学科同样重要的地位,而由于自然科学对社会生产力的直接推动作用,它在大学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人文社会学科则受到了冷落。因此,近代高等教育与科学的发展相伴而生,二者相互依存。然而,近年来,以科技带动经济发展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却呈现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与科学的关系发展进行综述,理清二者目前的发展现状,以期为我国今后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借鉴。

2 研究背景

2.1 高等教育与科学的结合过程

17世纪,人们发现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生活生产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此,近代科学教育拉开了序幕。18世纪,科学知识加以普及得以向普通大众渗透。在这之前,科学技术处在萌芽阶段,还未摆脱传统的哲学与神学,从而未能与高等教育紧密结合,相互影响各自的发展。1822年德国成立德语国家科学家和医生协会,实现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学的第一次有机结合。后来,在美国,研究生院设置科学研究专业,同时进行经典的专业教育。19世纪之后,工业革命迅速开展,社会对科学技术依赖性大大提高,当科学技术成为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时,大学不得不向科学技术敞开大门,科学技术深入大学内部使得大学在诸多方面均发生了变革。21世纪,高等教育受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影响,发生了巨大变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更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传统的通识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社会分工与科学技术的细化,促进了大学中大量新学科,交叉学科的出现以及不同领域跨学科研究的涌现。

2.2 二者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洪堡提出教学和科研相统一后,科学研究就成为大学的一项基本职能,和教学一样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在高等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们普遍意识到了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作用,也意识到教学和科研在教育资源以及教育工作者时间利用与分配中的冲突和矛盾。教学与科研的价值目标本就不同,教学的目标在于传播知识,而科研的目标在于发现知识以及创造知识。高校科研工作日益趋向功利化,教育工作者将绝大多数精力和时间分配给了科研,而分配在教学工作上时间不断萎缩,导致了本科生教学质量的下滑,为此,国内外不少学者呼吁重新确立教学在大学中的核心地位。不难看出,在近当代高等教育的实践中,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冲突依然存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学是从事高等教育事业的教育机构,科学技术本身则是另一种事业。然而科学研究却逐渐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中,大学与科研相互影响,由于对大学的科学活动的认识角度不同,国内外学者对于高等教育与科学的关系以及二者结合的现实意义也有不同的理解,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综述。

(1)从大学的职能以及高等教育与科学的相互影响来分析,认为高等教育与科学之间存在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二者的结合符合时代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科学应该进入大学。

19世纪初期,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洪堡认为,大学和一般的学校的区别在于大学是具有研究性质的高等学术机构,在大学里,研究者们共同探索新的知识,教学和科研相互统一,不可分割。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弗莱克斯纳充分肯定了洪堡的观点认为,19世纪德国大学崛起的事实,充分证明了洪堡思想在实践过程中的正确性,他还发现优秀的研究者倾向于是优秀的教师,洪堡思想同时促进了教学和科研。美国的伯顿·克拉克教授在《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一书中提到,高等教育中的研究生院组织、专门学院以及许多其他特殊机构,对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科学事业都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作为回报,现在科学对大学要求经费、声望和自治起着重要的合法的作用。可见,高等教育和科学的相互促进。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Jaspers)认为,研究成果应成为大学所教授的内容,实习练习应让学生直接接触事物并研究知识的根源,科学与教学毫无疑问应该紧密结合。英国学者贝尔纳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出发认为,科学起初是教学的产物,但当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对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他主张让研究控制教学,以科研作为教学方法。我国学者和飞(2007)指出,世界科学中心由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四次转移揭示出一条重要的规律:大学的发展与科学中心的形成呈正相关关系,发展教育是促进科学繁荣乃至国家昌盛的必由之路。王永、刘兴全、潘敏(2011)认为,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它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科研水平决定了大学对社会生产力推动的程度,也决定了大学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位置和层次。

总之,第一类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和科学均满足了对方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又都为满足这种需求相互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可能。另外,新的科研问题往往也会产生于教学的过程之中。

