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社会转型时期下的中学生道德教育

2013-04-29泽西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社会转型道德教育中学生

泽西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及义务教育的深入,对中学生思想品德上的教育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初中这一阶段是学生优秀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正确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社会转型 中学生 道德教育

现代条件下,社会变化、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都非常迅速,其科学技术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一个国家,如果不用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公民。一个公民如果不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都将在大大小小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甚至落后挨打的地位。面对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智力开发、科技教育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同时,科技伦理、生态伦理、经济伦理等人文关怀的话题也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性成为关注的焦点。我认为这些基本精神都是应该坚持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取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也在急剧加速进行, 对青少年道德教育也带来了冲击和影响,而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对个体的发展、整个教育活动的实践、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功能。我作为社会转型时期下的德育老师,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全面分析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了解问题形成的因素,应对策略等做出了简单的阐述。请各位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一、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计划经济,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也在加速进行, 改革开放以后由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推动了包括:社會、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诸多深刻变化,西方的人权观念、自由思想、民主意识和主体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社会精神氛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不再去追求那些完美的理想,而是回归常识,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去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和自我实现。在这样的精神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陷于一个空前绝后的荒漠化困境。对于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而言, 既有有利的正向变化,也有不利的负向变化,这些外在的负向变化与青少年的内在成长互动,成为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2、中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偏差,其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移, 呈现自我化倾向。中学生道德价值取向重现实、重效益,呈现功利化、实用化倾向;道德评价标准不一,是非不分,呈现模糊化、多重化倾向。心理素质极其脆弱,其表现为经常以自我为中心、轻生、自卑、嫉妒等,承受挫折能力很差,常常因为一次考试就一跃不振,遇到一点困难就丧失信心,生活不能自理,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3、思想品德教育在应试教育中常常被虚化,思想品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位置常常被淹没在升学率的追求中,思想品德课时比重正逐渐缩小甚至被挤占以至虚无化。思想品德教育课本身存在智育化倾向,对学生的考核只注重对课本上道德知识的掌握,似乎考分与道德认识水平成正比,这种考核评价的倾向使青少年学生只重考分而轻践行,从而出现了“高分低能”、 “知行不一”现象。

4、对于像我们这样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要培育和发展现代性面临着两个致命的困境。首先,如何在传统中培育一种完全异质的文化。其次,在形成现代性的同时克服现代性的毛病。由于我们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缺乏明确的目标,导致了我们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缺乏明确的方向,我们不知道应一该用怎么样的理论来引导他们。

二、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学生道德教育应对方式

1、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这块阵地,并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德育教育。因此,我们要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 ,并坚持贯彻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理论联系实际,用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及优秀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认真抓好五爱教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倡导“八荣八耻”使中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树立远大的理想。

2、中学德育课教学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统一,要突出体现现实性和时代性, 即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自身、身边、周围的实际,联系学生熟悉的当今时代的国内外实际。这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对象、环境、目标的共同要求。理论性与现实性相统一原则所主张的联系实际的出发点,既要有助于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更要有利于思想政治道德

素质的形成;既要服务于智育过程的优化,更要着眼于德育效果的改善。理论与实际相统一,要求教师在表述上要更加科学、严谨,既要反对纯理论式的教学,又要反对纯感性化的教学, 还要反对理论与现实简单相加的形式化教学。

3、学校要正确认识德育和智育之间的关系,坚持 “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的思想。走出智育与德育对立的误区,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把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渗透到学校教育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的道德素质建设。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努力提高现代教育的理论修养,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艺术去塑造学生,用高尚的师德去感化学生,从而引导他们认真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了,遇到社会上不良习气,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少健康成长的障碍。其次,培养并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宽容,接纳自己,接纳别人,让自身在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再次,边远山区中学生要通过多种途径

多种渠道,吸收德育知识,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识,加强对自身品德能力的培养。加强优良道德认知,转变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5、中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可塑性强,这一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一个人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忽视课堂这个教育阵地,思想道德教育就会失去较大的优势。因而,在中学教育过程中应当有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有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还应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当前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因材施教,努力把德育工作贯穿到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德育教育,推动中学教育由注重专业教育向提高素质教育转变,确保学生世界观的转变,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学生要以学习为本,学习要以德育为本”,每一所学校都应该通过切实有效的形成教育和示范教育等形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结语

中国正经历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变迁,给道德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而青少年又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因此我们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道德教育中学生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