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手中学数学
2013-04-29谢芬
谢芬
摘 要: 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了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在课堂上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和具体的灵活多样的动手操作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动手操作 动手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历来比较注重教给学生知识,学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了解不够,这种教学不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更不利于培养学生探讨问题、动手实践和互相协作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给学生足够的主动权和自主权,为他们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观察、实验、操作、探索、猜测、归纳等方面的直观背景材料,使他们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在动手中学习数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
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宽松互动的气氛中敢于设疑,勇于借助学具动手操作论证,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需要。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等学具操作活动中,发现事物的奥秘,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12-9”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拿出12根小棒(1捆10根,以及2根散开的),想一想从里面拿走9根,该怎么拿?
学生尝试用小棒操作:
1.将整捆的小棒打开,与散开的2根合起来是12根,从12根中拿走9根,剩下3根。即12-9=12-1-1-1-1-1-1-1-1-1=3。
2.把完整的那1捆打开,为10根,从10根中直接拿走9根剩1根,与剩下的2根合起来是3根。即12-9=10-9+2=3。
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再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拿”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来进行充分交流,并优化出比较好的算法,讲出算理,推导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法。
二、让学生在动手中学数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求知欲是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思考探索和研究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中学数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在课前就布置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上课一开始先让学生动手实验,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摆一摆,拼一拼,看看能否拼摆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激情高涨,纷纷动手拼摆,并积极探索、观察:“自己拼摆的图形为什么与其他同学的不一样?”通过分组讨论,同学们总结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由此求“三角形的面积”已经转化成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然后,教师追问: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思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最后,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发现规律,自己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是这样,只有自己动手做了以后,他才能真正地理解。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对“平均分”这个概念的教学特别重视,而且课堂上教师也反复强调,但在练习时学生却依然常常丢掉“平均”两字,正所谓“听过了就忘记了”。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记住这两个字,我设计了“小小辩论赛”这样一个环节。等教完二分之一后,我出示一道判断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让学生判断,然后请认为对的和认为错的各4位同学上来进行答辩。正反双方各自带着一个圆,边分边围绕“这是不是一个圆?是不是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是不是它的二分之一?”这三个问题进行答辩。最后,认为对的一方在对方有力的证据下,承认自己错了,全班同学也理解了一定要平均分,其中的一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并动手演示、答辩,牢牢地记住了“平均”两字。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动手操作方法,促使学生动手能力的形成
在利用学具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时,教师应根据学具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操作学具的主动性、创造性。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用学具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和一个正方体模型。学生在制作中经历了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的特征。学生在观察自制模型,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便能借助形象思维很容易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又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认识后,教师安排学生利用这些图形的学具进行拼图游戏。学生饶有兴趣地拼成了各种不同的图案,如房子、机器人、小动物等。在类似游戏的拼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优化数学学习的动手操作过程,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有步骤地组织,让学具的操作渗透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甚至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中,有效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