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新型信息化城市在即

2013-04-29邢帆

中国信息化 2013年20期
关键词:电子政务青岛市高新区

邢帆

今年8月,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青岛市的崂山区、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中德生态园和平度市明村镇将作为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打造新型信息化城市。同时要求这些试点地区要最大程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在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上,不仅提高政府自身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服务企业和服务城镇市民的能力。这不但是对试点地区的明确要求,同时也是在智慧青岛的基础上对新型信息化城市的进一步具象描述。

均衡的基础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创新的同时也必须要根据城市基础和特点选择适合城市发展战略的路径。在这方面,青岛有着建设智慧城市的深厚基础。目前,青岛全市基本实现全光网络,并完成了无线网络升级,无线城市初步形成。作为首批十二个国家级试点城市之一,三网已覆盖全市,有线电视双向传输已经实现。青岛市副市长刘明君曾表示,青岛市推进智慧城市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先行先试,充分运用了市场机制,加强与国内外信息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创新模式,借助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加强智慧产品和技术应用推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新型信息化城市试点在以上几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

对于青岛高新区来说,数字化建设程度是产业集聚区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据了解,青岛高新区开建以来就以打造一流数字化智慧园区为目标,借鉴先进科技园区建设经验,采用光纤通信、云服务等最新产品技术,突出“三网融合、资源共享、高度智能”特点,着力打造数字化智慧园区。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园区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标准规范体系,采用开放式系统架构,率先实现三网深度融合和平台资源共享,初步搭建出数字化园区基础框架,推动了高新区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这种“三网融合、网业分离、统一建设、统一维护”模式的光纤网通信建设及运营模式,将通信网络所有权和通信业务经营权分离。

而在中德生态园的规划中, 幸福社区整体规划充分考虑到了城市路网和其他要素,初步形成街坊式的规划格局,每个街坊实行封闭式管理,街坊之间由城市路网进行联系,形成“德国小镇”式的城市肌理。在空间布局上,采用林下停车、地下停车的方式,提高园区土地容积率,由此也增加了园区林地面积。同时,充分考虑居民生活需求,大型公共绿地、自然的漫步道、商业步行街区、国际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将遍布居住区,打造“五分钟”便民服务圈。

此外,高新区还运用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专业高效建设机制。按照“政府管理和市场规则相结合、通过企业平台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组建了青岛蓝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承担数字化园区具体项目的建设和运维工作。据了解,蓝湾科技具有双层职能,对高新区管委内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担管委计算机中心职能,提供各类政务信息化服务;面向园区和企业,为高新区光纤网的建设和运营服务商,数字化智能园区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通过自身的服务产品向市场获取效益。在独特的三网融合模式下由高新区管委投资,根据各通信运营商、广电及自身需求,分三期建设10万芯公里全光纤高速宽带信息网,将传统由联通、电信、移动和广电建设的4张覆盖全区独立的基础网络融合在一张全光纤网上,实现基础网络资源共享。这种全新接入模式不仅避免了单一运营商的资源垄断,营造了公平竞争的通信环境,还至少节省60%以上的基础网络和管道投资。可以认为高度智能化是高新区信息化服务的突出特点。数字化智慧园区重点提供面向政府、企业、居民、公共事业的四类服务,实现园区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企业经营和社区生活的高度智能化。目前平台功能包括高新区门户网站、政务门户平台、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一期、创业服务平台、财源建设系统、人事招考系统等六个应用系统。通过3—5年的时间,高新区将完成智能交通、数字市政、数字城管、平安园区等系统建设,实现“政务高效化、企业服务便捷化、居民生活智能化、园区公共管理精细化”,建设成为中国数字化园区的样板园区。

破与立的结合

如果说高新区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成功是青岛推广建设智慧城市形成的基础的话,那么十几年来,青岛市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和集约化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与“云”理念不谋而合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一破一立的结合形成了智慧青岛的新模式。

根据青岛市“十二五”电子政务规划及部门信息化应用需求,青岛市统筹规划建设的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和灾备中心,将为各部门提供软件、硬件、应用等服务资源,能够承载70%以上部门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运行维护。电子政务共享平台承载着全市机关的网上办公、审批、执法、公共服务等十几种共性信息化应用系统和200多项部门专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创造了令全国同行瞩目的“青岛模式”。但是,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计算、存储等资源按物理设备分配,利用率低,灵活性差,扩容困难。特别是落后的灾备系统使全市机关的业务运行面临巨大风险。

青岛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艳介绍,从效率提高的角度来说,在虚拟化环境下,资源配置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到20分钟。从业务连续性的角度来说,双活数据中心极大地提高了青岛政务云信息基础架构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保证了应用的业务连续性。同时,通过云计算架构实现了IT资源集中管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极大地降低了管理和运维成本。在资源整合设计中,平台资源虚拟化,主要利用虚拟化资源管理中心云门户管理平台将操作系统、标准中间件、业务抽象中间件等做成文件镜像并打包,放置于云内基础软件资源池中。各部门根据各自的业务系统对资源的需求,通过云门户申请硬件资源和相应的操作系统、中间件等软件资源,完成业务系统的快速、灵活部署。根据各部门反馈的平台共享需求,此部门只需新增部分标准中间件以及扩容各种数据库和操作系统。应用虚拟化的实现主要通过在原有集群或者负载的基础上,添加和扩充更多的虚拟节点来平衡应用负载,从而扩展应用虚拟机资源。这为青岛电子政务的再发展无疑奠定了扎实先进的技术基础。

猜你喜欢

电子政务青岛市高新区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