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ndaware Spring D100数字音乐转盘的精品之作
2013-04-29赵毅
赵毅
数日前购买了数字音乐转盘:享声Spring D100,经过一段时间的听音,感到在各方面都非常满意和理想。
选择理由
数字音乐播放设备虽兴起时间不长,但国产品至少也已经有十几个品牌数十个型号(产品类型多为自带DAC的数字音乐播放器,也有数字音乐转盘或USB界面,其中包括一些介于品牌机和DIY之间的产品。国外品牌的选择面自然还要多些)。这些品牌中,不乏一些生产中高端产品的传统音响大牌,例如欧博、昆河等,他们的数字音乐转盘和解码器素质很高,但售价也不菲,对很多工薪烧友来说有点可望不可及。也有非常便宜的(售价只有几百元的)小转盘小播放器,能达到听音目的,但素质表现也应该归属一般,功能设置也较单一。作为既对音质有较高要求投资能力又有限的多数发烧友来说,关注点往往在两三千元产品上,这个价格区间带数字转盘的主要有景丰、乾龙盛、享声、世纪格雷、aune、学林、度高、艾诗等,在没有条件接触实物进行比较的前提下,本人在对产品外观、功能设置、用户评价等方面做较长时间的尽量详细的了解后,选择了自认为性价比很高,在各方面都非常理想的一款数字音乐转盘——享声Spring D100。
购买任何产品,除了性价比外,就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在确定选择D100前,曾与另一款价位相当评价也很不错的乾龙盛QA660之间进行比较且反复犹豫,最后决定取舍的因素有5条:一是外观与做工我更喜欢D100;二是在声音特点上从一些对两者做比较听音者的介绍中,似乎D100更胜一筹(当然这有评价者的主观喜好在其中);三是D100显示屏更大些,便于在稍远的距离进行操作;四是QA660背板有多种输出接口,而D100则只有2种(都是同轴),而我目前只需要同轴一种,对于用不到的多组接口,心理上就觉得是占用了成本售价;第五点最主要,是QA660只有一个SD卡接口(机器上虽也有USB接口,但在机内并没有接通或暂未设相关电路而属于备用),这导致我无法直接连接自己的2T硬盘,而只能把里边的音乐拷贝到SD卡上听音,虽然32G、64G SD卡也能存不少音乐,但比起2T容量来说就小得多了,这意味着我无法随心所欲选听硬盘里的音乐。而D100有SD、USB和网络三种接口,使用起来就要方便多了,在音乐来源上也更广博(当然对于音乐存储方式只有SD卡,而解码设备却会用到多种接口方式的人来说,就适合购用QA660,正所谓“选择适合自己的”)。我也曾对内置硬盘的设计很感兴趣,因为2T硬盘放进去几乎一劳永逸不需每次都连接,使用起来自然更方便(经广泛了解只有度高有一款如此设计的数字转盘),但又担心硬盘散热不理想,加之其它某些因素未做此选择。
高完成度的D100
Spring D100是采用SOUNDAWARE核心专利技术的高性能数字转盘,基础架构为双晶振硬解数字播放方案(已获得国家专利),可完美实现SD卡、大硬盘、网络播放等各种功能,支持24bit 192khz WAV、FLAC、APE音乐格式,CUE列表管理(后续升级可支持更多的功能以及音乐格式)。采用日本定制超低相噪(-145dbc/hz,1khz)双晶振,全硬解方案,整个解码过程拥有极低的抖动和稳定性(最高低至1ps)以及极低的延时(10ns左右),定制进口日新铁A芯绕制的变压器以及多达6路的二级稳压电源设计。
Spring D100是一台体积不算小、重量不算轻且有一定厚度的正方形机器。全铝机箱(黑色箱体金色按钮,另有银色箱体可选),四个边角做成圆弧状显得很有艺术感,四个电镀支脚显得很稳固。面板左侧为电源指示灯、遥控接收窗和5个功能按键,右侧是液晶显示屏。背板设计很简捷,除电源开关,即插式电源座外,只有RCA同轴与BNC同轴两个数字音频信号输出接口。输入接口在机器左侧,一个SD卡,三组USB(几个接口可同时接大硬盘),一个网络接口。
可显示功能操作和音乐信息的4.3寸LCD显示屏设计得很到位,如此大屏在3-5米处能够完成所有的操作;内容丰富完善,主界面菜单分别是音乐播放、设置、关于我们和固件升级,设置内容包括选择语言,网络设置,背光时间设置,屏幕亮度选择。最主要的当然是播放状态下的音乐信息,屏幕上部为交替变换显示的目录、标题、艺术家三种,显示的前提自然是原始资料中有提供;中间是播放、暂停、停止状态标示和字体硕大的实时播放时间显示,虽然没有倒计时显示,但下部有播放进度条,可直观看出时间长短和剩余量。有四种播放模式可选:顺序、随机、循环和单曲循环,还有正在播放音乐的取样频率和量化位数显示。我想这些对于了解、操控音乐播放已经足够了,涵盖了所有实用功能。
D100的小遥控器很好用,远距离操作很灵敏,按键虽不多但可全功能操作,操控起来很简捷很舒服,进入和退出多层菜单一目了然,特别是支持cue列表非常有用,可以随时选择某个单曲进行播放。D100的网络共享音乐播放功能我还未使用,只连接网线试了一下,很快就搜到了相关数据。据说本机NAS功能很强大,音质相当好,有空我一定要细琢磨。机上可显示音量增减调节,但此功能是为本家带DAC的一体式播放器A100所设,作为数字转盘的D100来说自然没有作用。