(2)从大学的职能以及教学和科研在大学中的时间资源分配方面来看,认为高等教育与科学应该分离。

在大学发展史上,英国的纽曼(Newman)对“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信念提出质疑。他认为,大学以传播和推广知识而并非发现知识及增扩知识为目的,教学是大学的唯一职能,他反对科研存在于大学之中,他用大学中招收的学生来论证教学始终是大学应承担的责任。20世纪60年代开始,教学和科研开始相互分化。20世纪70年代,高等教育专家纳伊曼认为,随着学生对课程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参于研究的时间和精力逐渐减少,因此,他对科研是大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雷丁斯(Bill Readings)认为,科研受到重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大学所确立的“追求一流”的理念,科研受到重视的同时使得运用于教学的时间和资源减少,许多科研成果并未进入大学教学的课堂,而与教学完全隔离,可见科学对高等教育没起到促进的作用,反而抑制了高等教育教学这一职能的发挥。2003年英国教育部发表了一份名为《未来的高等教育》的白皮书,认为科研和教学没有紧密的联系,二者相互独立,科研对于大学来说并非必不可少。加塞特则表达了更强烈的反对态度,在《大学的使命》一书中,他谈道“科学研究对于大学的基本功能而言,在其任何直接的功能组成部分中未占有任何位置,它是某种独立存在的东西。”因此,他认为科学研究若不想处于一个平庸的境地,就应该存在于大学的核心之外。

总之,这类观点以高等教育与科学之间的矛盾冲突为出发点,说明高等教育与科学应该分离的原因,得出高等教育应该与科学研究分离的结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第一类观点全然对立。

(3)从大学的职能以及大学中科研与教学各自所应占的比重方面来分析,认为高等教育与科学可以结合,但不能盲目结合,要明确结合的方式,结合的前提条件以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国外的大学对此问题很早就已经有了特别的关注。海恩斯(Haynes)认为,科学可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机会,高等教育与科学可以结合,但关键还在于学生在这个结合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否对高等教育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比较高等教育学家阿特巴赫教授认为,不同层次的大学应该有不同的目标定位,各大学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不能盲目效仿,对为数众多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而言,更多进行知识传播人才培养,可能比盲目的加强科学研究更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欧内斯特·博耶认为科研可以存在于高等教育中,但却不能排挤大学最基本的教学职能,大学担负着培养人才的任务,理应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他反对目前众多大学中所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弗莱克斯纳针对目前普遍存在于研究型大学中过度功利化的科研行为提出,大学应理性的看待社会的需求,不能盲目的去迎合社会所想要的一切。潘懋元(2002)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应当同时注重人才培养与科学创新,即大学不能一味的只追求功利化的科学研究目标,这样大学才能满足自身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周川(2005)认为,高校科研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底线,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科研活动的各方面都要有利于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作为大学,应鼓励有助于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科研活动,制止违背此目标的科研活动。

简而言之,这类观点认为,大学最根本的职能在于教学和培养人才,大学中的科研活动必须有助于此目标的实现,大学要明确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结合要能促进双方共同的发展。

4 小结

本文分三类对高等教育与科学关系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笔者看来,这三类观点都各有其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现实价值,然而,第三类观点则更显理性。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中,教学与科研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又彼此矛盾冲突,目前我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启示,科学研究可以存在于高等教育体系之中,但一定要避免盲目的去追逐过度功利化的科研活动,从而影响大学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使命,大学应该有选择性的满足社会的需求,恪守必要的学术自由,这样我国的高等教育与科学的关系才能长远健康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2] (英)纽曼.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 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 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1).

[5] 潘懋元,吴岩.走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1996(3).

[6] 冯建民.人文与科学教育关系影响下的高等教育发展[J].高校教育管理,2011(1).

[7] 周川.从洪堡到博耶:高校科研观的转变[J].教育研究.2005(6).

[8] 付八军.反科学主义与高等教育的使命[J].当代教育论坛,2010(7).

[9] 和飞.大学在世界科学中心形成中的作用[J].肇庆学院院报,2007,28(6).

[10] 王永,刘兴全,潘敏.科学研究与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6).

[11] 张俊超,吴洪富.变革大学组织制度,改善教学与科研关系[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9(5).

[12] 沈红.大学与科学技术的内在联系[J].科技导报,1995(3):40-43.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关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科学
科学拔牙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新西兰旅游界恶补“关系”开发中国商机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