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江苏对口单招机电类钳工考试存在的问题及高分对策
2013-04-29叶周
叶周
摘 要: 江苏省机电类专业对口单招钳工技能考试主要考核中职学生的钳工操作技能,由过去的过关考试到现在占有相当的权重,机电专业钳工技能总分为150分,并且直接计入总分,相当于一门语文或数学的权重且涉及能否参加理论学习和文化考试。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阐述了江苏对口单招机电类钳工考试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得高分的对策。
关键词: 对口单招 机电类专业 钳工考试 存在问题
江苏省机电类专业对口单招钳工技能考试主要考核中职学生的钳工操作技能,包括钳工安全操作规程、工量具的使用、机械设备的操作等,钳工考试主要考核学生锯削、锉削、钻孔攻套螺纹等基本技能。钳工单招技能由过去的过关考试到现在占有相当的权重,机电专业钳工技能总分为150分,并且直接计入总分,相当于一门语文或数学的权重且涉及能否参加理论学习和文化考试。再者,技能考试在理论考试之前,技能考试成绩好会促使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和文化课学习,因此无论是考场的安排及学校的教学安排还是教师的教学指导都要将技能训练工作提高到与之相对应的高度。
钳工单招技能考试的考核难度并不大,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五级要求略低,学生只要在掌握基本的操作规范及操作要求的基础上就可以完成试题要求。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根源一方面是基本功不扎实和不够熟练,原本在练习中就磕磕绊绊,另一方面是由于考试程序设置的不合理及设备的缺陷,一旦进入考场,心情紧张,极易导致水平发挥失常。因此,只有在掌握好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练习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才能确保在考场上正常发挥,取得高分。笔者就2013年钳工考试存在的问题及高分对策作思考和探索。
一、对口单招钳工技能考试存在的问题
1.考点考试程序安排缺陷,导致钻床分配不合理。
这次考试需要钻削的部位很多,如果没有及时用到钻床,则接下来的工艺很难高效完成,严重影响了考生的心理。原则上6到7人分配一台钻床,只要各个学校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加上合理安排工艺,就不会出现没有钻床使用的问题。每年很多考点有大批学生没有及时用到钻床,严重影响了考试成绩,导致高考落榜。
“参加钳工考试的考生在抽签完成后,根据监考员的安排,在正式开始考试前,每人有5分钟的画线时间”这是考生考试注意事项里的原话,但合理执行并非那么简单。一个考场有50人左右同时考试,学生分批进入考场和抽签,虽然考试同时进行,但是先进去的学生已经守在了钻床边上,不进行画线,而是等其他同学画线结束后来轮换,甚至还有让其他学生代替画线的现象,严重违反了考试原则。原则上是6到7人分配一台钻床,由于考试程序及管理的问题,这样设置已完全失去了意义。由于考生较多,监考老师较少,学生一旦进入考场,场面就很难控制,因此在考生进入考场到考试开始这段时间,一定要合理安排,不能这样简单。
2.考点的设备缺陷。
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用到的钻床和台虎钳全部是考场提供的,它们的精度直接影响了学生最终考试的成绩。然而并非每台钻床的精度都是符合要求的,比如加工Φ10的孔,用规范的Φ9.8钻头钻完后,孔径就大于10mm了,由于钻床的精度,5分就没了,如果学生一直使用这台钻床,则所有孔的精度都受到影响,失去的就不是仅仅5分的问题了。台虎钳的精度也是致命性的,有的台虎钳在使用过程中晃动得很厉害,有的得到了及时更换,有的现场进行维修,有的就只能听天由命,大大影响了发挥。
3.评分的不确定因素。
单招钳工技能的评分分为现场和后续的工件评分,现场评分由考评员现场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打分,有的考点考生人数多达60人,就凭几个考评员是不可能兼顾的,于是看到不规范的动作就扣分,看不到的就逃过一劫,这样安排显然不符合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后续的工件评分,大多数都是由本考点的老师完成,按照流水线作业完成,就可能出现评分老师认识的工件,进行袒护。这是不能集中评分造成的,如果把全省的工件统一收上来,集中评分,就不可能出现上述问题。从技能考试的分数上来看,有的学校出现了大面积的高分,尤其是机电技能考试,取得高分甚至满分是相当难的,出现大面积的高分,而理论成绩一般般,这就对评分提出了明显的质疑。
二、政策不稳定及教育分管领导的认识不足问题
1.单招考试政策不稳定。
每年的单招考试政策变化很大,都说2013年的本科录取率大幅度提高,可是机电专业的录取比例由2012年的17%降到了12%,大幅度下降,而电子、旅游、艺术的录取比例升至30%左右,政策的不稳定造就了不公平,很多成绩优秀的机电专业学生被政策拒之本科大门之外,而其他专业一些素质相对较差的反而能录取本科,机电专业的学生心理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2.领导的认识问题。