设计出色 音质难以挑剔
收到机器几个小时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连接信号源和相关器材,随即进入100个小时以上的煲机过程,中间有几次听音,对其表现有了基本判断。
与Spring D100搭配连接的器材和周边设备有:LM-DAC3 DAC解码器,G&W T-2.6F前胆后石甲类耳放,Sennheiser HD650耳机,Marantz PM-14SA功放,WharfedaleOPUS 1音箱,EPIK双15寸超重低音箱,G&W TW-DB500电源净化器,Orico硬盘座;电源线、同轴数码线、音频线、喇叭线、USB线等为多品牌,材质多为单晶铜和纯铜镀银,不再详列;音乐存储设备一只2T硬盘,4个8-32G SD卡,听音对比器材:Cayin CDT-17A CD机。
D100开机后约12秒显示SOUNDAWARE,半分钟进入音乐播放界面,此时只要已经连接带有音乐文件的SD卡或硬盘或网络,就可以聆听音乐了(若在开机状态下连接移动硬盘,只需几秒钟就可进入听音)。无论原储存的音乐文件有多少层,D100都可逐层进入逐层退出,在菜单选择和音乐播放时,所有的过程都顺畅无阻,使用月余从未出现卡停、死机现象,但有一点用户必须注意,如果是连接硬盘,硬盘盒等移动设备必须是2.0版本,如果是3.0,在这里的兼容性就会有问题,会在音乐播放中不定时出现停机现象。从音质的角度说,理论上使用SD卡比外接硬盘更具稳定性,但两者的差距微乎其微。外接硬盘使用的USB线,虽然传输的只是数字信号,但对音质仍然是有影响的(同轴数码线也是传输数字音频信号,发烧友不是历来很讲究吗),所以购用一条几百元价位的USB优质好线很有必要。
我没有刻意比较D100没煲机前和煲机100多个小时后有哪些区别和多大区别,但所有的音响设备经过煲机后必然声音更好听是通理,且越是上档次的机器煲机的时间越应该长些,前后区别也越明显。煲机后D100的声音“成熟”而大气,最为突出的是背景宁静,声音纯正、干净,全无可闻的一点点浊音或噪声。在声音的质感和音乐味上,以为D100完全达到了很多中档CD机的表现,特别是在听小提琴、吉他、钢琴等器乐时,那种丝丝入扣、声声入耳、或阴柔凄婉或激情四溢或雄浑带有张力的乐音带给听音者无限美感,甚至会让人产生诸多现实生活与美好向往相融的遐想。D100对高中低频都有很到位的诠释,高音顺滑中音饱满低频有充足的量感和弹性,三者很平衡,且在两端有不错的延伸。细节的丰富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听人声不仅再局限于对美妙歌喉的欣赏,而是随着歌声的引导在不经意间去同步体会所唱歌词内容,以及歌手有着怎样的齿音和呼吸。圆润的乐声让你觉得音乐在这里是从容的流淌的,它不强加于人但又让人融入其中。
用D100连接我的耳机系统听音,如果不是较长时间后耳朵与身体有些酸累,就很想一直听下去。由于它“报喜不报忧”的特征——太好听,我甚至分不清它究竟是能够把音乐的美妙完全展示出来,还是它添加了美化音乐的味精甚至迷药让人这般流连忘返,所以我难以让其担当试听器材的重任。相对来说我那套音箱系统就能够非常客观地反映出某件组成部分(例如换不同音源、功放、音箱以及唱片)的原貌,好听与不太好听,器材在脾性、音色等方面的差异都有体现,所以在听音箱时是清醒、理智的,而听耳机则总是沉醉其中。
D100与我的CDT-17A CD机相比(都以同轴数码输出信号到同一台解码器上),音乐表现力基本上是在同一个档次上。如果是直接与CDT-17A平衡模拟输出给同一台功放相比,档次就要差一成(大致感受,自然没有量化依据),主要是密度感稍逊,欠缺了几分贵气与辉煌,原因显而易见,是受DAC解码器档次所限。
有一点我深有体会,试听时一定要选择录音上乘的音乐文件,如果音源自身不靓声,就会给听音器材在感受和结论上带来负面影响。现在的数字音乐有很多被冠以母带的称呼,但真正的母带音乐在通常的获取渠道中可能不多。就取样频率和量化位数说,CD为44.1Khz/16bit(APE和WAV等格式音乐即如此),有些音乐文件达到96甚至192khz/24甚至32bit,理论上当然有更好的音质,但影响声音的因素决不止这一个参数,所以我以为爱乐者不必盯住这一个指标,而是应以自己的实际听感做结论做选择。另外,上篇我写解码器的拙文,谈到“随带的升频板插上后,在切换中未听出有明显区别,或许如前所说要更换接收模块才行,抑或有升频而只是我的耳朵功力不达而没有感知”,现在弄明白了是接收模块的原因,在D100上显示的192khz/24bit音乐文件,解码器即处理不了,发不出声音。
Spring D100给爱乐者交了一份得分很高的答卷,本人作为已有较深体会的用户毫无保留地推荐。有了这个在此价位带自认为接近完美的数字转盘,我的心情又开始“水涨船高”了,我会在近期寻找一台更高价位有更好表现的解码器,来感受那种声音究竟又会给我带来什么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