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努力发展现代煤化工

2013-04-29田勇

理论与当代 2013年8期
关键词:煤化工人才资源

田勇

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报告写得很成熟、很大气、很厚重,有深度、有新意、有气势,体现了党的智慧、自信、执着、先进。整个大会传递出“务实、实干、创新”的新风。通过认真学习,结合工作实际,主要有以下三点感受:

一是抓好党建工作时不待我: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就要求基层企业党建工作,要以时不待我的精神,增强抓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强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建设,通过规范完善制度建设,提高领导班子执政和科学决策能力;通过抓好思想政治学习、理论教育和形势教育,扎实开展好创先争优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切实抓好党员入党前教育,从严把好党员入口关,深化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党性、党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保持党的纯洁性;坚持开展“双百”访谈和“面、心、实”服务员工在基层活动,经常深入生产一线调查和走访慰问,倾听员工呼声,着力解决员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夯实党组织工作的群众基础: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好关键部门、关键岗位人员的警示教育,规范程序,完善制度,有效预防腐败事件的发生;同时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工作,充分发挥其服务员工、生力军和助手的桥梁纽带作用,维护企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是服务企业发展责无旁贷,胡锦涛同志同时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公司各级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要紧紧围绕企业各阶段中心工作,融入管理,服务大局,发挥作用;创新工作思路,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沟通协调,定期开展员工谈心活动,完善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排查化解,保持安全生产和员工队伍稳定;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和企业的大政方针,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大力宣贯企业文化,打造和培育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及价值理念,不断提高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实现文化软实力向生产硬实力的转化;坚持五个文明一起抓,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全面推进企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有力地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和各项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善于发挥工会民主管理、服务员工的职能,通过落实职代会制度、开展各类劳动竞赛和组织各类文体活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凝心聚力,促进企业发展:坚持党建带团建,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立足企业,立足岗位,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

三是实施人才强企任重道远。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但是目前我们距离世界人才强国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所以,企业要顺应党和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把人才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敢用人、善用人和用对人的胆识和气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成长环境,更好地把各类人才凝聚到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工作中来:建立健全的人才工作体制,明确相关机构职责权限的划分,为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在吸引和利用好人才的同时,还要从人才的实际和需求出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制,使人才能够不断得到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的机会。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人才保障和激励体制,切实为各类人才提供包括生活、学习、工作在内的保障和激励措施;要学习借鉴好的人才培养和开发的方法,借鉴完善的政策和措施,建立一支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队伍和通管理、懂专业、高技能的人才队伍,最终实现“人”有所赏、“才”有所用、“劳”有所得。

赤天化在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中遭遇到了诸多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发展规划不清晰、产业关联度不足,以及十年的快速扩张所导致的人才储备、项目管理经验匮乏。因此,公司提出了深化内部改革,调整发展结构,提升产业关联度,将金赤煤化工作为下一步企业发展的基石,依托金赤煤化工打造赤天化新基地的战略思想。围绕我省到2015年实现“四个翻番”“四个千亿”和“五个提升”的总体目标,针对企业竞争优势所需的要素,结合省委提出的“十破十立”,我们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煤电化一体化和发展现代煤化工上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完善煤化工产业规划

在布局上,要针对各地不同的资源、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阶段,根据区域政策和本地产业特征等,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优劣势。并针对现状和发展条件,提出一体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按照一体化、基地化、大型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的原则,采用先进、洁净的现代工艺技术,按照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思路,合理配置产业链,坚持协调发展、高起点发展、灵活发展、稳妥发展、开放式发展。同时要按一定标准确定优势(或主导)产业及其战略。根据现状产业分布和“发展连片、企业进园”等原则,确定“点、轴、带、圈、片、区”的总体布局,或提出优势产业布局意向、明确各区域的产业类型及规模。目的是从根本上摆脱以往小而散局面,最大程度地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形成上下游配套、最终产品近距离消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并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加速产业规模扩张,实现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使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产业链上得到有效放大。

二是培育和扶持本土一体化龙头企业。我省现代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经过近十多年努力,拥有了赤天化、开磷、天福等一批现代煤化工企业,但总体来说都尚处在技术消化阶段,还未真正形成上下游一体化,企业的资源保障能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盈利能力尚未真正形成。因此,亟须培大育强一批在国内乃至世界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土一体化龙头企业,从而发挥“火车头”的带动引领作用,成为区域经济的“引擎”,成为本领域先进技术和高精尖人才的孵化器。要真正实现本土企业的崛起,除了企业本身在加强内控和技术创新以外,更加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资源开采企业和资源深加工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大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参股、兼并、重组等方式,大力推进资源整合,大幅度减少资源开采和资源深加工企业的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并组织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需要地方政府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兼顾地方和企业利益,并妥善处理好不同区域和上下游产业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利用国发2号文件,加大对本土龙头企业的金融政策性扶持和信贷支持力度,创造宽松金融的环境。在给予本土煤电化一体化龙头企业在项目审批、税收、资源保障上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优惠。

三是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科学配置资源。在政策配套上,首先是在项目的规划、审批、环评等一系列行政审批手续上给予优先放行,需要国家层面审批的,也应尽量帮助企业争取。其次是优化资源要素的配置。在坚持“政府掌控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上,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按照“大煤保大化工”的原则,促进优势矿产资源向本土一体化龙头企业集中,建成一批资源有保障、要素供给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深加工基地。再次是要围绕一体化产业基地和产业聚集区,在交通物流、电力、水资源等生产要素匹配、人才支撑以及融资保障上给予差别化的产业政策。

由于煤电化一体化产业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只有通过企业强强联合和合资合作,科学配置资源,聚合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生产要素,实现优势互补和优势富集,才能掌握发展煤电化的主动权。因此,在煤化工发展中,一方面要充分聚合省内各种优势资源,科学配置资金、技术、矿产、水等资源,通过上下游一体化,减少中间环节,最终通过煤化工和多联产模式取得赢利,实现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在推进省内企业强强联合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聚合国内外资金和先进技术等生产要素,引入战略投资者参与项目建设。

四是加强人才体系建设现代煤化工产业属技术密集性产业,煤化工项目的建设、生产、经营、管理以及随着新装置的不断投产、新产品的不断面市和经营领域的扩展,需要大量多方面的专业人才。鉴此,一是研究建立科学的人才政策,完善劳动用工制度,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二是以高等院校为依托,通过定向培养或建立人才基地等方式,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为煤化工的发展输送人才:三是通过聘请专家、业务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强联系与合作,建立煤化工人才档案,组建煤化工建设顾问团队:四是从全省人才队伍建设的角度出发,建立和完善灵活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猜你喜欢

煤化工人才资源
人才云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回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