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慢”
2013-04-28陈爱云
陈爱云
数学课程告别了旧的人教版,迎来了新的人教版,如何得心应手地驾驭新课程,成为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大多数教师在讲课中总是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讲得快,练得快,风风火火一节课下来,口干舌噪,一番辛苦,结果又不理想。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最好把教学设计、教材、学生的认知规律协调起来,该慢时候一定要慢。那么,哪些方面要慢呢?
1教师语言节奏一定要慢
新疆是个大染缸,人口杂,团场学校的学生也来自四面八方,全国各地。因此我们作为老师应从多方面加强自身语言修养,使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幽默,富于感染力。作为数学教学语言,节奏一般要 慢些,每个音要吐得准、吐得实,保证有很高的清晰度,也为学生提供接收和思考的时间。语言中应该有一些设问,一方面是提醒同学们思考,同时也给出了时间的保证。要使我们教学语言真正适应教学工作决非易事,必须潜心揣摩,不断改进。达到娓娓动听,抑扬顿挫的效果。
2课堂提问一定要慢
现在的课堂,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直接把结论、答案告诉学生,一般都会通过“启发”的途径来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高效背后牺牲的确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数学教学中引导尤为重要,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还要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敏捷的解题思路。所以,老师应留给一定的思考时间,并作好启发诱导的准备。同学 们能对答如流的情况是较少的,老师也不应该作过高的要求。相反,当一个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发出后, 全班同学凝神思考,分组讨论,查阅课本,这才是学习的佳境。作为老师,感到的不应该是焦急与不安,而应该是精神上的满足。在经过一段时间分组讨论后,或有人给予正确的回答,或老师开始启发,把问题作若干次转化,直到最后圆满解决。这时,同学们所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活龙活现的思考方法,是成功、自信和学习的动力。如果老师问题刚出口立即点人回答,一个答不出就立即换人,回答稍有偏离老师的思路就强拉硬扭,这种提问快是快了,但失去的将如何估计?能力培养又从何谈起?
3审题时一定要慢
解题必须以题目为依据,它是综合运用题目中的条件,推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审题就要有“审”的态度,要认真严格,弄清楚条件、结论和全部含意,不得遗漏和曲解,尤其要抓好一些重点语句。对于不同的题目往往还有不同的侧重与方法,如几何题还要审题,要弄清图形结构,要把文字叙述和图形对照,加以结合。应用题的文字叙述较长,有时一遍读下来印象不深,就应该再读,所以审题是快不起来的。教师如果以为例题我已成竹在胸,把审题视为形式,匆匆读过就着手计算、证明,任凭怎样牵着 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在思维上免不了掉队,长此下去,后进生的面就会越来越大。
4概念教学一定要慢
数学概念是建立法则、定理的基础,自然也是计算和证明的基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许多毛病和错误常常与“概念不清”有缘,为了把概念讲清、讲活,使学生能理解、能表达、能应用,常常采取“欲进则退”的策略,先把概念讲授的起点退到学生的生活经验 或已有知识上去,然后,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使学生活生生地看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撑握住活生生的 概念。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强化本质属性,注意概念间的区分,加强概念的直接应用,使其巩固。相反,如果就概念讲概 念,不肯后退一步,就只能使教学过程变得枯燥无味,得到的概念也只能是枯 木朽枝。
5新课推进一定要慢
数学教学要遵循教材的体系把知识分解到每一节课,每一节课里又要按知识的内在联系一步一步去教。如何分解,如何推进,每一步要达到什么要求,最后 又如何综合成一个整体,这些都是值得认真考虑的。总的说要“吃透两头”,这就要深入进行知识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研究,从二者的结合上,确定知识的讲授扎根于何处,如何延伸,会碰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遇到难点集中,较难解决时,就要设法分散难点,分步解决。铺垫、渗透是常用手法。如“探索规律”这一节,常常第一节讲简单 的规律,由浅入深,在第二节探索出更复杂的规律。为第二课讲授提供了较充分的感性材料。如果认为某节教材难以分段,或看不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不愿分段,但对那些铺垫、渗透的内容重视不够,最后只能 盲目推进,其后果只会是“欲速则不达”。
总之,面对新的人教版,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教学速度,一定要慢,稳扎稳打,达到慢中求快的目的,学生才能更幸福地学习,课堂才能更和谐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