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3-04-29武荔枝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原则。
1.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教师要不仅了解儿童世界,而且要习惯于儿童世界。”
(1)依据学生的年龄,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采取儿童能接受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
(2)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形成原因,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3)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2.正向积极的鼓励原则
教育家夸美紐斯说:“教师要和善的、愉快地教育儿童。以便使学生在和蔼可亲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
教师要以事实、道理、榜样等进行正面的说服、启发、引导学生,抓住学生思想问题的关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势利导,予以疏通学生的思想。把教师的耐心说服与学校的合理约束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思想行为,通过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时候,教师光靠空洞的说教是行不通的,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认识:“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如:通过学校组织的人文体验活动等社会实践性活动以及升旗仪式和主题班会和队会等方式,使学生逐步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受到良好的教育。
4.刚柔并济的原则
爱护、尊重和信任等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需要,是人类特有的精神需要,也是人类发展精神文明的基础。教师对学生无私至诚的爱护和信任是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前提和动力。教师对学生的爱只有被学生真正体验到并且内化时,教师的教育才能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5.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原则
马克思说:“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人。”集体对于培养人和对于人的精神上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强有力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等高尚的品德,也只有通过集体的活动才能形成和巩固。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
1、自我教育法
人的成长和进步,主要在于自己的行动,在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呢?
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心灵是为着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
其次,需要所有教师通过实例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能力。
2.格言教育法
高尔基曾经说过:“在用格言进行的思维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铭记一些有益的格言,用于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并学会运用这些闪光的语言去启迪学生思考,促使其改正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当学生懒惰时,可以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加以启发诱导,当学生沉溺于打扮外表、追求时髦时,可用格言“假如没有内在的美加以充实,任何外表的美都不可能是完备的”进行启发教育。教师利用有利时机,选取恰当的格言启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自己去想、去思考。这样做比空洞的说教或是乏味的训斥要好得多,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榜样教育法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活的教科书,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超强的感染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暗示、指导作用。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时候,榜样尤其是老师的示范教育是无声的力量。优秀、完善的班干部队伍,正面、积极、先进的典型使学生学有榜样,在班集体中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舆论,进而造就良好的班风。
4.学校与社会、家庭齐抓共管法
教师要联系家长,联合社会的力量共同来教育孩子。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一定要用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去熏陶自己的孩子。我们老师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指导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面对一件复杂的、长期的、反复的、恒久的工作,我们教师一定要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耐心的一点一滴地去培养学生。学生的坚持,源于我们的坚持,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常抓不懈,我相信,润物细无声,每位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并且终身受益。
主要参考文献:《小学生守则》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杭锦后旗实验小学
武荔枝
2013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