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策反孙立人内幕

2013-04-29金其恒

龙门阵 2013年9期
关键词:孙立人陈毅国民党

金其恒

抗日爱国将领孙立人是位传奇人物。在他的军事生涯中,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他曾不由自主地卷入国共内战的旋涡中,两度站到共产党对立面。一次是1933年冬,他任财政部税警总团特科兵团团长时,奉命率兵到江西担负新淦至龙岗公路交通的警戒,参与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另一次是1946年春,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借口“接收主权”,将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军调往东北,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驻守的四平。时任新一军军长的孙立人奉蒋介石之命,向四平发起猛烈攻击,仅用两天时间就先后攻占了四平、长春。

孙立人毕业于美国著名的弗吉尼亚军校,接受了西方军事教育和政治理念,一贯认为军队是国家的军队,任何党派不应插足到军队中来活动。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中央严令各部队彻查共产党人,他对此只是敷衍了事。他率部在印(度)缅(甸)抗日时,战功卓著,是国内外公认的抗日名将。但他并不准在自己部队中建立国民党组织或发展国民党党员。而他自己直到1947年8月退守台湾,被委任为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总司令”后,才在国民党的严密控制和高压下不得不加入国民党。

尽管孙立人两度同共产党兵戎相见,但随着国民党军队打内战越来越不得人心,特别是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在战场上纷纷起义,对他触动很大。他不仅对战争胜利的信心逐渐降低,而且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他不愿看到在缅北抗日战场上成长起来的新一军大批官兵倒在反共战场上,更不愿看到苦难的同胞刚从日寇的铁蹄下站起来,又陷入国共内战的火海中。他对内战日趋消极,“心情抑郁,意兴阑珊”。

孙立人热爱祖国,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国民党政权退踞台湾孤岛后,美国政府想抛弃腐败无能的蒋介石政府,让孙立人掌管台湾,使台湾脱离大陆,以维护其在远东的霸权。孙立人虽与美国许多政要、高级将领关系亲近,但他不愿做民族的罪人,不愿看到被日本强盗占领了50年刚回到祖国怀抱的宝岛台湾又分裂出去,坚决拒绝了美国的“好意”。

对孙立人这样的强手,早在1946年新一军开赴东北战场时,中共就已着手从两个方面对他进行策反:一方面是通过他在清华的老同学做他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本文即将披露的——通过孙立人的亲属对他进行策反。

利用亲属策反孙立人的关键人物是龚意农,龚是孙立人元配夫人龚夕涛的胞兄。

1919年,孙立人与合肥龚彦师之女龚夕涛结婚。当时,孙立人是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学生,刚升入高等科。龚夕涛18岁,正在济南女子师范学校就读。他俩的婚姻是由孙父孙熙泽和龚夕涛的异母长兄龚积柄包办的。孙熙泽和龚积柄系同科光绪举人,孙熙泽官至山东登州府知府,龚积柄则官至山东省道尹、省长。这两位庐州府老乡曾互换庚帖,义结金兰,成为拜把兄弟。两家交好,常有往来。孙熙泽恳请龚积柄将其妹妹龚夕涛许配给自己儿子孙立人。开始,龚家不同意,主要顾虑两人辈份不符,不宜结亲。后来经不住孙熙泽再三恳求,才答应了这门亲事。为了两家姻亲辈分相符,孙熙泽和龚积柄又互退庚帖,不再以兄弟相称。孙立人和龚夕涛婚后感情甚笃,和谐幸福。

1923年孙立人毕业后官费留美,龚夕涛随公婆回到安徽庐江县金牛乡下老家。孙家是个大家庭,有良田近千亩。龚夕涛出身名门,知书达理,勤劳节俭,温顺贤淑,孝敬公婆,深得公婆的喜爱和叔伯妯娌上上下下的尊敬。1930年,孙立人回国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宪警教导队上校大队长时,经人介绍,同18岁的湖南姑娘张晶英(张清扬)在上海结婚。孙熙泽闻知十分恼怒,不顾年迈,亲赴上海力阻,但因木已成舟,愤然而归。他对龚夕涛说:“立人对不起你,也是我二老耽误了你。但是你放心,我孙家只认你这个媳妇。”然后就派人送龚夕涛去和孙立人团聚,并交代家人,轿子到后,一定要大声告知:“太太到了,快出门迎接。”目的是要给龚夕涛应有的名分。

1935年,孙熙泽夫妇相继在金牛病逝。不久,孙家三兄弟分家,分在二房孙立人名下的房产、田产等家业,均由龚夕涛管理。

抗战爆发后,龚夕涛跟随哥哥龚意农逃难到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活动,曾任合肥东乡青龙厂妇女抗日救国会主任,在当地有很好的声誉和较大的影响。

龚意农出生于1900年,和孙立人同在北京读大学,孙在清华学校土木工程系,龚在中国大学(1949年停办)商科。抗战爆发后,龚意农毅然毁家纾难,投身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并于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政府中,他长期担任金融、财经、贸易方面的领导,曾任淮南银行、华中银行、安徽省人民银行行长,晚年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他既是共产党的干部,又是孙立人的至亲,理所当然地成为策反孙立人的不二人选。

