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ultisim10和Matlab7.0的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2013-04-25王翰卓陈海花
王翰卓,陈海花
(中国海洋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266100)
Multisim是一款专门用于电子线路仿真和设计的EDA工具软件,其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电子实验工作台,以其界面友好、功能强大和易用性受到电子类专业人员的青睐。Matlab是一款商业数学软件,Matlab编程语言简单易用,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等[1]。
电子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并不能实际演示电路实验,此时使用Multisim可以仿真实验过程,用Matlab可以精确地完成电路计算。实际上,使用Multisim可以得到直观的电路图形界面并体现实验的操作方法,但往往不能全面显示计算结果,也无法体现分析方法;Matlab则以数值计算、图形绘制见长,其编程过程反映了分析方法,但无法体现直观的电路图形。文中将两款软件综合使用,以仿真分析正弦稳态电路为例,将二者优势结合,全面反映电路的分析和实验过程[2]。
1 正弦稳态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在正弦激励的动态电路中,若各电压、电流均为与激励同频率的正弦波,则该电路即为正弦稳态电路。正弦稳态分析主要包括求解其稳态响应,计算功率以及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等。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往往采用相量分析的方法,画出电路图的等效相量模型,然后按照分析直流纯电阻电路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复数域下的节点电压和支路电流,再将其转化为时域下的结果[3]。
如图1中的RLC串联正弦稳态电路,现将电路的各个参数化为相量形式,电源有效值;电阻ZR=R;电感ZL=jωL;电容。若要求解电路总功率,应先求出电路总的阻抗,其表达式为,电路的功率因数λ=cosα,当λ=1时,电路体现纯电阻特性。电路的视在功率,其中。然后可得电路的有功功率P=S cosα,无功功率Q=S sinα[4]。
图1 RLC串联电路模型
针对于电路负载的功率,当负载电阻及电抗均可独立变化时,根据最大功率传递定律,当负载的阻抗ZL与电路的输出阻抗ZO满足共轭匹配时,负载所得到的功率最大。由此可见,当电路较为复杂时,上述过程的手工计算量较大。使用仿真软件可以实时、动态地得到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
2 正弦稳态电路的仿真与分析
下面以一道具体的正弦稳态电路分析问题为例,阐释Multisim仿真和Matlab仿真在电路分析上的长处和不足,并引出综合使用的方法[5]。
RLC正弦稳态电路如图2所示,其中V1为电压源;峰值141 V;频率100 Hz初相为0;电感L1值为15.90 mH;R1大小为5Ω,可变电阻R2(变化范围0~10Ω);C1为可变电感,变化范围0~318.60μF。
(1)当R2=4Ω,C1=191.60μF时,R2两端电压、C1两端电压、电源电压三者的幅值和相位关系,求解此时电源提供的复功率和功率因数。
(2)R2=4Ω,则C1为何值时,电路的功率因数最大。
(3)当电阻R2和C1的参数都任意变化时,研究负载的功率变化并求负载的最大功率。
图2 正弦稳态电路
(1)基于Multisim10的仿真分析。在Multisim的Workspace中搭建图3所示的电路,为解决问题(1),调整R2和C1的接入值,使R2=4Ω,C1=191.60μF。其中瓦特表XWM1用来显示电源输出的有功功率及功率因数,瓦特表XWM2用来显示负载的有功功率及功率因数,示波器XSC1用来显示负载R2和C1两端电压波形。
如图4所示,瓦特表XWM1显示值为问题(1)中电源提供的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图5为此时R2和C1两端的电压波形。可以读出此时电路有功功率约为1.07 kW,功率因数约为0.98。示波器可以大致读出R2和C1两端电压的峰值,但不能得到精确的相位差。
调整C1接入电路的电容值,观察瓦特表XWM1的变化,得到功率因数为1时如图6所示,此时电容接入恰为50%,即159.30μF。
图6 问题(2)XWM1
调整R2接入电路的阻值和C1接入电路的电容,观察瓦特表XWM2的示数到最大,电容C1和电阻R2值,此时C1和R2各接入50%。C1=159.30μF,R2=5Ω。XWM2的示数如图7所示。
