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城县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2013-04-29梁成效

理论与当代 2013年2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化

梁成效

近年来,水城县立足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及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和“十八大”精神的良好机遇,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一、发展现状

十大产业实施效益明显。2009年至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819元增加到4010元,2012年达到4972元,增长24%;农业总产值从13.97亿元增长到18.64亿元,2012年达到20.9亿元,增长10.82%。结合我县实际,在经过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把基础条件好。又有规模效应的肉牛、肉羊、水城经济开发区的工业园区作为特色农业的产品加工业聚集区:把百车河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米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北盘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南开农业产业园区、马铃薯产业园区和水黄公路、玉马公路、大烟公路沿线乡镇作为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的重点区域。

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主要形成了以淀粉、面条、畜产品为代表的加工业。近年来,水城县农业产业取得了较好较快的发展。围绕全县“五个农业绿色经济产业带”、“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总体布局,全县基本新形成了早熟蔬菜、亚热带水果、猕猴桃、优质生姜、茶叶、烤烟、马铃薯、核桃、中药材、商品猪、商品牛、商品羊和家禽养殖等产业基地,农业产业区域进一步优化,16个农产品已获得了无公害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为创建全县品牌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县农产品组织批量外销已具备相当条件,生产与市场接轨距离大大拉近,有效推进了产、供、销一条龙经营的农业现代化市场经营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市场营销体系在逐渐形成。水喊县蜜蜂养殖、野猪养殖等也很有特色,大鲵养殖、网箱养鱼等已起步。

龙头企业实力逐步增强。截至2012年底,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9家,在2011年26家的基础上增加3家,同比增长11%。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9家,在2011年10家基础上增加9家,同比增长90%;规模以上企业5家,在2011年基础上增加3家,同比增长150%。

市场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县农村集贸市场达到70家,建成双水蔬菜水果批发市场等各类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5家,目前,全县蔬菜产量已突破100万吨,农产品销往10多个省区市,其中省外销售30万吨,出口500吨。

二、农业特色产业的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

(一)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围绕重点产业,积极支持个人、集体、单位及社会团体创办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协会等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多渠道、多区域、多层次联合与合作,重点在蔬菜、畜牧等产业领域取得突破,使全县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农产品加工业,普遍建立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马铃薯、猕猴桃、茶叶、蔬菜、中药材、生姜、畜牧等产业链正在发展当中。

(三)原料基地建设向标准化方向推进。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中,我们注重农产品品牌的开发,突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依靠绿色产品闯市场,这些绿色食品发展势头强劲,在省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形成相当规模。

