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3-04-29万纪耀
万纪耀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极端重要性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如一些社会管理得不到群众的理解支持,甚至引发矛盾冲突:有的社会管理,出发点就不端正,不是真诚为群众谋利益,而是掺杂着部门利益、少数人的利益;有的不是考虑怎么让群众方便,而是考虑自己管起来怎么省事;有的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引起群众反感。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国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物价、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污染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等。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的基础上,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社会更加和谐。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把社会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一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当前,我国社会也面临诸多问题,如贫困人口仍过多,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仍有1200万;收入分配、城乡、区域之间差距过大: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和社会成本过高:人均GDP过低,世界排名在100位以后:法制教育、思想道德建设过弱:消极腐败现象仍然过于严重等。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十六大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提出,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建立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改进群众工作,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
我国流动人口以农民工为主体,规模庞大、分布广泛,流动人口问题事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11亿人,平均年龄约为27.3岁。2008年上海市流动人口已达到642.27万人,其中半年及以上常住人口为517.4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74%,接近三分之一。流动人口主要在制造、批发零售和社会服务业领域就业,多集中在低薪或高危行业,由于分布、结构、素质复杂,其生存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就业技能不强、收入低、社保参保率低、劳动维权能力差、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子女入学难等,对国家战略规划、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
特殊人群是指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涉毒人员、归正人员、被关爱对象、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等,特殊人群大多经济窘迫、抵制力差、流动性高、社会地位低下,容易被侵害、被利用,无疑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据全国妇联2008年2月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报告》,2007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约580075,留守妇女约4700万,留守老人约5000万。据《200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3年底我国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有84万。
(二)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接连不断,从瘦肉精、毒奶粉、苏丹红、红心蛋、一滴香、地沟油、硫黄姜、伪紫砂煲、增甜膨大剂到染色馒头、过期食品等,搅得人心惶惶,一向对食品安全问题似乎已经习以为常的民众又开始提高警惕。1998年,山西朔州、灵丘假酒中毒事件,造成222名群众中毒,27人死亡。2004年,广州市白云区假酒中毒事件,致11人死亡。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全国共筛查婴幼儿2238万,其中30万名婴幼儿因食用问题奶粉患泌尿系统结石,患儿死亡11人,30万结石患儿获赔无望。2006年5月,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齐二药”事件致13人死亡。同年8月,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欣佛”事件涉及10个省份,11人死亡。
我国现阶段不仅处于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时期,同时也正处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之中。由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非法违法行为、违规违章现象屡禁不止,导致安全生产事故总量过大,重特大事故过多,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安全生产事件主要发生在工矿商贸、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火灾等领域。2008年4月28日,山东胶济铁路两列车相撞,致死71人,致伤416人。2008年9月8日,山西襄汾尾矿库垮坝事故,276人遇难。2009年11月21日,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瓦斯爆炸特大事故,造成108人死亡。
(三)暴力维权,用极端手段表达不满
目前,农民的维权行为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他们尽量从法律和政策中找到行动的依据,他们依据法律和政策到各级政府上访、到法院起诉,或求助于各种新闻媒体。只有在这些路都走不通时,他们才可能采取一些非制度化的行动。云南孟连的胶农就是如此,政府不管,法院袖手,公司不理,胶农怎么办?2009年成都拆迁户自焚,也是出于维权。2008年在上海袭警的杨佳也自称是维权。
近年来,就业难、高房价、分配不公、公权滥用、贫富差距拉大等因素,进一步恶化了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经济环境,增大了他们的精神压力,也增强了社会的仇官、仇富等情绪。这些,都可能使人丧失理智、残忍地进行大范围的社会报复、迁怒无辜。福建南平“3·23”校园惨案的凶手郑民生就是因为经济、情感方面的挫折而泄愤、报复社会。昆明“7·21”公交爆炸案的凶手对社会不满、报复社会,类似的还有成都“6·5”公交燃烧案,而湖南张家界街道办爆炸案是因违章建筑被拆而泄愤。海南东方“3·23”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两村学生打架,深层原因是之前两村发生几起村民黑夜被袭事件,村民向派出所和镇政府报案,案子一直未破,村民因而迁怒派出所办案效率和政府督办不力。云大宿舍连杀4人的马加爵在忏悔;书中写道:“就因为一次打牌吵架,我决定了走上这条路。”
