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几点看法

2013-04-28丛吉楠

现代教育信息 2013年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意识目标

丛吉楠

【摘要】 真正想实现“高效,生本”的最佳课堂效果。语文课堂的构建还必须遵循四个意识的达成。即目标意识、问题意识、训练意识、反馈意识。实现学生的最广泛参与,最激情探究,最高效学习。

【关键词】 语文 高效课堂

今年是中国教改的第十个年头。也是语文教学探索新思路的第十载春秋。十年的光阴走过,我们有了全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 布与实施使我们语文教师有了方向和目标。理念,方向有了,但如何更高效的执行和贯彻新课改精神就成了语文教师眼前的课题。它不但关系到教师个体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万千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发展。

语文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文章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主题进行多元解读。

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共同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尝试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从而形成师生双边互动的态势。被高度激发了学习热情的学生就会发现“成功的门是虚掩着的”从而用能力化教材,又把教材化能力,凭借创新这个支点,去撬动自己心中的一个又一个“地球”这一切都让人为语文的教改而自豪。

但真正想实现“高效,生本”的最佳课堂效果。语文课堂的构建还必须遵循四个意识的达成。

1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整合。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本堂课学什么,教师明白本节课引导学生掌握什么,所以我们每堂课学习目标的制定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新课标理念,符合教材整体安排,单元任务。它应该是好理解,易把握的。既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共同性,又表现不同课文的训练特点,所谓因课而异。基于此,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就成了评判一堂课的重要标准。

2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通过此环节指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对本文主题进行多元化解读。

正所谓“以一问振起全篇”教师有效地课堂提问能催生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的提问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能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情趣的引发,学习能力形成的问题,教师通过整合教材实现学生与老师的结合。实现以问促思、以问激情、以问引问、以向导学。

3训练意识

基于“双基”的要求,语文的当堂训练在整堂课的进程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训练的内容具有多方面。它可以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是文章语言的赏析,可以是文章主题的概括,也可以是朗读技巧的展示,经典语句的背诵。堂堂请是师生自我测量教学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不可缺少。

4反馈意识

学生每堂课做到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有所收获。及时地反馈是检验学生收获,提升学生归纳能力的主要过程。它应该是符合人文科学的学习特点的。真正的反馈除了关注真理的探索,更多的是关注生命的体验。每堂课的三维度目标的实现即所有对学生个体成长关怀都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师教育的职责所在。

一堂好课除了合理、科学的课堂构建,关注学生的学习与体验才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对于学生文学鉴赏力的培养,从课本的学习和课堂上的交流等诸多方面进行读中悟,悟中品,品中思,思中写,写中提升。每一课,每一文,每一天,持之以恒。每堂课上学生的参与度一定是本堂课的教学效果的评判标准。无论是参与的数量,还是参与的深度与广度都应该实现最大化。而我们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时更多的是在方法的指导,方向的指引等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每一天每一堂课都认真地遵循这些原则、方法去教学,去实践。我们的五中361高效生本课堂就会成为让学生有方向可探寻,有知识可学习,有方法可掌握,有想法可表达,有技能可提升的人文的科学的高效课堂。

问渠清如许,源头活水来。以上就是我语文教学的一点感受。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意识目标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