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情况

水城县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县委、县政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水城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等扶持“十大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每年列入2000万元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并协调解决小额扶贫贷款2000万~3000万元。同时每年安排工业发展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对重点企业的帮扶力度,实现“以工哺农,工农联动”:2011—2012年实施各类重点项目20项,完成投资3亿元。每年安排50万元以上工作经费用于开展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每年安排200万元奖励资金对在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中业绩突出取得实效的单位、企业、协会及个人进行奖励,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级农业项目和建设资金,同时,注重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及注重引进大企业落户我县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兴办农业企业,采取外引、内联、转产投资农业,重点扶持茶叶、蔬菜、果品、畜产品等产品基地和加工企业。全县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增加,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企业贷款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服务力度,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总量,国家开发银行及农业银行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农村信用社扩大农村小额贷款规模,为农业产业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出台更为有力的信贷扶持政策,增加贷款额度,简化贷款手续,确保农民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需求。在重点区域,重点产业扶持能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强政府引导,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扶持政策,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参与,各方资金投入”的良好局面,为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主导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占有份额不大。产业区域布局不够优化,“一(乡)村一品”的特色优势不够明显,处于“零、散、小”的状况,规模效应不突出。二是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缺乏流动资金,不能满负荷运转,不能达产达标:龙头企业产业链短,深加工能力不强,附加值偏低,对农业的支撑带动作用还不够强。三是产业化市场运作机制不够规范。企业、基地、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四是一家一户小生产难以推行标准化生产,致使产品质量提高缓慢,产业化经营中品牌意识不强,名、优、新、特产品少,缺乏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五是田间渠系不配套,灌溉定额与实际需水量有一定差距,严重制约特色农业生产发展。六是在抑制通胀预期的宏观调控政策下,2012年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最慢的一年,农产品价格上行乏力,加之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部分抵消了国家补贴带来的收益,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七是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八是农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程度不高,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产业带动能力不强。扶贫攻坚任务艰巨,按照2300元“贫困线”计算,全县有贫困人口34.17万,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任务还很艰巨。九是农村劳动力外流较大,在增加劳务收入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农业生产的规范化种植、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十是农业技术装备差,劳动者素质不高,科技兴农面临较大困难。十一是极端天气频发,特别是干旱、洪涝等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十二是农业科技队伍装备及人员素质差。十三是农业产业链条延伸难,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低。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提升农业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建设的规模和水平。根据市场和龙头企业的需要,按照“区域布局、突出特色、集中连片”的原则,全面提升小麦、玉米、蔬菜、畜牧、马铃薯、水果、茶叶等产业绿色原料生产基地的规模和水平,建立适应食品工业加工需求规模的原料基地。一是引导农民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蔬菜产业,坚持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并举的思路,分区域建设蔬菜优势产业带。二是稳定发展优质小麦、优质玉米和以玉米制种为主的制种产业基地。三是继续实施猕猴桃、烤烟产业增收行动,通过良种推广等技术措施,提高优质猕猴桃、烤烟单产。四是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各乡镇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种植面积。五是不断扩大马铃薯、人参、食用菌、中药材、花卉等产业的基地建设规模:同时加大养殖基地建设力度,加快生态养殖小区和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建设步伐,通过小区示范和大户示范,带动千家万户,实现畜禽饲养总量和产品产量(商品率)的稳步增长。

(二)不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做优做强现有的以食品工业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建立完善面业加工、酒类酿造、绿色蔬菜、制种、畜产品、加工型马铃薯、淀粉等十大产业体系。在抓好原有龙头企业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对财政贡献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突出畜产品、蔬菜、精品水果等领域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力争培育几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和一批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下功夫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增强带动力。

(三)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落实政策,规范现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管理、健全运行机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围绕重点产业,大力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发展一批以蔬菜、畜牧等重点产业为主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努力,使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农产品加工行业普遍建立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30%以上的农户加入,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优势产业和行业的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建设。一是强化企业管理体系及产品认证和地方名牌培育,积极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保体系认证,大力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报认证工作,着力培育地方名牌产品,以名牌战略的实施带动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强农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配备完善企业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的设施、设备,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检验检测,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建立产品准入制度,对照行业标准,制定全县农副产品加工行业标准,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实行产品准入。

(五)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建议每年在财政本级预算中安排3000万元左右的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十二五”期间以一定比例逐年递增,以此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与银行建立的金融合作平台,加强协调,加大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的争取力度,为农业产业化建设提供项目支撑。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参与建设,形成多元投入、利益共享的投入新机制,保证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

(六)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政府推动,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带动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与服务模式;抓好各类民营服务组织建设,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狠抓农业信息化工程,为农户及时提供农业科技、农资、政策、法律、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为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优质服务。

(七)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我县将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宏观指导,强化大力发展畜牧、蔬菜等十大产业的具体措施,加强规划指导,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思路、重点和目标。把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层层分解任务,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加强工作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切实把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一是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等一系列会议精神,尤其是国发2号文件和“十八大”精神,确保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扶农政策落实到位。二是抓好农业统计工作。做到依法统计,应统尽统,扎实做好农业统计监测工作,特别是100个监测点的统计工作,严禁瞒报漏报乱报,对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各项主体指标进行全面统计,准确反映农业工作取得的成绩。三是加快茶叶、核桃、猕猴桃、养羊、养牛等产业基地建设步伐,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围绕县委县政府推进“三化”同步,打造“三片两核”的决策部署,合理布局,做好各项工作。四是认真抓好农业生产,认真做好农资供应、技术服务、灾害防范等工作,确保稳步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目标。五是抓好重大养殖项目建设、动物防疫、畜禽品种改良、饲草饲料、规模养殖等畜牧工作,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六是认真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石漠化治理和其他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确保按照时间进度和质量标准完成建设任务。七是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八是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贯穿到农业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强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提高农民脱贫致富本领,稳定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九是统筹推进农机推广、气象服务、农技培训、农资调配等各项工作,确保农业生产顺利推进。

