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妞电影:更青春,更女性
2013-04-29
当下,“小妞电影”成为内地影坛最受欢迎的一个词。从《失恋33天》,到《北京遇上西雅图》、《小时代》以及《一夜惊喜》、《非常幸运》等各种爱情片纷纷改头换面,挂上一个“小妞专供”的名头,以“小妞电影”的身份登陆内地院线。质量如何不说,起码从宣传上可以跟国际接轨,显得专业时尚。
说它时尚,是因为这是个外来名词。小妞电影在英文中被称作chick flick,直译就是小鸡电影,它主要针对女性观众、尤其是年轻的女性观众。这是一个针对上述观众群体而设计的专属电影类型。在此类电影中,女性常是电影的主角,影片关注她们的所说所做,所思所想。而从题材上,则大多是浪漫爱情喜剧,浪漫的爱情以及姐妹情谊成为此类电影的第一主题。
从好莱坞电影历史上,小妞电影可追溯到早期的女性电影(women's pictures),而到了50年代道格拉斯·瑟克所代表的情节剧(melodrama)时代更是成为一个巅峰,这也影响了法斯宾德、托德·海恩斯等之后很多知名导演。不过,情节剧时期的女性电影走的基本是苦情路线,有点像当年的琼瑶故事或台湾言情剧。片子大多是悲剧走向,女主人公常生活在各种歧视与压力之下,故事也多是为赚取女性观众的眼泪。不过随着传统女性电影的式微,新时代的女性电影——小妞电影,更有其新的特点。
从类型上看,小妞电影吸取了部分青春电影的元素。其角色的年龄更年轻,故事也更乐观向上,它代表的是当代新女性的世界观:更积极、更青春。与女性电影不同,小妞电影不再贩卖眼泪,反而会更增加不少笑料,以让整体影片风格更轻松。这里的女性会更独立、不再是男性的附庸,她们是当代女性的代表。而此类影片面向的观众,也从当年的家庭主妇降至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女性观众,这一观众群体的转换,也成为定义小妞电影风格、区别于传统女性电影的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拍摄于1961年的《蒂凡尼的早餐》常被认为是经典时期的小妞电影,也是早期的小妞电影。因为该片的故事主调以及最终的快乐结局都与当下热门的小妞电影风格类似,而片中涉及的金钱问题也是小妞电影的一贯母题——要物质还是要爱情。不过小妞电影的真正兴起仍集中于8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涌入影院,成为小妞电影的主力观众群,成为促进小妞电影蓬勃的主因。80年代的约翰休斯(《红粉佳人》)、随后的诺拉·艾芙隆(《电子情书》《西雅图夜未眠》)等人都成为推动小妞电影发展的重要电影人。
如今的好莱坞,以《复仇者联盟》为代表的超级英雄电影和以《暮光之城》为代表的小妞电影是电影市场的两大主流。如果说《复仇者联盟》等动作类超级英雄电影面向的是少年男性观众,那《暮光之城》等小妞电影则是完全针对年轻女性观众而制作的影片。由之,大批青少年小说改编电影也都可以归为潜在的小妞电影。
而在内地,章子怡主演的《非常完美》成为比较早喊出“小妞电影”概念的影片,之后的《杜拉拉升职记》、《爱很美》、《爱出色》、《摇摆De婚约》等等都可归为此类。而当《失恋33天》的成功之后,越来越多的小妞电影涌现,一直到今年的《一夜惊喜》、《非常幸运》等,小妞电影呈全面井喷之势,并且经常占据票房榜前列,由之也能看出内地女性观众对电影的支持度。
不过,国内的“小妞电影”生产量虽然很大,但能让人记得住的却并不多。比如大热的《失恋33天》则很大程度依靠影片本身的草根性。这样的电影角色设定会更平民化,她们的作为也会离生活更近。这会让观众找到共鸣,电影自然会受到欢迎。最终,当小妞电影大行其道,此类更贴近观众,以当代中国年轻女性真实生活境遇为根基的电影显然是更值得推崇的。
最后,推荐十部值得一看的小妞电影:
《BJ单身日记》
《二见钟情》
《我最好朋友的婚礼》
《当哈利遇到莎莉》
《恋爱假期》
《公主日记》
《电子情书》
《律政俏佳人》
《K歌情书》
《恋恋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