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团队协作”陷入执迷与疯狂

2013-04-29

讲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团队协作外向内向

在我9岁时,第一次参加夏令营,按照惯例,母亲在我的行李箱里塞满了书籍。那时的我也天真地以为夏令营就是“一个不提供酒水的派对聚会”,十个女孩子坐在一间小屋里,都穿着合身的女式睡衣惬意地享受着读书的过程。

然而,现实与我所想正好相反。夏令营第一天,顾问把我们召集在一起宣布“露营精神”——希望每个人都尽力变得外向开朗。参加夏令营的经历让我知道,如果想要成功,不能是内向的性格,我应该尝试成为一个更加外向的人。长大以后,我甚至放弃了成为一名作家的愿望,而是成了华尔街的一名律师,一部分是因为我想要刻意证明自己变得勇敢而坚定。

社会中那些重要体系,例如工作环境、学校等都是为性格外向者设计的,并且有适合他们需要的刺激和鼓励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都是内向的,也就是说,即使你自己是一个外向的人,你的同事、配偶、孩子,乃至此时此刻坐在你旁边的这个人都有可能是内向的人,但社会上对于内向的人持有一种很深的偏见。

我们需要厘清一个概念,“内向”究竟指的是什么。它和“害羞”不同。害羞是对于社会评论的恐惧,内向更多的是你怎样对于刺激做出回应,包括来自社会的刺激,其实内向的人是渴求大量的鼓舞和激励的。

内向的人会有强烈的自我存在感,尤其当他们处于一个安静低调的环境中时,是他们精力最充足、最具有能力的时候。可关键问题在于,社会中那些重要体系,例如工作环境、学校等都是为性格外向者设计的,并且有适合他们需要的刺激和鼓励。

在我上学时,教室里的桌椅都是按照一排排的顺序整齐排列,作业都是独立完成。但现在,教室里学生都是围成圆圈面对面坐着,作业也是按小组完成,哪怕是闪耀着个人观点和想法的数学、创意写作这样的课程,也都要团队协作。

孩子们期待小组认同。那些喜欢一个人工作、独处的孩子就经常被视为是“局外人”,更糟糕的甚至被认为是“问题儿童”。大部分老师的报告显示,相对于内向的学生来说,理想中的学生应该是外向的,甚至说外向的学生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或者更加博学多识。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工作中,现在大多数人的办公环境都是开阔的、没有围墙的,每个人都暴露在不断的噪音和同事们的凝视下工作。当谈及领袖的气质和能力时,内向的人总是按照惯例被置于可考虑的范围之外,尽管他们通常非常细心谨慎,很少冒险。

世界上没有一个绝对内向或者绝对外向的人,还有一些处于两者之间的人,被称为“中向性格者”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亚当?格兰特教授做了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表明那些较为内向的领导相对于外向的领导们更能产生效益,因为当他们管理主动积极的雇员的时候,更倾向于让有主见的雇员去自由发挥。反之外向的领导就可能在不经意间对于员工在工作上展现自己的想法这件事情表现得特别激动,这使得其他员工的想法就不那么容易在舞台上闪现光芒了。

事实上,历史上一些有改革能力的领袖都是内向的人,例如埃莉诺?罗斯福、罗莎?帕克斯、甘地,所有这些人都把他们自己描述为内向、说话温柔甚至是害羞的人,但他们仍然站在了聚光灯下。这些内向性格的人作为领导者和掌舵者,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指挥别人,抑或是享受众人目光的聚焦,而是他们处在那个位置上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他们认为自己正行驶在正确的道路上。

其实,我个人也喜欢外向的人,我的好朋友包括我的丈夫都是外向性格。对于“外向和内向”的界定,人们都有各自的标准。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也说:世界上没有一个绝对内向或者绝对外向的人。还有一些处于两者之间的人,被称为“中向性格者”,我总是认为他们拥有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切。大多数人总是认为自己属于内向或者外向的其中一类,从文化意义上讲这是一种良好的平衡。心理学家认为,最有创造力的人,是善于转变思维、提出想法的人,他们通常有着极为显著的偏内向性格的痕迹。