六、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一)建议

1.县政府要在积极争取上级农业产业化建设资金的同时,增加县级财政投入,整合农口项目资金,筹措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引进有实力、有意投资农业产业的企业参加农业产业化建设,并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建设信贷力度。

2.研究出台切实可行的土地流转和企业基础设施用地政策,解决发展农业产业土地流转难题;尽快制定农业各产业补助标准,出台“农业十大产业”年度实施方案,并将各产业建设目标任务进行责任分解,纳入目标考核,建立奖惩机制,确保农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理顺农业产业管理体制,变主导为引导,成立专门机构组建一支专业化的队伍专门从事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业园区建设,通过指导县、乡成立相关农业产业协会,村、组成立相关产业专业合作社,强化产业发展服务,采取协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尽快形成产业链。

40科学规划建设“农业十大产业”,重点扶持猕猴桃、茶叶、核桃等产业发展。加大对猕猴桃、茶叶等农产品的品牌整合宣传,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管理、统一标;隹、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用市场运行模式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做到同种产业扶持补助标准相同,合理保护群众利益,充分调动老百姓参与、支持“农业十大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大茶叶、猕猴桃产业经营秩序的监管和整顿力度,引导产业公司之间的合作,合理保护各方面利益,做大做强产业,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着力开辟县外销售市场,从而形成生产、管理、加工、销售产业经营体系。

6.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充实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一支能基本满足农业产业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队伍。加强产业科技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的培训,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为做好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工作,解决产业发展无人管、不会管的问题,逐村、逐户开展产业管理技术培训,实现技术培训全覆盖,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力争每个专业村有10~20名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生产能手。通过“阳光工程”培训、“雨露计划”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等,每年适当安排部分乡土农业适用技术人才进行培训,努力提高农技干部、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以求培养更多合格的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的农业技术专业人才,满足农业产业化各个领域需要。

7.抓好农业生产基地的水利设施、机耕道、专用农业机械配套建设,提高基地建设水平,提高产业化建设效益。

8.在公司与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情况下,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谨慎、果断处理好公司与农户的关系问题,以免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措施

1.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解放传统思想观念,跳出农业抓农业。要以抓企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从项目选择到论证、决策,从业主确定到招商引资,从经营机制到项目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确立,都进行项目化运作:从原料基地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从产品开发到市场策划,都按企业化模式运行:从组织贩运到流通销售,都按市场化模式营销。特别要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聚集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成新型农村农业产业体系。

2.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上,突出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要引导农户间相互联合,整合资源,实行大户联动发展,将产业办出规模。特别是乡镇,要加强区域间横向协作,消除自我封闭,共同规划发展适宜本乡镇、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确定之后,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生产要素,重点突破,形成规模,凸显特色。

3.在农业产业发展措施上,加快以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为主的各项改革,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条件。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建立良性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重点要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外出务工农户、经商农民之间采取招商租赁、承包权转让等自由流转土地,采取政府扶持、培养技术,联片经营等形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入集中、向农业企业集中,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要组织引导滞留在土地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上的农民,以城镇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

4.在农业产业发展经营上。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要立足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结合,积极发展种植、畜种繁殖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现有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兼并、联合,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鼓励工商企业兴办农业企业。总之,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群体,增强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能力。

5.在农业产业发展流通上,着力建设以农村市场为主的流通平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要结合城镇建设和乡镇主导产业定位,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功能,尽快启动区域主导产业交易市场,专业市场以及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并将其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规划、同建设,使城镇化、市场化同步发展。此外,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择优扶优,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6.在农业产业发展指导上,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提高服务水平。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指导服务要从以前包打包唱的行政命令转移到宏观指导、制定规划、政策扶持、培育市场,调节利益上来,走“企业面向市场——政府扶持企业——企业组织生产”的路子,由企业自行规划产业基地规模、开展技术指导,回收产品、开拓市场政府只研究扶持、投入等政策,培植社会化服务体系,调解公司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督促企业提高履约率,促进农户与企业从一般的买卖关系变成利益共同体,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利益,而且还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责任编辑:郭渐翔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化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系统产业化之路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