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之我见

2013-04-29江海全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审题解决问题解题

江海全

新教材中“解决问题”贯穿于小学数学各个阶段的各个知识板块中,而不是和以前的教材那样单独设立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进行教学,就连计算的教学也安排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组织进行教学,由此可见“解决问题”的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新版《课标》中针对“解决问题”的教学就有明确的要求:“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从学段和学情来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他们更多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因此,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更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展开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加强问题的探索性和开放性,使不同的学生从中可获得不同的发展。那么怎样进行小学高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更有实效呢?下面就结合亲身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借用情境 自然感知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思考与探索的素材,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原生态的方法与策略,激活学生脑中已积累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时作铺垫。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一课时,首先布置学生课前搜集自己家上个月的用电清单。

(上课伊始)

师:课前让大家搜集自己家上个月的用电清单大家都带来了吗?(学生纷纷举起手中的用电清单。)

师:在这张清单上主要反映出哪几个量?

生:每度电的钱数和这个月一共用电的度数以及这个月一共的电费三个量。

师:其他同学的电费清单上也是这样吗?

生:是,也是这三个量。

师:和你小组其他的小伙伴比一比,看一看哪个量是一定的?其他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

生纷纷发表自己看法。

师:那你们家这个月用电情况怎样?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1:我家这个月共用56度电,电费是33.6元。

生2:我家这个月共用45度电,电费是27元。

……

师:(适机介入)如果老师家这个月共用82度电,你能根据你家的用电情况算出老师家这个月的电费吗?

(从而进入新课。)

以生活中常见的用电缴费清单为素材引入新课,加上又是学生自己准备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除了利用学生手中的准备素材创设情境外,还可以从学生已由知识入手创设情境、通过游戏比赛创设情境、用故事等方式创设情境。

二、注重说题,学会分析

问题是否得以解决关键在于审题,审题的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 培养小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并形成较高的审题能力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来强化训练,要贯穿我们数学教学的始终。高年级学生已经能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也能根据所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但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时,常会出现因审题不清而造成列式的錯误,有的学生甚至形成了见题就列式,不仔细思考的习惯,因此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高年级学生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实践证明,通过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而审题的关键是搜集、处理好问题情境中的数据,发现、明确或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处理好问题中各个数量间的关系。

怎样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我认为“说”尤为重要,这个环节称之为“说题”。说题时一说事件整体感知,二说条件和问题,三说数量关系,四说解题过程。

三、合作交流,学会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理清数学问题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发现同类问题的数学思维共性,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如何组织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合作交流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上,因此在小组交流活动之前一定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先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在交流时才能有理有据有序的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2、合作交流,梳理思路。可以先把自己的解题方法、思路、过程以及结果是否合理和自己的同桌交流。小范围的交流既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又可让每个学生的思考更清晰。也可以放大交流的范围,通过与组内其他小伙伴的交流确定自己的解题方法和过程是否正确。

3、汇报展示,优化方法。这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后的一个展示,更是合作交流的一个升华。这种全班性的交流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给更大的自主性,使学生充分互动起来,可纠正、可补充、可说明、可评论……同时可以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方法得以优化。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注意仔细倾听,以便和自己的方法进行融汇对比,从而学会借鉴别人的学习经验。教师也要做一个倾听者,要恰当进行的点评总结,使个体经验为群体所分享,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整体回顾、学会方法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归纳、概括和策略反思的能力。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解决问题以后要引导学生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数学解决问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回顾解决问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解题过程的回顾。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验证解题结果是否正确,是否与解决的问题情境相符合,以培养学生养成解决问题后、做事后“确认”的习惯,从而验证所用的解决方法是否正确;接着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回顾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是从哪入手?关键因素是什么?最后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时,学生交流展示了各自的解题方法后。

师:你能确定你所得到的结果就是正确的吗?

生(齐答):能。

师:你通过什么方法确认你的结果是正确的呢?

生1:我是利用以前的方法解决这样问题的,在计算每一步结果后我都进行了验算,都正确了,所以我确认我的答案是正确的。

生2:我是利用比例解决这样问题的,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确认我计算的结果也是正确的。

生3:我也是利用比例解决这样问题的,但我是根据验算方程的方法验算的,看看等式的左边是否等于等式右边,来确认自己的结果是不是正确的。

师:同学们都能选择不同的方法验证了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那我们再看看,如果用比例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关键在哪呢?

生:我觉得用比例解决问题,关键是判断好题中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只有判断好成什么比例关系,才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师:抓住解题的关键处,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那解决类似的问题我们应做好哪几步?

在生生、师生间的交流补充过程中,从而概括出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五、解决问题,学会运用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而“解决问题”恰恰是体现这一理念的最好内容,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正是新教材编写意图所在。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先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科学有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其萌发学好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

如: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中包括基础题,综合题、提高题等。学生人人完成基礎题的练习,学困生在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尽力完成综合题,中等生在完成综合题的基础上,尽力完成提高题,学优生三种练习都完成。

再如:在教学中,可逐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编制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我在教学“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课前搜集购物小票。在练习时让学生根据电脑小票所呈现的数学信息,独立编制问题考考同桌。这样利用学生提供的素材,自己编制数学问题考同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数学价值。

总之,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想学、乐学、愿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注重“说题”的培养,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讨并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获,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猜你喜欢

审题解决问题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用“同样多”解题
“三招”学会审题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