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问题、民族工作与民族社会工作探析
2013-04-29胡峪龙
胡峪龙
摘要:民族问题是一个国家正常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国际性、复杂性、普遍性的特点。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很多种,其中民族社会工作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民族地区现存的社会问题主要是贫困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性别不平等问题。民族社会工作的应对措施包括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建立并完善管理机构、强化民间组织的主体地位,弱化政府的行政力量、实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民族问题;民族社会工作;探析
一、我国民族问题
(一)民族问题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从自然属性考察,民族是一个客观的社会存在,各个民族由于具体的情况不同,有着不同的利益和要求,这在一些重要的时刻更容易表现出来,如果不能处理好,矛盾便会产生,问题就会出现。解决不同民族之间的发展差异、满足不同民族需求的时候,伴生的是社会资源、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民族间由于自然的差异特别是由于生活方式不同而造成摩擦和冲突。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需要协调,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具有极大的稳定性,不愿意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加以彻底改变而融入另外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之中。这种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寄托着民族的某种精神或感情,轻易地改变会引起抵制和矛盾,所以不同生活方式的民族之间有时会由此产生民族问题。
2.社会原因。民族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许多时候社会原因成为民族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一是政治原因,即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对民族问题有着直接的影响;二是经济原因,经济问题可以说是一切社会问题的终极原因,经济差异是民族差异的重要方面,只要这种差异存在,民族问题必然产生;三是历史原因。历史上形成的各个民族的思想观念会以具体的内容代代相继,这种意识会在一定条件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各个民族的行为方式、行为目标,从而对民族关系造成影响。
(二)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
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国际性、复杂性、敏感性的特点。
1.长期性。民族问题是民族出现后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与民族和民族差别相伴始终。只要有民族和民族差别存在,民族问题就不会消失。
2.重要性。通常来讲,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但由于它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演变成为社会主要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边防的巩固。
3.阶段性。作为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的基本内容是不同的。集中地反应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4.复杂性。民族问题内容繁杂,既包括反映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综合内容,又涉及民族共同体语言、包域分布、传统习俗和心理状态等诸多因素。同时,它还常常同阶级利益、国家关系、种族问题、宗教问题等交织在一起使民族问题更加复杂。
5.敏感性。民族问题涉及的是一个民族的整体。一个民族一旦在诸如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受到歧视、干涉和破坏,就会认为是对整个民族的侮辱和损害,往往会因此引发民族之间的摩擦和冲突,甚至会波及到其他方面的问题,从局部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
二、我国民族工作发展的现状
(一)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状况
伴随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一些新的民族问题也随之出现,东部地区迁入西部民族地区的人员也日趋增多,出现了少数民族被边缘化的问题。由于经济体制和城市化发展,势必产生对人才大量需求,在市场经济发展日益繁荣的形势下,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入民族地区占大多数,因为民族地区本身的少数民族劳动力进入城市的相对较少,激烈的竞争给少数民族群体带来了生存的危机,甚至是在当地都要承受竞争的压力。受劳动力素质的制约,有些类似劳务技工等劳动岗位,少数民族也无力赢得。此外,还出现了新兴城市与当地民族文化脱节的现象,旧城改造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消失的问题等。当前民族工作的发展缺少活力,不能及时调整和适应。因此,用社会工作的方法解决民族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我国民族工作发展的局限
1.民族工作过度的问题。过度的问题是指,在社区工作中原本不属于民族问题的事情生拉硬扯地往民族工作上挂。民族工作在实践中不适度地开展不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2.实施主体单一,工作效率较低。民族工作的实施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民族工作的开展也就需要经过政府的繁杂程序,从上而下的办事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工作视域下的民族工作发展。
3.工作机制陈旧,方法缺少灵活性。民族工作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在政府政策、制度的指导下进行。但政策、制度一般都较抽象、笼统,对于具体地区的具体问题的解决不具针对性,从而使民族工作的开展缺乏灵活性,甚至会限制工作的更深层次进行。
4.民族干部结构、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少数民族干部结构还不太合理,有“四多四少”的现象:政治型干部多,经济型干部少;行政型干部多,管理型干部少;文化型干部多,科技型干部少;封闭型干部多,开放型干部少。这种干部结构不利于民族工作的全面高效进行,也不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三、我国民族工作的创新——民族社会工作
(一)民族社会工作