可见Multisim为用户提供了交互式的仿真环境,但不能得到R2和C1端电压的波形函数,以及电压相位差;在调节R2和C1的过程中,其接入值也并非连续变化,而是以每次最小变化的离散值进行调整的,在解决(2)、(3)问题时,找R2、C1参数的过程繁琐,而且不能确定最终的接入值是精确的。使用Matlab进行编程,可以克服这些问题。
(2)基于Matlab7.0的仿真分析。根据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设计算法,编写Matlab程序代码,计算并显示结果。先将电路给出的各个参数表示成复数域下的形势,对于问题(1),求解出R2和C1上的电压相量后,用abs函数和angle函数分别显示出电源电压、R2和C1上电压的幅值和初相角,并调用compass函数绘制出这3个电压量的极坐标图;问题(2)则应用电路功率因数为1时,电路呈现纯电阻电路的特点,解出C1的值;对于问题(3),不直接采用最大功率传输定律的方法,而是运用数学解析方法,将负载的功率P表示成C1和R2的函数,调用Matlab的diff函数和solve函数,求解方程组
找到P的极大值以及此时对应的C1和R2,解析法的求解结果可与应用最大功率传输定律所得结果进行比对,验证该定律的正确性。为直观看出C1和R2变化时功率P的变化情况,将C1和R2用向量矩阵表示出其变化范围、精度后,调用mesh函数,绘制出以C1和R2为自变量时因变量P的三维图像。
程序运行后,显示了所求结果的精确值。对于问题(1),根据UR2和UC1的幅值、相位的具体值可以得到其具体的波形函数UR2=61.60cos(200πt/s-0.06π),UC1=127.92cos(200πt/s-0.56π),UR2超前UC1π/2,图8给出了Us、UR2、UC1在极坐标系下的幅值相位关系图。此时的电路功率因数λ≈0.98,有功功率P=1.07×103W,无功功率Q=199.63 W;问题(2)可得到电路功率因数λ=1时,C1=159.31μF;图10为R2和C1参数改变时,负载功率P变化的三维图像,峰值处对应图对应P最大时的C1和R2的参数,此时C1=159.31μF,R2=5Ω。带入后验证ZC1+ZL1=0,R2=R1成立。解析结果证明了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图8 Us、UR2、UC1极坐标图
Matlab的编程过程良好地体现了解题思路,其数据、图像处理能力使得大量的数据能够整体地、直观地体现出来。但此过程如果脱离Multisim的仿真,不看电路操作,只去看编程代码和计算结果,理解起来会晦涩生硬。将两种仿真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方可得到最佳的仿真效果。
图9 P随C1和R2变化的三维图象
(3)结合式仿真。将Multisim和Matlab的仿真结合,从过程上看,Multisim体现了电路搭建和实验操作过程,Matlab体现了算法分析过程,将虚拟的实践和理论计算结合起来;从结果上看,针对问题(1),Multisim得到了UR2和UC1的波形图如图5所示,相应的Matlab仿真得到了UR2和UC1的波函数和相位如图8所示实现了数与形的结合,针对问题(3),Matlab得到的C1和R2的结果如图9所示,又可以为Multisim的仿真操作提供指导,避免了操作的盲目性。
3 结束语
提出一种Multisim和Matlab软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电路仿真,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使仿真效果达到最佳。所提供的仿真方法也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判断电路故障、评估产品效果宜偏重于Multisim仿真;要求得到精确的电路参数、需要处理大量的电路计算时宜偏重于Matlab仿真,使用者可根据实际的情况和软件的特点灵活地选择使用。
[1] 聂典.Multisim 10计算机仿真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 陈怀琛,吴大正,高西全.Matlab及其在电子信息课程中的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 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4] 王连英.Multisim和Matlab联合仿真在《自控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教育创新,2006(8):267-269.
[5] 蒋跃文.仿真软件在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8):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