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农村中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六法
2013-04-25张健
张健
【摘要】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缺乏写作素材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为让学生走出困境,必须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只要执教者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采用合适的方法打开学生似睁实闭的慧眼,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身边依然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材料宝库,从而不再是望“文”生畏,而是信手拈来,便得“妙”文。
【关键词】 中学生 作文素材 积累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51-01
1 “一滴水中见太阳”,要树立小材料意识。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用智慧去思考过去的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素材
我们都是平凡人,一生也难见到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美,其实,许多的人间至美、人间至理还都在凡人琐事之中呢。所以,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用智慧去思考生活。一定会从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丰富的写作源泉。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够平凡的吧?她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身上还带着一些令人生厌的坏毛病。可是,鲁迅先生从她的身上发现了美——别人不在乎“我”的感受,她在乎;别人不愿意帮“我”,她乐意;别人做不了的事情她居然做到了——她朴实、善良、真切地关心“我”。所以,阿长成了鲁迅写作的理想素材。那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凡人小事呢?妈妈给你买了条纱巾,价格并不贵,可是妈妈两年没有买过新衣服了,你能说妈妈不爱你?寒冬腊月,爷爷在水田里抠藕卖,你能说爷爷不勤劳?生活中的一个笑脸,也许就是一份真诚的鼓励;生活中的一个手势,也许就是一种情感的表露;生活中的一句话语,也许就是一段新生活的开始。那些能体现美,能揭露丑,能折射理,能承载情,能寄托愿的种种人、事、物无论大小,都可入文。
生活是个大舞台,生活是个大宝库,虽然学生的宝库还不很充实,但还不至于空虚到真拿不出点可用之物来。另外,我们主张写生活,并不等于要原原本本地生活再现,适当的修改、“嫁接”,只要符合生活的真实应该是可以允许的。不是提倡创造吗,艺术地再现生活也是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不至于让学生在写作选材时太过束手束脚。
2 充分挖掘教材范文的作文示范功能,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不仅要借鉴写法,还要学习材料的选择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选择重点语段加以精研细究是必要的,但这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真正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甚至有人认为,语文课就是作文课,极其鲜明的表明了阅读应当服务于写作。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认为阅读做好了,不必要进行作文的指导。这充分表明,作文教学应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而不是独立于阅读教学之外。无论是立足于片段,还是全篇,教材范文都是极好的写作范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语言,学习他们的构思,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等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我们一定别忘了引领学生学习作者的选材,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建立起联系,发掘类型题材,触类旁通,这样,无疑会使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许多宝贵的写作素材。
3 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获取直接的感性的材料,并能进行简单的理性分析
生活是一本真正的大百科全书,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自然地,它是作文的根本,同时它又是作文素材的海洋,那么,如何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素材呢?
一要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养成观察习惯。二要让学生广泛收集农村语言,掌握农业常识;了解农村生活,熟悉农村政策和历史。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四要开启学生的头脑,获得人生感悟。总而言之,生活是一本读不完的大百科全书,只有和它亲近的人才可能获得它慷慨的赠予,拾到精美的贝壳,淘出闪光的金子。
4 给学生以适当的课外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在学习之余,把一些有益于学生的书籍借给他们,让他们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强知识储备,这样,在作文之时便会少一些“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了。众所周知,《红楼梦》被称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涉及到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医卜商仕,三教九流等等,可谓包罗万象,要没有曹雪芹的博览群书,能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吗?。我们不也常说那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这些都表明只要多读书,就会有利于写作。农村学生买书难,借书也难,这就要求做教师的要多想点办法。农村中学受经济条件的影响买书也很难,但“普九”时建的图书室应该还存在,如果能把那些书籍用好,也不失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当然,给学生提供书籍也要注意教学的需要,比如,在教学说明文之前,为学生借一些介绍比较常见的动、植物的书,那么学生可能就不会觉得写不出深度了;写议论文以前,就给学生介绍有关论据方面的书,学生在作文之时便不会觉得难以以理服人了。
5 利用学生的作文启发学生发现素材
学生作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为大部分学生所接受。有意识得把选材角度新的作文介绍给学生,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地从生活中选取材料来写作,常会收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生活是纷繁复杂的,其中包容着丰富的作文素材,通过同学的作品的启示,他们很快会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写作题材的穷汉,并逐步学会从自己的生活的沙砾里淘出金子来,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6 强调学生多动笔,坚持积累素材
俗语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学生对素材的积累不能只靠头脑,而更多的是要依赖于我们的笔记。冰心曾说,我们要多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经常注意别人的谈话,最好身边带个本子,有一些好的你就赶紧记下来,这是你所积累的财富,它就像你的存折。其实,我们要记的很多,生活观察所得,自己的经历、感受,思想的火花,读书的收获……都可以存入你的“折子”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收获还不仅是这些材料,它还有效的促使了学生观察、感知、思维、想象和记忆等能力的发展。
“问渠哪能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素材就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只要乡村语文教师得法地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学生作文时就能言之有物,自然也就突破了写作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