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教学质量与教师素质
2013-04-29廖礼平
廖礼平
摘 要: 语文教学综合性强,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创新性学习,扩大语文教师的知识面,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树立语文教育新观念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语文教育 教师素质 提高途径
衡量一所学校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它的校舍、环境,也不是看它的教学设施或设备,关键是看教师队伍的水平,看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样,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做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呢?
一、具备文史哲多元学科综合性知识结构
语文是文科类综合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广泛性、独立性和兼容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综合知识的基本特征。这种整体特征,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各种文科知识的同时,自己要尽可能多地积累多方面的知识。事实上,语文学科不只是一种综合性知识体系,更主要的是一种综合性能力的构建。只有把握住语文学科这种多元综合性的特征,我们才能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求得语文教学在课堂结构、教学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大的突破。语文教学必须从理论上宏观上转变观念,放在动态中去研究,在发展中寻求规律,重新认识语文学科的特质和价值。语文教学的个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把单纯提高学生的读写应试技巧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地和谐发展。以上语文教学的特征和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实质上也是对语文教师的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在知识结构上追求多元化,单科突进或偏科的做法,是不能适应综合性语文教学的。目前,语文教师在高等教育阶段主修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接受哲学、历史、社会学等跨学科的系统教育,因此,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如何加强继续学习,扩大知识面,改善已有的知识结构,是适应语文教学的必需。
二、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所谓大语文教育观,就是把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课内语文教育和课外语文教育、学校语文教育与家庭、社会语文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要搞好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必须在课堂外下工夫。大语文教育观的理论,要求教师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发展,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以课堂为轴心辐射关涉语文的全部活动领域,促成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块语言环境的有机统一。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素质教育“全方位”育人,培养“全人”的教育宗旨。大语文教育观更多地注重教育的实践,这是语文教师在高等教育阶段无法从课本上学到的,只有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有可能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语文教师必须从教育实践出发,结合教育学、人文科学的相关理论,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丰富教育经验,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提高贯彻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现代教育思想的本质和核心就是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应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二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协调性、全面性、统一性和兼容性。三是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具有愉悦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发展性。要达到以上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必须从应试教育的轨道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活动,是一種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它的危害:一是教育主要面向少数学生;二是教育内容偏重智育,轻视德、体、美、劳诸方面,忽视实践和动手能力,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三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育的规律。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和健康的个性为宗旨。素质教育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只有把握住语文学科的多元综合的特征,尤其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特质,才能使语文课上得生动形象、灵活机动、游刃有余,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完成由学校语文、考试语文向社会语文、应用语文的转变。
四、通过创新性学习,提高素质
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是搞好教学的中坚力量。教师担负社会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塑造下一代的崇高使命,也是探索构建新的教育、教学体系的核心力量。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自己先要开展自主创新性的学习,围绕素质教育和大语文教育观的理念,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
语文教师的在职继续学习,要注重探索与建构自主创新性教育体系。首先要拟定“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的教育目标。充分运用课程教材内容中的潜在教育因素,以自主创新性学习为尺度,调整、补充与拓宽、充实新的综合性知识。其次要借助一系列学习中介要素,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对学习内容和目标进行优化组合。针对语文综合性多元性的特点,学习应该是多元的、全面的,不能单纯依靠某一中介要素进行。科学实验证明,全面学习可使大脑两半球协同参与,有利于言语和非言语学习形式的紧密结合。再次,要调动各种教育因素,拓宽教育的空间,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也要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开展阅读、交往等实践活动,逐步养成探索性学习的习惯。
从根本上来说,自主创新性教育离不开现阶段中国社会正在走向学习化社会这一总体背景,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向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教学体系迈进。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成人“继续教育、再教育”的系统(包括学历的与非学历的,在职的与非在职的)已呈现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交叉网络与格局,已经展现了全民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的无限广阔前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的自主创新教育更是不可缺少。
我们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大语文教育观念,并不意味着对一切传统的否定,因为语文教学现代化是以传统经验作基础,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至今还指导和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我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我们的态度只能是扬弃,在继承的基础上革新创造。
总之,语文教学是综合性的教育学科,语文学科的特征决定了对语文教师的素质的特殊要求。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首先就要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在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完善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持续性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