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宋庆龄拒绝访英邀请始末
2013-04-27郑培燕
郑培燕
(作者为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文博馆员)
英国大学女性联盟首次提议邀请宋庆龄访英
1909年,英国各个地方大学的女性协会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非政治性的组织——英国大学女性联盟(British Feder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英文简称BFUW),其宗旨是促进不同大学的妇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大学女性对市政和公共生活的兴趣,鼓励妇女独立的研究工作等。1919年,BFUW作为国家组织,成为了大学女性国际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英文简称IFUW)的会员。IFUW是一个严格的国际性非政治组织,其成员多为受过高等教育,拥有大学学位的女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IFUW拥有更多国家会员。该联盟特别强调教育对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性,为世界各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提供相互交流、表达观点的机会。1946年初,英国杰出的女司法改革家马杰里·弗莱(Margery Fry)给英国大学女性联盟主席、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校长伊迪斯·巴索(Edith Clara Batho)写了封信,建议英国大学女性联盟率先邀请孙逸仙夫人宋庆龄访问英国。马杰里·弗莱认为,宋庆龄是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最杰出的女性,而且是一位极其正直的女性。如果能够邀请到宋庆龄,将是英国大学女性联盟的荣幸。
1945年12月,保卫中国同盟在上海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宋庆龄通过这个机构把大批医疗物资运往解放区
英国大学女性联盟的主席伊迪斯觉得这个建议极好。毕业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宋庆龄,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威望,无疑是中国女性最优秀的代表之一。然而,伊迪斯也有一些顾虑。向宋庆龄发出访英邀请是否会产生政治上的影响呢?自成立以来,英国大学女性联盟始终是一个严格的非政治性组织。作为该联盟的主席,伊迪斯不希望联盟的任何活动牵涉到政治,或令本国政府陷入尴尬境地。但是宋庆龄却是一个政治上敏感的人物。自1945年底,宋庆龄将保卫中国同盟从重庆迁到上海,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致力于支援解放区及各项救灾工作和儿童福利工作。即便是当时她与重庆政府没有关系,却依然与中国政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她自己的政治观点。所以,为了慎重起见,伊迪斯于1946年3月22日给当时英国外交部远东司司长史班纳(J.C.Sterndale Bennett)写了一封密函,征求外交部的意见。
史班纳收到伊迪斯的信以后,与外交部的官员们就此展开了一番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宋庆龄接受邀请,她将可能利用这一机会发表演讲,阐明自己对中国政治局势的看法。如此一来,无疑会令邀请她的机构以及中国政府难堪,从而中国政府会怀疑对宋庆龄的邀请背后是否还有什么政治动机。这无疑是英国政府不愿发生的事情。英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一直奉行“不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的政策,避免做出可能危害英国同国共任何一方关系的决定或行动。因此,外交部的官员们讨论后认为,既然邀请宋庆龄存在产生政治影响的可能性,则不如邀请一位政治上更“安全”人物,金陵女子大学的校长吴贻芳女士,便是更为明智的人选。
然而英国外交部并没有立即对伊迪斯做出答复,而是先给在重庆的英国大使薛穆(Horace Seymour)发了封密电,将外交部讨论的结果告知薛穆,同时也征求薛穆的意见。薛穆与宋庆龄早已相识。宋庆龄在重庆主持保卫中国同盟工作期间,曾于1943年举办赈济河南灾民的足球义赛,得到了薛穆的赞助。从个人的角度,薛穆非常愿意看到宋庆龄受邀请访英。但是,身为英国驻华大使,薛穆更要考虑的是国家政治方面的因素,显然宋庆龄并非“绝对安全”,而吴贻芳则是合适的人。据薛穆估计,宋庆龄与吴贻芳都不会接受邀请。薛穆于1946年3月29日 给外交部发了回电,表明了他的观点。
英国大学女性联盟主席伊迪斯·巴索
收到薛穆的答复,英国外交部方面于1946年4月3日再次召集会议,就邀请宋庆龄还是建议英国大学女性联盟邀请吴贻芳展开了讨论。有官员认为,邀请宋庆龄访英不会令英国陷入尴尬局面,因为宋庆龄不是共产党,但某种意义上被认为是中国政界的“元老”。中国政府迟早,甚至可能很快就会左倾。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大学女性联盟邀请宋庆龄访问英国并没有什么政治风险。尽管英国驻华大使认为宋庆龄不会接受邀请,但这并不影响向她发出邀请。而吴贻芳也不是合适人选,因为她并不如宋庆龄那样负有盛名,而且1945年吴贻芳从美国回中国途中曾经被邀请过,但由于疾病原因未能前来。此时吴贻芳刚回到中国,由于金陵女子大学已从成都迁回南京,她可能一段时间之内都来不了;也有官员认为,这个问题的决定权应该留给伊迪斯和她领导的联盟。虽然宋庆龄有可能利用这样的机会发表政治言论而令邀请方陷入尴尬境地,但是如果该联盟愿意冒这个险的话,宋庆龄无疑是极佳的人选。如果不能够邀请到宋庆龄,那吴贻芳也是不错的人选。
讨论出上述的结果,1946年4月8日,外交部远东司的官员斯科特(A.L.Scott)代表史班纳给伊迪斯写了一封回信,将英国驻华大使薛穆以及外交部对此事的看法如实告诉了伊迪斯,由伊迪斯和英国大学女性联盟委员会自己权衡后做决定。伊迪斯和英国大学女性联盟委员会在反复思考之后,暂时搁置了这一提议。
邀请宋庆龄访英的提议再次被提交到英国外交部