(四)邪教及黑社会性质组织
1979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陆续出现从境外渗入和境内不法分子建立的打着宗教旗号的非法组织。至2000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公安部认定和明确的邪教组织共有14种。这些组织打着宗教旗号,从事奸污妇女、诈骗钱财等违法犯罪活动,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很大危害,有些甚至到党政机关和新闻单位非法聚集。2001年1月23日农历除夕,7个“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自焚事件。
当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势力已经悄然壮大,其组织之严密、经济实力之强、影响力之巨大都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4年,南京大学学者蔡少卿估计,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至少有100万。随着黑社会性质组织势力的扩张,他们从走私、贩毒等简单的违法犯罪行为开始向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领域进行广泛而深层次地介入。我国内地黑社会性质组织有渗透型、帮派型、企业型、家族型、匪霸型等,往往又与腐败联姻,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发展。2008年11月,重庆“红顶黑帮老大”黎强参与组织了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出租车罢运事件。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保障群众民主权利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政府的决策一定要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必须让人民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要创造合力组织决策,让群众参与、讨论、决策。
2008年11月17日,甘肃省陇南市发生由集体上访演变为严重打砸抢烧事件。原因是,2006年,陇南市提出了开发建设武都的计划,将武都区东江镇的数千亩良田变为建筑用地,新的市政府大楼也将建在东江,征地、拆迁完成后,农民用补偿款建了楼房,但是,2008年,几度传出市政府要搬走。几万人都撤走了,房子卖给谁?商铺租给谁?高楼大厦服务谁?失去土地的东江农民开始上访。但武都处于地震带同时地形狭窄不利于城市发展的现状又困扰着政府,搬也好不搬也好,政府未给农民做正面回应。一名当地官员感慨:“政府做的事情,要让群众知道,以免误会。若能把事情说清楚,很多事可能不会发生。”
(二)培养公共权力理性而克制的性格,提升公共权力的品质
高品质的公共权力,既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又可以化解矛盾、软化抵触情绪。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制定以尊重和保护公民权利为核心的政治规则,耐心细致地开展政治说服与沟通,在精神和物质上实施多种方式的政治激励等等。只有这样,公共权力行使才会得到民众认可,民众才会对政府产生忠诚和信赖之情。
2008年,《法制日报》记者朱文娜的一篇报道因涉及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县委书记张志国,遭西丰警察进京抓捕。2009年,河南三门峡灵宝市大王镇青年王帅因在网上发帖举报政府违规征地,遭跨省追捕并被拘留8天。2008年贵州瓮安“6·28”事件的深层原因是,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搬迁安置、违章建筑拆迁、国企改革等工作中,政府并没有做到公共权力为民所用,反而屡使部分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以致干群关系紧张: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不作为、不到位,一出事,就随意动用警力,导致警民关系紧张。这种方式很难被民众认为是正当的,也可以说,这种公共权力很难获得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由于得不到民众的认可,靠这种方式来稳定的社会,犹如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一点儿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
(三)以人民群众权益为重,尽力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是最敏感的现实利益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激化矛盾,酿成事端。必须以人民群众权益为重,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真正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能够解决的,要竭尽全力去解决:无法解决或者要求不合理的,要耐心地劝导说服,决不能回避矛盾、敷衍群众。只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就能将群众的怨气平息在初始阶段,从根本上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群众没有地方讲话,反映的情况得不到处理,容易产生怨恨情绪。云南孟连胶农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胶农长期以来对橡胶公司的积怨逐步转化为对基层干部、基层党委政府的积怨,最终引发冲突。2011年,江西抚州“5·26”爆炸案的嫌疑人钱明齐,曾先后在微博中称:“合法新建的楼房,被非法拆除,给我造成巨额损失,十年诉求未果,逼迫我走不愿走的路。”
(四)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云南孟连胶农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就集中反映出当地一些领导干部工作态度和作风存在问题,离群众的期盼差距太远,部分干部作风漂浮,脱离群众,漠视群众利益,听不进群众意见,离群众越来越远,“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群众拿刀砍。”孟连“7·19”事件归根到底是当地党委、政府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出了问题,群众对基层党委政府失去信任而引发的。事件给我们的教训是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民意不可违: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不能偏;必须牢记权为民赋,权力不滥用;必须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矛盾不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