1.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专业工作。它是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以及帮助社区解决各种困难而产生,以便使其尽快适应并且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社会工作的成功并不只是表面上帮助了受助人,而是帮助受助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受助人自己发现、参与并最终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工作在我国各个基层服务领域开创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社会工作在服务民族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本土化的知识普及运用及其理论探索存在不足,导致社会工作服务民族工作理论指导的缺失;第二,实务体系构建不足,或者已经构建却没有建立长效机制;第三,在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支持、配套制度建设等方面都亟待重视和加强;第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人才介入方面不够全面、充分。
社会工作强调,人与社会要在和谐的状态下,共同发展,一方面社会要帮助个人解决困境,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个人也要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体系的良性运转。一方面,社会工作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与社区工作方法解决个人、社会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工作强调社会问题的预防性,通过及时发现问题介入社会政策的制定,在宏观层面和社会政策层面为社会提供整体全面的服务。社会工作强调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尊严,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对个人需求的满足,重视增能、赋权等的价值理念,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以及个案、小组、社区等较灵活的工作方法都会为传统的民族工作机制注入新鲜的血液。
2.民族工作。民族工作,文中特指少数民族工作。是指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各项工作,和少数民族相关的各项工作。包括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制定和实施国家的各项相关政策,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等等。可以说所有的事物,只要和少数民族相关的工作都可以解释为民族工作。
3.民族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和民族工作的交叉,它的定义是:政府和群众组织的基础上的国家政策,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面临困境的少数民族的个人和团体进行了一系列救助服务。
4.社会工作与民族工作的区别与联系。社会工作与民族工作,是相互关联的,区别在于:首先民族工作的实施和开展是由政府特定或指定的部门来进行的。反之社会工作实施的主体主要是民间的一些社会组织与相关团体来进行。其次民族工作中少数民族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是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民族群体间的平等和团结是民族工作的工作重点。而社会工作更倾向于关注作为公民的个体。第三,民族工作并不属于专业的社会工作范畴,而社会工作的范畴要远远大于民族工作。
社会工作强调,人与社会要在和谐的状态下,共同发展,一方面社会要帮助个人解决困境,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个人也要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体系的良性运转。一方面,社会工作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与社区工作方法解决个人、社会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工作强调社会问题的预防性,通过及时发现问题介入社会政策的制定,在宏观层面和社会政策层面为社会提供整体全面的服务。社会工作强调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尊严,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对个人需求的满足,重视增能、赋权等的价值理念,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以及个案、小组、社区等较灵活的工作方法都会为传统的民族工作机制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创新的途径
1.以社会工作理念服务民族工作能够起到畅通信息渠道的作用。社会工作是在尊重民族群众的价值和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下开展工作的,利用多元化的价值判断标准,充分探寻和发现少数民族群众的实际需求,并在党和政府的民族工作与民族群众的需求中形成双向沟通,将民族政策及工作最大化地发挥效用。
2.以社会工作理念服务民族工作能够起到服务引导作用。社会工作在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的前提下,通过专业方法参与组织策划少数民族活动,积极疏导民族情绪,从精神到物质全面提高民族群众的生活质量。
3.以社会工作理念服务民族工作能够发掘社会潜能、整合社会资源服务民族群众。社会工作强调社会对个人的责任:教化的责任、供养的责任、发展的责任、保护的责任等。通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这样一个平台,汇集社会的力量,整合现有的社会资源,使关心民族工作的各行各业参与党和政府的民族工作中来,促进民族的团结、繁荣和发展。可见,民族社会工作应该也能够为民族工作、为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服务,增加手段,丰富内容,增强成效。
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创新,一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畅通少数民族和政府部门的诉求渠道;二是通过建立少数民族志愿者工作队伍及适时走访慰问,准确地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的需求和想法,并为其解决实际困难,在矛盾和纠纷中安抚情绪;三是通过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为进城打工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协助处理协调相关问题;四是为少数民族群众发放清真食品补助券、提供送餐服务等方式,提高社区内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等,有效地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 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浙江学刊,2001,(2).
[2] 佩恩.现代社会工作理论[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8-16.
[3]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3.
[4]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4.
[5] 郑杭生.民族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 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