尽管计划暂时被搁置,但邀请宋庆龄作为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杰出女代表访问英国始终是英国大学女性联盟希望促成的一件事。1946年10月,英国援华会的主席克里普斯夫人(Lady Cripps)和该组织的秘书长伊丽莎白·米勒夫人(Mrs.Elizabeth Miller)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即将访问中国。9月25日,在国王学院中国研究院(King's China Institute)为克里普斯夫人和米勒夫人举行的践行会上,克里普斯夫人再次向外交部官员斯科特提出了英国大学女性联盟邀请宋庆龄访问英国的提议。斯科特建议克里普斯夫人先向英国驻南京的大使通报一下。克里普斯夫人则坚持该问题在她离开英国前作出决定,并称如果必要的话,她将直接去找英国外相贝文( E.Bevin)。斯科特向克里普斯夫人承诺将该问题提交给外交部,并于10月4日对她作出答复。
为此,斯科特向外交部提交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中,他认为邀请宋庆龄访英的提议背后无疑有政治动机,意在鼓动英国的政治舆论去反对中国政府。而且如果宋庆龄来到英国,她非常有可能发表批评国民党和中国政府的言论,正如她在中国的一贯所为。这就可能使得英国政府与中国政府的关系陷入尴尬的境地。但是,斯科特也认为宋庆龄能否去国外访问,应该是中国政府说了算。如果中国政府同意宋庆龄访英,则不应该将产生的任何结果归咎于英国方面。中国政府应该处理好自己的内部事务。综合上面的考虑,斯科特建议英国外交部这样答复克里普斯夫人:尽管向宋庆龄发出访英邀请有可能使英国与中国政府的关系陷入尴尬境地,英国外交部也不提出反对意见,同时也会将这一意见通知到英国驻华大使。
此时,中国内战已经全面爆发,国内的政治形势迅速恶化。国共两党冲突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英国在华利益的命运。在英国政府看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虽然是当时中国的合法政府,但英国政府对共产党也不是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共产党依靠的是以农民为主的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所以英国当时的态度是赞成“容共”,反对用武力消灭共产党。然而,英国又担心苏联会通过支持共产党,乘机扩大其在华势力, 使英国利益受到损害。综合各方面的考虑,为了保证英国在中国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英国政府希望国共两党通过谈判, 达成一致的意见,并寄希望于美国政府对国共的调停,在中国促成联合政府的建立。所以,此时英国在对华政策上依然持“不干涉”的态度,对国民党充当旁观的亲善者,对共产党保持接触和抱以有限同情。
英国联合援华会主席克里普斯夫人
以英国政府“不干涉”的对华政策为前提,外交部的官员们就斯科特的报告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官员认为与国民党比起来,共产党无疑是个更好的赌注,是一个与英国以及美国都希望看到的中立自由集团非常不一样的事物;而有些官员则认为如果宋庆龄来到英国并发表谴责国民党的演讲,无疑会让英国政府尴尬,也会鼓励无知民众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发表意见。但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应该会想到宋庆龄在这方面的号召力,因而也不会同意她的英国之行。所以,宋庆龄不接受邀请,或者中国政府不同意宋庆龄访英都是可能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外交部达成一致意见,采纳了斯科特的建议。英国外相贝文也同意这一决定。之后,英国外交部正式通知克里普斯夫人:外交部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宋庆龄访英,是否发出邀请依然由英国大学女性联盟来决定。关于此事的利弊已经在1946年4月8日致英国大学女性联盟主席伊迪斯的信中予以说明。克里普斯夫人对英国外交部的决定表示理解,也表示同意。
宋庆龄未接受访英邀请
1946年的宋庆龄,在上海领导中国福利基金会主要从事救济及福利工作,向海外募集援华物资,支持解放区和战后的进步文化活动,与英国联合援华会有密切的联系。1946年10月8日,英国联合援华会主席克里普斯夫人到达中国,展开对中国为期两个多月的考察。克里普斯夫人此次访华的目的是考察英国联合援华会的捐款在中国的用途,以便作为将来展开援华工作的参考。克里普斯夫人访问上海期间,宋庆龄邀请她到家中用午餐。克里普斯夫人向宋庆龄转达了英国大学女性联盟邀请她访问英国的意思。正如英国外交部预测的那样,宋庆龄拒绝了邀请。
宋庆龄做出这样的决定,有她的立场和考虑。早在1946年7月23日,宋庆龄便发表声明,谴责蒋介石坚持法西斯统治和美国的扶蒋政策是国民党要打和能打内战的根本原因,呼吁必须立即扑灭内战的火焰,美国停止向国民党提供军事援助,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而克里普斯夫人对中国的局势缺乏足够的认识,她极力为美国政府派马歇尔调停中国国共冲突进行辩解,认为马歇尔是合适的人选,对中国共产党也存在一些偏见,对中共领导的解放区的救济需求缺乏足够的重视。因而,在宋庆龄看来,克里普斯夫人并不是真正民主的中国的朋友。考虑到政治上的影响,克里普斯夫人在华期间,宋庆龄与她共同出现的场合均是出席一些正式的活动。宋庆龄拒绝与克里普斯夫人一同访问延安,不接受她的邀请外出用餐,不同她讨论政治,也不接受英国大学女性联盟的访英邀请。
宋庆龄不接受英国大学女性联盟的邀请,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她认为在国家与人民面临重大危机的时刻,她不能离开自己的祖国和她在国内的救济工作。1946年底,国共和谈彻底破裂,蒋介石无可挽回地走上了内战道路。当整个国家和人民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她怎能离开呢?她在那一时期曾经对一位友人说:“当孩子有死亡危险的时候,母亲是不应该离开家的。”因而,那时期有很多美国友人或机构邀请她赴美国访问或演讲,她都没有接受。基于相同原因,她也没有接受英国大学女性联盟的邀请访问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