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赏析阅读与质疑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2013-04-29幸利梅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9期

幸利梅

摘 要: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数使用“认同式教学”,其一是“顺从式阅读教学”,其二是“欣赏式阅读教学”,让学生一味地欣赏则会让学生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要想突破这种教学误区必须采用辩证式教学,即用正面教学的欣赏式阅读和质疑式阅读相结合。从而开拓学生思路,引发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关键词:认同式教学 顺从式阅读教学 欣赏式阅读教学 质疑式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050-01

现代语文教学提倡教法的多样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思维的发散性。我们把欣赏式阅读教学法和质疑式阅读教学法结合能开拓学生思路,引发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1 教学现状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在讲一篇课文之前,中学老师会先向学生讲文章好在哪,然后老师就会按近乎完美的“好”来分析。我们把它叫做“认同式教学”。

其中一种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最后老师总结。老师最后总是抛开学生的意见,而用作家观点或教参上的所谓标准答案做结论,那就是让学生自由发言是假,独断是真,防止犯错。学生完全被动的接受,我们叫“顺从式阅读教学”。

二是以赏析体会为主的阅读,就是文章好在哪里?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老师主要从正面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篇章结构、写人技巧、语言特点、思想内涵等这是“欣赏式阅读教学”。欣赏性阅读让学生的赞美的眼光去学习名家名篇,能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提高语文素养。这个还是目前语文教学中是主流方法。

2 质疑式阅读教学

质疑式阅读是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对教材、老师的教学方法等进行质疑,通过种种质疑与解疑活动中师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从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丰富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3 欣赏式教学与质疑式教学方法相结合

我们让学生一味地欣赏则会让学生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要想突破这种教学误区必须采用辩证式教学,即用正面教学的欣赏式阅读和质疑式阅读相结合。

3.1 欣赏式阅读教学法

有些经典美文,可以让学生通过美文欣赏来阅读,提高去语文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案例:朱自清《春》的欣赏式教学方法。通过诵读,引导讨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欣赏文章的精美的意境,同时进行拓展训练。

(1)朗读全文,整体感悟文章的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

(2)赏析文章写景的结构层次:盼春——绘春(总写—山—水—太阳—小草—树—花—蜜蜂—蝴蝶—野花—风—小鸟—牧童—雨中景—人们—小结)—— 颂春。

(3)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赏析《春》的意境: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含蓄美—— 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美人、生机、希望—— 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热爱大自然、生活的思想感情。

(5)拓展练习:细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特征,恰当运用修辞来描写一种事物、景物。

用这种教学方法比的老师较多,在这就不展开来分析了。

3.2 质疑式阅读教学法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些文段在教学在可以适当的引入质疑讨论法来进行教学。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讨论的内容、方向、尺度。在这同时教会学生质疑的思维方式。

(1)学会辩证思维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任何事物,有助于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例如《祝福》中,关于祥林嫂的死,有不少人认为鲁四爷是杀害祥林嫂的主凶,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正面来看看鲁四爷和祥林嫂的关系—— 每次祥林嫂走投无路的时候,都是鲁四老爷毫无条件地收留了她,并付给她相应的报酬。甚至当祥林嫂被婆家人抢走后,鲁四老爷还将她的工资托中人带给她,认识到这一点,将会极大地改变鲁四老爷在我们心目中的印象。

(2)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要“四大破除”:破除对权威、古人、洋人、书本的迷信。表现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提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文本本身就容易有多义性,多层面意蕴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认识,这样就避免了认识的单一化,简单化,甚至错误化。

例如以名篇吴晗的《谈骨气》,几乎所有的中学老师都会告诉学生,文章的第一句话“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是这篇文章的论点,而接下来的三个例子:文天祥、闻一多和饿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作为论据来证明这“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一论点的。

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引导学生反向思维法:“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是文章的论点吗?三个论据能充分证明这一论点吗?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1)用文天祥、闻一多等民族英雄的特殊事例,不能说明一般性的问题!表面上条理清晰、论证合理,但实际上却有不合理性。也就是说三个例子不能证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因为随便就可以找出一些和他们对立面的没有骨气的例子。甚至有学生恶搞的仿照该文写出了“中国人是没有骨气的”为论点的文章了。

(2)饿者“不受嗟来之食”不能作为论据,不能证明穷人的骨气。“嗟”只是一个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无感情色彩,更无侮辱性的意思。这只是表现了穷人太过敏感,以生命的代价换来“面子”,不是骨气而是叫人费解的一种举动。吴晗先生举此例子不合理。比如大学中许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因为得到别人的资助才能得到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说明这同样不是骨气与面子的问题。

(3)如果想论述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应该是以历史上能表现我们整个民族的气节的实例做论据,这样才有整体的说服力。

(4)那文章的论点应该是什么呢?“谈骨气是什么,中国人是应该有骨气的”这才是文章的论点。吴晗先生举的三个例子只是想告诉国人自古以来就不乏有骨气的中国人。

传统的《谈骨气》一文的教学无论是从知的角度还是从德的角度都有叫人质疑的地方,然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认同式教学”却是全面肯定,即认同文章中的价值观和写作艺术,缺少批判意识。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运用赏析阅读与质疑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使学生变得聪明、有才智、思维活跃,同时大大的提高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为学好语文知识和各门学科奠定了智力基础。语文教学出路在于教法的更新,而质疑式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