1950年,新中国已经诞生,国民党“八百万大军”被消灭殆尽,残部刚撤至台湾,立足未稳。敌我力量发生重大转变,正是解放台湾的大好时机。中共在加紧制订攻台作战方案的同时,愈加重视和抓紧秘密战线的情报搜集和策反工作。

1950年,安徽省建制尚未恢复,时任皖北人民行政公署财政处长兼中国人民银行皖北分行行长的龚意农接到皖北区党委通知,说华东局要他速去上海。到上海后,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和华东局常委兼组织部部长刘晓集体同他谈话。一见面,陈毅就笑着说:“啊,是龚意农同志,我们见过,我们在黄花塘还下过围棋呢!”龚意农说:“那是鬼子投降的那一年,我在淮南银行当行长,记得那次下棋,方毅同志也在。”接着陈毅详细询问了龚意农的家庭状况、革命经历和主要社会关系,然后告诉他:“这次找你来,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想利用你同孙立人的亲戚关系,派你到台湾去,做做你妹婿孙立人的工作。我们进攻时,他不要放枪就行了。”陈毅又说:“孙立人是个非常能干的将军,现已升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因他是在美国学军事的,不是黄埔出身,蒋介石并不信任他,甚至把他看成政治上的潜在对手。现在美国阴谋利用他反戈倒蒋,掌管台湾,使台湾脱离中国,这是一着很毒的棋。”龔意农告诉陈毅:“孙立人同我妹妹早已离异,两家积怨很深。1947年我在苏北时,陈丕显(时任苏北军区政委)同志和我谈过此事,1949年春,宋任穷(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同志在合肥也找我谈过。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去。”龚意农还说:“南下我回到合肥后,听我妹妹说,除孙立人的哥哥跟他跑到台湾,孙立人的弟弟还有其他一些亲属没有跟他走。”建议另找孙立人其他亲属去做策反工作,并表示自己先去物色,再来汇报。陈毅、饶漱石指示龚意农抓紧了解孙立人在大陆还有哪些亲属,要采取适当方式给予保护。

龚意农觉得潘仲文是个比较理想的人选。潘仲文同孙立人有多重亲戚关系:潘的夫人是孙的姐姐,潘的姐姐又是孙的堂兄孙雨人的夫人。在孙家,潘仲文既是姑爷,又是舅舅。潘当时在苏州一家面粉厂当厂长。龚意农很快派人把他找到,并陪同他赶赴上海。经过周密安排,潘仲文于1950年初带着陈毅的亲笔信,扮成富商经广州到香港,再乘客轮顺利到达台湾。潘仲文先找到了孙立人的哥哥孙伯亨,住在他家。过了两天,孙立人来到孙伯亨家,两人见面后,叙谈了各自在台湾和大陆的近况。当孙立人问潘仲文回不回大陆时,潘才说明来意,把陈毅的信递给了孙立人。孙立人见信后,沉思了一会儿,问潘:“怎么不是朱德写的呢?”并再三叮嘱潘不要出去,不要见外人,自己将尽快派人护送他离开台湾。

潘仲文从台湾回来后,华东局有关部门打算派他再去台湾。由于当时国民党当局破获了所谓“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少将‘共谍案”,加强了对入台人员的严格审查和限制,潘仲文几次到香港,试图再去台湾,都没有成功。

潘仲文回来后,华东局有关部门把他安置在待遇比较优厚的上海汇丰银行当职员,以便于同他联系。

1950年那次中共秘密派潘仲文到台湾同孙立人联络,孙立人的回应是正面的。他只是觉得陈毅职位还不够“高”,权威还不够“大”,“兵对兵,将对将”,希望得到朱德总司令的手书,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应当说,这次台湾之行是有成效的。只是,后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解放军的主要力量投向抗美援朝战场。历史拐了一个弯,孙立人未能有机会发挥他应当发挥的作用,直到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在台中寓所病逝。

后记:龚意农是笔者岳父。“文革”浩劫中,他遭受残酷的批斗和严格的审查,绝大部分检查交代材料,都是由老人口述,笔者执笔的。因为“造反派”逼得紧、逼得急,我俩常常挑灯夜戰。老人把自己家庭三代的情况、参加革命前后几十年的经历、主要社会关系,包括同孙立人的关系,都一一详细地说给我听。本文主要内容成文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龚意农、孙立人还健在。我真实记录下这些珍贵的历史细节,以免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湮没。当时,限于两岸的政治形势,并不打算发表。现在,海峡两岸形势日趋好转,民间甚至半官方的交往日益密切,祖国统一已成为两岸骨肉同胞的共识。笔者认为将这一真相公之于世,不仅无损于孙立人将军的形象,相反,将更加彰显将军一贯的爱国精神和维护祖国统一的高尚道德情怀。

(责编:王容)

猜你喜欢

孙立人陈毅国民党
快过关了
二战名将——孙立人(下)
孙立人(下)
孙立人(上)
孙立人『兵变』背后的谜团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陈毅论参谋工作
忆『七月分兵』和陈毅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