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电场分期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2013-04-26彭秀芳李剑锋

风能 2013年4期
关键词:测风塔场址尾流

彭秀芳,李剑锋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南京 211102)

0 引言

2011年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安装风电机组11409台,装机容量17630.9MW。累计安装风电机组45894台,装机容量62364.2MW,年增长率为39.4%。据统计,2011年全国共统计了10个省(市、自治区)的限电情况,统计覆盖的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到18691MW,占全国风电并网容量的42%[1]。经历一段高速发展期之后,风电工程的开发建设将渐趋理性。

受资金和国家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的陆上风电场的申报容量通常都在50MW以内。一般情况下,一个场址的总开发容量会超过50MW,为了解决申报容量在50MW以内,又能充分开发该区域的风能资源等问题,采取的普遍方法是分期开发。在分期开发中,由于整个风电场场址区域面积较大,如何准确地评估场址的风能资源,从场址内哪个区域开始开发等问题都直接影响到整个风电场的装机容量和效益[2]。本文根据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一个具体工程实例对风电场分期开发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 工程实例概况

本文以一个已建滩涂风电场为例进行分析。该风电场南北长约12.3km,东西宽约2.5km,风电场呈南北长条形,场址内海拔高程约3m~5m。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三期工程正在实施中。风电场范围内及附近布置三个测风塔1#、2#、3#。风电场场址范围及测风塔位置图见图1。在同一个测风年内,1#测风塔70m高度实测年平均风速为6.96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57.3W/m2;2#测风塔70m高度实测年平均风速为6.51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00W/m2;2#测风塔70m高度实测年平均风速为7.04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60W/m2。风电场主风向和主风能方向都为N方向,SE、SSE方向次之。

一期风电场位于场址西面,沿南北方向布置两排;二期风电场位于场址东面,沿南北方向布置一排;三期风电场在一期、二期中间。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完成,现在开展三期工程工作。在三期工作开展中发现几个问题,现逐一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办法。

2 风电场风能资源分析

在计算三期工程发电量时,为了考虑前两期工程与本期工程风电机组间的相互影响,计算结果发现,一期、二期已建工程风电机组的尾流影响很大,有的风电机组尾流达到17%以上。在实际工程中,风电机组的尾流控制在10%左右。是不是第三期工程风电机组布置之后才使前两期工程风电机组的尾流达到那么大的值?为解决这个疑问,单独将一期、二期工程的风电机组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有些风电机组的尾流影响还是接近17%。为了弄清楚原因,设计人员将原先一期、二期工程设计的资料调出来查阅,结果分析如下。[3-4]

一期、二期风电场风能资源分析时采用的是1#测风塔,按照原方案的计算,场址内粗糙度值取0.15,场址东面粗糙度值取0.03,场址西面粗糙度值取0.2,采用专业软件进行模拟,风电场风速分布等值线图如图2所示。场址内平均风速约为7.4m/s,2#测风塔位置的平均风速为6.92m/s,3#测风塔位置的平均风速为7.76m/s,推算出场址内2#和3#位置的风速分别比实测风速高出6.2%和10.2%。在三期工程方案中,场址内粗糙度值调整为0.1,场址东面调整为0.01,场址西面调整为0.15。采用专业软件进行模拟,风电场风速分布等值线图如图3所示。2#测风塔位置的平均风速为6.70m/s,3#测风塔位置的平均风速为7.18m/s,2#和3#位置的风速分别比实测风速高出2.9%和2%。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三期调整后的计算结果更贴近实测值。

在原报告中,一期、二期工程中的风电场尾流影响较小,整个场址平均尾流只有6.35%,而三期方案中,整个风电场尾流影响达到12.5%左右。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造成原报告中尾流影响小的主要原因是:在原方案评估中,风电场场址风能资源模拟计算时,整个风电场的风速偏大。