从教育局到学校的单招分管领导对单招钳工技能认识有一定的缺陷,很多学校的钳工技能实训是从高三才真正开始的,然后分段进行突击训练,效果不佳,很难取得高分。教育局每年都组织一定科目的统考,然后进行评比,但是没有钳工科目,直到快要高考时才关注钳工技能。学校在排课方面也有不足,很多学校利用周末进行技能训练,钳工技能和其他技能有很大区别,需要连续长时间地练习,找到一种锉削的感觉,如果练习一天,过一周再练习,则不符合钳工技能的教学规律。有的地区做得很好,教育局领导从高二就对学生的技能进行抽查考试,成绩纳入学校的考核标准,教务部门排课时安排实训周,这样引起了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学生的钳工技能大幅度提高。
3.优化学校实训设备资源。
很多学校认为只要有台钻、台虎钳、锉刀等就可以进行钳工训练,没有考虑到它们的精度因素,市场上的伪劣产品很多,如果这些设备的精度不够,在实训过程中就会误导学生;这些设备要符合考试要求,例如考场的台虎钳高度是有规定的,因此学校的台钳高度一定要符合标准,否则学生考试时很难适应。学校的台钻一定要符合精度标准,若学生钻的孔都没有精度,则学生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
三、集训时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辅导,争取得高分
1.针对高考题,弄清高考测量方法,优化工量具。
集训阶段是技能高考前冲刺的最后一个阶段,在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有效利用这段时间,能大幅度提高成绩。高考图纸出来后,老师要认真分析每一张图纸,认识到“尺寸就是分,分就是尺寸”的道理。很多老师没有弄清考官的测量方法,学生练习时分数很高,高考时发挥得很好,结果考出来的分数很低。例如对一些外轮廓的线性尺寸,考官是用千分尺测量的,而一些学生高考时连千分尺都没带,游标卡尺测出来的尺寸误差很大;对光孔和螺纹孔的尺寸,分别是用光面塞规和螺纹止通规测量的,很多学生没有这些量具,甚至连学生的量具精度都存在一定问题,出现这些情况,高考结果可想而知。这完全是实训老师教学方法的问题。在工具方面也可以进一步优化,用世达的锯工,史丹利的锯条和锉刀,进口的钻头等一些刃具。还可以对一些工具进行适当改进,比如把锯条中间一段割成6mm宽,方便锯削排余量;把锉刀多余的一面磨成光面,还可以把锉刀的宽度磨到接近工件方槽的尺寸等。针对高考图纸,进一步优化工量具,反复校验工量具的精度是取得高分的前提保障。
2.制订合理工艺方案,强化训练,增加高仿真模拟考试的次数。
工艺方案制订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最终成绩的高低。教师要仔细研究每块工件的加工工艺,有的工艺是动态的,考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对于这些核心问题一定要分析到位。考前多安排几次高仿真的模拟考试,可以到别的学校进行,安排外校的老师监考。考完后师生要认真分析和总结。一些学生在模拟考试中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和考场适应能力。高考前,进行几次高仿真的模拟,效果显著。
3.强化信心,注意“几个不能错”。
考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进一步动员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学生在考前高度自信,有的学生高度紧张,可以给他们编一个口号,如“一定能成功,但要细心”,可起到一定的激励和警示作用。很多考生在考前不停聊天,有的过于紧张,处于发呆状态,这时学生的考试思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一旦进入考场,又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在考试中,不能犯一些致命的错误,如把图纸看错,位置锯错,孔的位置钻错,工量具使用错等,教师要把注意事项总结成口诀或者顺口溜,让学生牢记“几个不能错”内容,考前不断思考和提醒自己,在考试中就更容易得心应手。
总之,钳工技能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本科学习。值得欣慰的是,对口单招总的发展形势越来越令人满意,制度也在进一步完善,越来越令社会关注。相信通过共同努力,会为社会输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宁萍.机电专业技能考试复习指导用书[M].第1版.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1.
[2]李伟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操作强化训练[M].第2版.北京: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甘永立.几何量公差于检测[M].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