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促进素质教育的提高
2013-04-29周云
周云
当今的儿童在生活上依赖父母,在学习上依赖教师,难以从生活、学习中获得自信,失去独立思考、自主活动的能力。针对这种现状,自主性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正在引起我们的重视。区域活动力图使幼教过程真正建立在幼儿多方面主体性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素质教育是在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中实现,而幼儿区域活动是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区域活动之所以能够成为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主要是因为它表现出了能够促进幼儿通过自主性活动得到发展的主动活动、自主选择、相互交流、持续探索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方面的特点。
一、主动活动
幼儿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只是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由于教师设置的各个活动区以及为各个活动区提供的活动材料可以被看作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实际对象,被看作是幼儿教育内容的物化,因此,我们可以把活动区材料看作是幼儿主动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物质基础,幼儿的主动活动才能落到实处。
二、自主选择
一般来讲,幼儿园所设置的幼儿区域具有全面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正是这种全面性和层次性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活动提供了保证。幼儿园常设的幼儿区域有日常生活练习区、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艺术区、娃娃家和种植区等,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为小、中、大班幼儿设置的不同区域,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三、相互交流
在同一区域活动活动的幼儿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可以说,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由于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起幼儿求知的欲望,因此,每个幼儿都能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进而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的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是经常发生的,这已经成为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活动区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面对全体幼儿进行说教的人,而成为幼儿的交流同伴——教师在和幼儿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幼儿活动,对幼儿的活动方向、活動方式等进行指导。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这种相互交流对提升区域活动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持续探索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最初的创造意识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提供给幼儿可持续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以及进行个别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是在不断操作实物的活动中萌发的,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也是在不断操作实物的活动发展的,持续不断的实践活动是幼儿初步创造活动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活动区教学为促进幼儿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活动,进而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区域活动要求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材料应不断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应不断促进幼儿从多个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这也为促进幼儿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活动,而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比传统的主题性教学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 提供环境: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具有兴趣性和探索性的可供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活动环境。幼儿的活动指的是幼儿和实际的活动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幼儿实际操作活动的过程。这种活动以幼儿通过自主性实践获得直接知识经验,并在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展初步实践能力和初步创造能力为主要特证。因此,要让幼儿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发展,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是关键。没有适合幼儿活动的环境则谈不上幼儿的活动,而没有幼儿的活动则谈不上幼儿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作为教师应该切实从“教会”幼儿转变到通过准备适当的环境和材料引发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操作材料的活动中主动地“学会”。这样,我们通过活动促进幼儿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的目的就能实现。
(2) 进行引导;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活动环境以后,就应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和环境相互作用,即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环境、操作环境、发展并解决环境中的问题,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输出知识的教育者,而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与指导的“导师”。只有这样通过活动促进幼儿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的教育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3) 调整环境:教师在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评价的同时,应该不断的调整区域活动投放材料的增减,活动材料投放的改变,不断提供可促进幼儿持续发展活动材料。教师在设计并布置区域活动时,制作并投放一些活动材料,只是区域活动的起点,绝不是区域活动的全部。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区域活动探索的同时,通过认真的、经常性的对幼儿进行观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如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不断为幼儿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活动材料。能够引起并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的愿望。促进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和材料。
总之,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工作应该进入“提供环境——进行引导——调整环境——进行引导”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区域活动才能够帮助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幼儿的素质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