风电场风能资源分布是否准确,直接影响风电场风电机组布置和尾流,进一步影响风电场发电量的计算结果和风电场经济效益[5]。在风电场场址面积较大时,采用分期开发的风电场,一般都立有两座及以上的测风塔。在《风电场工程技术手册》中规定的粗糙度值一般都在一个范围内,例如开阔状态农田到封闭状态农田的粗糙度值是0.05~0.1,封闭状态农田到多树木或灌木的粗糙度值为0.1~0.2。手册中的这种定义使得粗糙度的取值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为了能够准确分析一个具体风电场场址的风能资源,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可以根据测风塔同期实测数据对粗糙度值进行调整,可以有效降低粗糙度取值的不确定性。[6-7]

摄影:王太刚

图1 风电场范围及测风塔位置示意图

图2 风速分布等值线图 (原方案)

图3 风速分布等值线图(三期方案)

3 风电场分期顺序

本文将依据工程实例,对如何进行合理的分区域开发提出一些看法。风电场各期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尾流上,同时还得兼顾升压站的位置和地形条件。风电机组布置尾流影响主要考虑的还是主风向,沿主风向尾流影响率较高。为了使后期的风电机组布置对前期的影响最小,在风电场前期开发时要兼顾后期风电场。

在上述工程中,地形是南北条形状滩涂区域,风速是沿海向内陆衰减。在场址建设中,一期工程位于场址西面,二期工程位于场址东面,三期工程是在一期、二期之间插建。一期、二期工程的开发虽然都尽可能靠近场址东西两侧边沿布置,但没有考虑到对后期的影响,且场址内风能资源评估风速偏大,一期风电场特别是二期风电场的风电机组间的间距较小,使得三期风电机组间距只能布置偏大,才能使尾流影响较小。

在本工程中,二期工程区域为场址东面,在整个场址中,该区域风速最大。在前期建设时只考虑到二期风电机组间的相互影响,风电机组的间距基本小于300m,虽然前期的风电机组的间距基本能满足该期风电机组的尾流影响,但是由于第一排风电机组布置太密,对第二排风电机组风速的影响加大。因此,在分期开发的风电场进行风电机组布置时,就应该充分兼顾后续风电机组与本期风电机组之间的相互影响。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对整个风电场进行综合布置,然后根据各期的总容量进行分区域分期开发。

4 结论

风电场分期开发只是在工程建设中的一种策略,风电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追求效益最大化。因此,在建设初始阶段就应该对风能资源分析和风电机组布置进行统筹规划。从目前的工程建设经验来看,测风塔之间数据的相互验证能准确评估整个风电场风能资源分布。初始阶段整体布置风电机组,综合考虑,能够使整个风电场发电量最大化。

[1]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N].2012-4-6.

[2] 宫靖远.风电场工程技术手册[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 彭秀芳, 李剑锋.地形粗糙度线范围对风电场计算的影响[J].电力勘测设计, 2012(4): 70-73.

[4] 彭秀芳等.海上风电场风能计算中关于海面粗糙度问题的探讨[J].太阳能学报,2 012,33(2).

[5] 苏勋文, 赵振兵等.尾流效应和时滞对风电场输出特性的影响[J].电测与仪表, 2010,47(3):28-31.

[6] 过节等.太平洋海面粗糙度的计算及波长的提取[J].海洋湖沼通报,2007(1):24-29.

[7] 斯塔尔R B.边界层气象学导论[M].青岛: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1.

猜你喜欢

测风塔场址尾流
大理鹤庆均华光伏电站(水井场址)项目介绍
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导则简介:核设施厂址评价中的气象和水文危害
加发布深层地质处置库候选场址适宜性报告
一种自安装海上测风塔的运输和安装稳性分析
棘胸蛙养殖技术(一)——场址选择与设计
测风塔法在弃风电量评估中的应用
飞机尾流的散射特性与探测技术综述
台风“威马逊”影响广东期间近地层风特性
锥形流量计尾流流场分析
水面舰船风尾流效应减弱的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