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化全球化的基本条件

2013-04-29张恩华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

张恩华

摘要:本文讨论了通过翻译引进异质文化被时代所接受的基本条件。那就是:那种文化(精神的/物质的)必须具备:1.相对的进步性;2.相对的科学性3.;实用性/适用性 4. 相对的新颖性

关键词:文化;基本条件;全球化

一、前言

现在的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就是调节、协调文化差异,让译入语国家的读者理解、认同甚至接受异质文化。那么在译入语中一种文化是否被异国读者理解、认同甚至接受成为自己文化的一份子其条件是什么呢?

一般说来文化无优劣,但笔者认为文化确实有优劣之分。比如有些文化中的陈规陋习甚至是迷信活动也属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其就是劣文化。比如著名作家老舍小说《家》中高老太爷死后,以陈姨太为首的封建长辈借口在家生孩子有“血光之灾”,会冲犯高老太爷的亡灵,强迫瑞珏到城外去分娩。瑞珏于是搬到城外一个阴暗潮湿的院子待产。瑞珏难产,由于缺乏必要的护理和医疗条件,悲惨死去。此种文化显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封建迷信,其就是劣文化,即使翻译过去了,其也不会被有知识的现代读者认同与接收。

二、物质文明/文化和精神文明/文化进程的全球化的差异性

众所周知文明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化也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实际上全球化不只是现在才出现而是自从人类出现就在逐渐开始了全球化进程,不过在这个全球化的过程中两种文明/文化的进程并非是一致的。可以说物质文明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进程自从人类出现就在快速发展着。比如拿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纸的外传为例:早在西汉时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造纸,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中国造纸术大约在公元3世纪传入越南,四世纪传入朝鲜,5世纪传入日本,7世纪传入印度,8世纪从中亚传入阿拉伯……12世纪传入欧洲。1150年,西班牙开始造纸,建立了欧洲第一家造纸厂。这时距蔡伦造纸已经有1000多年。这显示了早期物质文明由发源地逐步向外扩散的比较缓慢的全球化的一个过程。

我们再以电灯的发明与传播为例:

1879年10月21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到现在才130多年,实际上电灯的使用早已全球化了!

那么电脑的全球化进程又如何呢?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工系由莫利奇和艾克特领导,为美国陆军军械部阿伯丁弹道研究实验室研制了一台用于炮弹弹道轨迹计算的“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这事就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到2012年才66年的时间,电脑已在世界各地的众多领域被广泛使用了!!

从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物质文明全球化的过程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发展着!物质文明/文化的全球化过程几乎不会受到任何的排斥和阻挡, 因为其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很容易被人们接受!

三、物质文明全球化的特征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物质文明/文化全球化的过程是比较顺利的,而且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正在以光速发展着!下面我们从社会生活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探讨一下物质文明全球化所具有的特征:

1)服饰全球化的特征

我们知道现在婚纱、牛仔裤、西装、比基尼几乎是全球化的服饰了,那么这几种服饰具有什么特点呢?

显然婚纱的主要特征是它的美。尽管人们生活在不同国度,可以语言不同但对美的追求是共同的,所以自从婚纱出现就被追求美的世界人所接受。

牛仔裤的特征是其结实耐磨老少皆宜的实用性,所以自从出现以来也能很容易地被世人所接受。

西装的特征是其庄重性,人们在参加会议,工作面试等比较正式的场合都要穿西装。所以自从其出现以来也能很快地全球化。

人们游泳时要穿比基尼,因为它既能展现人体之美,又具有遮羞不沾水的实用性,所以自从其出现以来也能风靡世界很快全球化。

从上面的例证可以看出,要使一种服饰全球化它必须具有或美观或实用或庄重的特征。

2)食品全球化的特征

《中國小食品全球化市场营销策划案例》一文中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讲究营养保健,安全卫生,色、 香、味、型、装、质俱佳。人们越来越喜欢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优质、富营养的食品。有资料表明美国有84%,欧洲市场有40%,英国有50%.的消费者偏爱绿色食品。由此可见要使一种食品全球化,它必须是无污染、安全、优质、富营养的食品。

3)住宅全球化的特征

中国的网友提出好住房须有以下特点:(1)地理位置(出行方便)(2)周边配套(衣食住行,居家过日子,周边商场,食肆,菜市场一个都不能少)(3).小区规划及物业管理。下面是美国人所认为的好住房的特点:美国人喜欢独立的House住起来更舒服,少受干扰,要有院落。房前屋后是草坪(大小不一),有车库。最好带有私人的游泳池。实际上这种叫庭院或别墅的住宅世界人都喜欢,但并不是普通人都可以拥有的。

4) 出行全球化的特征

也就是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具有全球化的特点。我们从步行,到马车,自行车,火车/汽车(船),再到飞机,很显然出行变得越来越现代化,出行速度越来越快。随着交通工具速度的加快,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既快捷又安全的交通工具才具有全球化的特点。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物质文明/文化全球化的过程是非常快的,在整个全球化的过程中几乎不会遇到任何的抵抗。显而易见物质文明/文化的优势是显性的,不管是漂亮的婚纱还是超音速飞机与那鄙陋的布片和破旧的牛车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四、翻译引进精神文明的特征

