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奏响融合“珠江曲”
2013-04-29黄征宇
黄征宇
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8,并超越新加坡、台湾和香港。成为中国经济规模最大,经济综合竞争力、金融实力最强省份。位于珠江沿岸一带的珠江三角洲一直被称作华南地区的“渔米之乡”,商业蓬勃、经济发达,是我国最具成熟度的工业产业带。改革开放赋予了广东经济起飞的直接力量,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经济面临转型升级之际,两化融合成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转型力”,“广东制造”升级的“提升力”。
1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到广东省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及物联网应用情况调研时表示,两化深度融合是产业转型升级重要途径。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工作,依托制造业大省优势,以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重点推动生产产品、生产过程、生产装备、生产服务智能化,加快“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转变。苗圩充分肯定了广东省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二是要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发动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营造省市县联动,企业积极参与的良好格局,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三是要发挥企业积极性,增强企业参与两化融合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共同探索创新,为全国两化融合开创有益经验。
珠三角“两化融合”之道
“两化融合”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核心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从2008年10月起,工信部先后批准了包括珠三角地区在内的首批八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多年来,在推动“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广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区域层面看,“两化融合”提升了珠三角地区产业创新能力,珠三角工业体系已从过去的“广东粮、珠江水、粤家电、岭南衣”,演进到以高端电子信息以及大汽车、大石化、大钢铁、大船舶、大航空、大铁路、大装备为特征的“陆、海、空”全面发展的工业产业体系。
从产业层面看,生产过程信息化水平提高,促进了传统制造业升级。“两化融合”还催生了新业态发展,如珠三角物联网产业快速增长,聚集了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等相关的企业约2000多家。
从企业层面看,产品研发设计的信息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目前珠三角年产汽车超过200万辆,汽车电子信息对整车价值的贡献由过去20%左右提高到30%以上,高级豪华轿车甚至达到60%。据调查,珠三角100%的大型企业和60%以上的中小型企业建立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工作,制定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推进两化融合取得新突破行动方案》,将两化融合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督办事项重点推进,全省两化融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牢牢抓住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条主线,加快推进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先进制造业、提升装备制造业,推动一大批重点信息化工程项目启动建设,两化融合已成为广东省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推动力。
在推动两化融合工作方法上,广东“注重产业应用、强化示范带动”,探索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道路。首先推进信息化技术普及应用,助力中小企业实现跨越发展。推进6个两化深度融合试点示范区建设:广州、佛山、顺德区、东莞、中山、惠州。打造8个重点行业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协同设计制造、生产任务异地监控和技术交流等信息化支持服务。强化以示范带动应用,围绕60个深度融合示范企业项目,打造装备制造、安全生产、绿色制造(节能减排+清洁制造)、牵手工程、制造业数字化、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等六个类别各10个示范。
为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2012年,广东全省机电行业90%以上实现二维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具行业80%以上实现了计算机辅助制造一体化。100%大型企业和超过60%的中小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技术辅助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实现单位GDP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累计下降16.42%和29.4%。培育了海天调味品、广州数控、揭阳巨轮等多家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集成创新方面,通过实施“装备制造数字化工程”,推进以数控机床、光机电一体化产品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支持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相结合的集成创新,通过扶植美的集团有限公司的智慧家电与物联网应用产业化等项目建设,推动了广东省信息技术与工业产品的融合。
围绕推进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广东省大力“推进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信息技术改造,加强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电力、石油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排放自动监控和能源消耗利用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精确度和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广东还突出抓好顺德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建设。利用顺德国家级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的平台,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实施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产业、智能商务、智能服务六大智能工程,积极探索智能制造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区域特色模式。
如今,广东两化融合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已经结出累累硕果。以制造业闻名的广东,过去30多年来一直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自2008年以来,广东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借力“两化”融合,实现产业转型又好又快发展。
“两化”融合升级“广东制造”
“‘两化融合是帮助‘广东制造从全球产业链低端‘飞出来的有力‘翅膀。”广东省经信委副主任邹生表示,近年来,广东按照让信息化“成为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的发展要求,在推进“两化”融合过程中,广东尤其注重把信息技术和“两化”融合成果应用于产业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两化”融合要坚持“面向产业,强化应用”的原则,同时方案中提出的五项主要任务也均体现了强化产业应用的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产生的新兴产业、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发挥信息化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深化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
正因强化产业应用,企业在推动两化融合过程中切实受益,因而广大企业参与推动两化融合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企业也逐渐成为广东推动两化融合的主体。而顺德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成为引领广东智能制造发展的引擎。区内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构建起数字化设计平台、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呈现平台、硬件网络支撑平台等4个信息化平台,提高了企业的内外业务效率,塑造并加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成为目前国内专业性、配套性最强的建材装备研发生产高科技企业。科达机电已被认定为“广东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工程行业标杆企业”,企业的销售收入已从5年前的5.6亿元发展到了去年的30.5亿元。
邹生表示,广东结合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把“注重产业应用”作为“两化”融合工作的核心,并通过强化示范带动有效推进。而“两化”融合的应用效益指数最好,反映了“两化”融合的应用效益在广东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这势必将对广东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让“广东制造”从全球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智造”不再只是梦想。
为借力“两化”融合“腾飞”,广东将加快建设和完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开展工业云创新专项行动,力促全省“两化”深度融合再上新台阶,力争发展成为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高地、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大数据应用先行区和北斗卫星综合应用试验区,并建设成为国际信息网络枢纽中心、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世界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地。
下一步,广东将突出发展智能制造,评选认定100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重点支持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协同制造、智能产品为代表的“两化融合”核心装备项目。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和智能制造试点向纵深发展,引领传统制造企业向高端智能化制造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