独处能够产生创造力,很早以前独处的重要性就已经被肯定,只是近年来却逐渐被人遗忘

独处是产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达尔文宁可拒绝晚餐的邀请而一个人在小树林里散步;西奥多?盖索——更多的以苏斯博士(二十世纪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编者注)而为人所知——他在加利福尼亚拉霍亚市房子后面、一座孤独的束层塔型办公室中创造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品。

其实,他很害怕与那些喜欢读他的作品的孩子们见面,害怕这些孩子会期待他是一位像圣诞老人一般亲切善谈的老人,却因为发现他含蓄缄默的真实性格而失望。

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还在惠普公司的时候,是在一台孤独的柜机旁发明了第一台苹果电脑。当然,他并没有排斥合作。比如他和史蒂夫?乔布斯联手创建了苹果电脑公司。这并不是强调创造力与独处有必然联系,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是他们赖以呼吸的空气。

事实上,很早以前独处的重要性就已经被肯定,只是近年来却逐渐被人遗忘。例如世界上主要的宗教的创始者,他们在大自然的旷野中独处、思索,在那里,他们突然顿悟然后把这些思想带回到社会中的其他地方。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当人处于群体环境中,就会不自觉地模仿群体里最有领袖气质的那个人的做法,哪怕是像信仰这样看上去极为私人的事情。其实,如果没有群体动力学的曲解,每个人用自己独立思考的见解来与其他人交流,这样会更好。

从农业经济迈入商业经济,人们需要在陌生环境中证明自己,就不难理解像领袖气质和个人魅力这样的品质突然间变得非常重要

如果说内向性格的人更优秀,独立思考更深刻,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建立工作单位、学校这种既适合外向性格的人、又主张团队协作的机构呢?

其中一个答案在我们的文化中埋藏已久。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相比于有深刻思考的人,总是更偏爱有行动力的人。在美国历史的早期,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历史学家们称之为“性格特征”的文化中,人们从内涵和道义上来判断人的价值。比如那时候林肯被推崇为榜样,因为他是一个谦虚低调的人。

随着20世纪到来,我们融入了一种主张“个性”的新文化中。社会从农业经济走向商业经济,人们开始从乡镇向城市移居,就连工作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人们需要在陌生的环境中证明自己,因此就不难理解像领袖气质和个人魅力这样的品质突然间变得非常重要。像戴尔?卡耐基所著《人性的弱点》这样标榜独立自主精神的书籍就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也算是这个时代的文化遗产。

当然,我并不是说社交技能不重要,也不是呼吁人们要废除团队合作的模式,我们今天所面对的经济和科学领域是如此复杂,需要我们强有力地团结起来共同解决问题。但是我想说,越是给内向者自由让他们做自己,他们就做得越好,他们能想出独特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我要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停止对“团队协作”的执迷与疯狂。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交流,交换宝贵的意见,这不管是对于内向或者外向的人来说都是很好的。但是我们需要更多的隐私和自由,还有工作的自主权。在学校也是如此,我们当然需要教会孩子们一起工作学习,但是我们也要教会他们如何独立完成作业,这对于外向的孩子们来说同样非常重要,这是他们深刻思考的来源。

第二,走到野外去,打开思维。就像佛祖一样,拥有你们自己对于事物的顿悟。这并不等于你要跑到小树林里去造一座房子,从此以后再也不与别人说话,但是可以排除一些杂念深入自己的心灵来思考问题。

第三,好好看一眼你的旅行箱里有什么东西,想想为什么放这些东西进去。外向型的人也可能在行李箱中塞满书籍,或者塞满香槟的玻璃酒杯或是跳伞运动的装备。不管是什么,我希望你们一有机会就把它们拿出来,用你的能量和你的快乐让我们感受到美和享受。

但是作为内向的人,你们总是有想要保护箱子里面东西的冲动,这没问题。我只是希望偶尔你们可以打开箱子让别人看看,因为这个世界需要你们,同样需要你们身上所携带的特质。

(本刊根据TED视频整理)

猜你喜欢

团队协作外向内向
为什么你的朋友更外向
对内向人的8个误解
内向的人,也能拥有高配的人生
做最好的内向者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政工职能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