那么翻译协调文明/文化的难点在于精神文明的层面。可以说翻译物质文明/文化的东西是属于实用性或科技性的,其优劣的特性是显性的,而精神文明/文化的特性是隐性的。有些有优劣之分,比如上文提到的老舍小说《家》中高老太爷死后,以陈姨太为首的封建长辈借口在家生孩子有“血光之灾”,会冲犯高老太爷的亡灵之说就是劣文化,是封建迷信。有些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一种习惯。比如中国的过年过春节与国外的过圣诞节就没有优劣之分,当然都有各自的起源或传说。近年来节日也有全球化的趋势,这些节日被商家利用看做是促销商品的好时机,每年的12月25日之前,中国的商家也都摆出装饰的花里胡哨的圣诞老人,提醒人们,圣诞节快到了,赶快给亲朋好友买礼物吧!以期达到促销商品的目的。类似的节日比如2月14的情人节,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等等都成了国际化的节日。这些都是精神文明/文化全球化的生动例证。

那么翻译对于这些不同层面的精神文明/文化该如何处理呢?

很显然翻译(外译中)应该是从国外引进那些活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纵观历史翻译在引进精神文明/文化时应该具有如下的特点:

1)相对的进步性

例如严复通过翻译引进的“适者生存”理念对当时乃至现代都具有指导意义。王秉钦教授(2004:52-72)提到,严复是作为启蒙思想家的翻译家;引进近代西方先进科学思想,作为改造中国人世界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启蒙的武器,从根本上彻底改造了中国,是严复翻译思想的灵魂;

再如研究人员在对《新青年》(《青年杂志》)翻译作品进行研究时,对其相对进步性的思想做了归纳:

一类是对西方民主科学的介绍。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的《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指出了推动国家进步的三件法宝:"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焕然一新,厥有三事: 一曰人权说,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译者们还翻译了《美国人之自由精神》和美国国歌《亚美利加》,再现了欧美国家对自由民主的不懈追求。

2)相对的科学性

《新青年》翻译作品的另一类是科学说明文。如《人生与科学》专栏收录了孟明翻译的《女性与科学》、《青年与性欲》和人口问题与科学三篇文章,从医学角度讲解通常避而不谈的生理和生育问题。为处在青春期的男女提出健康建议,并提出最佳生育年龄和晚婚晚育,这些译作都具有明显的科学性。

3)实用性/适用性

通过翻译引进新理念新思维要具有实用性/适用性。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翻译高潮翻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例如为什么中国东西汉时期会出现大规模的佛经翻译?因为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赋税徭役不断增加,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挣扎在悲惨世界中的劳苦大众渴望得到精神的慰藉。当时中国文化中的儒教、道教思想不能满足当时劳苦大众的精神需求,而佛教中所宣扬的“苦、 极、 灭、 道”思想正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求,所以佛经才被大规模翻译引进。

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是科技翻译。为什么会出现科技翻译高潮呢?因为明末清初工场手工业发展很快,使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所以科技翻译也就具有了实用性和适用性。

4) 新颖性

显而易见,不管是想通过翻译引进物质文化方面的事物或引进精神文化方面的理念,其都必须具有新颖性。比如在当今这个“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 的时代,美国文化产业称霸全球就是典型的例子。为了向世界各国渗透它的文化,美国的“美国之音”,共用42种语言对世界各地广播;美联社在国外设100多个分社和记者站,每天发稿译成100多种文字;合众国际社新闻发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家客户。

我们很容易接受美国人发明的电灯,电脑等具有明顯的新颖性的物质文化方面的东西,我们也接受了教育孩子具有独立性的理念。但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性解放“曾在美国风行一时,在中国也有影响,当今由于艾滋病的蔓延不管是在美国或中国或其他国家都不太被人们所接受(不具备科学性)。再比如典型的美国快餐肯德基麦当劳进入中国已经二三十年了,开始时由于这些洋快餐的新颖性,人们争相品尝,但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洋快餐中的汉堡包、炸薯条、炸鸡、比萨等,由于脂肪含量过高,不仅会增加体重,对于青少年正在发育的大脑也将造成伤害(从营养学来讲不具备科学性),所以人们已经意识到不能多吃这些东西。

五、结语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不管是60年代进入中国的”性解放”,还是80年代进入中国的肯德基麦当劳都有逐渐不被世人看好的趋势。但十九世纪进入中国的电灯、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的电脑、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的牛仔仍然以其超强的生命力发展着!因为它们具有使其全球化的所有要素:1.相对的进步性 2.相对的科学性3.实用性/适用性、4.新颖性。

所以要想使一种文化全球化并具有比较长久的生命力必须具备那四中要素,我们在翻译引进别国文化时必须注意到其是否具有这些特性,或在输出文化时也要选择具有这些特性的文化输出,如果没有这些特性即使输出了,也不会受到广泛接受。

参考书目:

[1] 韩诚,论新文化运动时期外国思想的引入—以《新青年》翻译文章研究为例 [J] 南开大学, 2009/5/17

[2] 李玉萍,王广斌,王如福. 中国小食品全球化市场营销策划案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3] http://wenwen.soso.com/z/q95870983.htm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是什么

猜你喜欢

全球化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谁远谁近?
净能源危机:特朗普的贸易战与全球化的终结
全球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