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临床特点分析及诊断方法比较
2013-04-24朱海龙孙志军蒋博王峙峰王锦达
朱海龙,孙志军,蒋博,王峙峰,王锦达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作为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肾脏血管表现,可导致缺血性肾病,造成难治性高血压和爆发性肺水肿等临床症状。在目前ARAS的诊断中,肾动脉造影目前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1],但因其属于有创检查,患者往往较难接受,且无法开展常规筛查;而肾动脉超声和肾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CTA)作为ARAS的无创检查手段,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将对ARAS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两种无创检查手段与肾动脉造影的差异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04年1月~200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因动脉粥样硬化致ARAS患者179例(ARAS组)。入组标准:肾动脉造影示单侧或双侧狭窄程度>50%,同时病变无改变。排除标准: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原发性肾脏病患者。同期纳入经肾动脉超声和肾动脉造影检查确诊无肾动脉狭窄者30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对入组的ARAS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179例ARAS患者中124例同时行肾动脉超声检查,23例同时行肾动脉CTA检查。
1.2.1 肾动脉造影 应用PHILIP 5000血管造影机或GE INOVA 2000造影机进行肾动脉造影,取正位投射,采用思创公司的QCA测量软件定量分析血管狭窄程度。
1.2.2 肾动脉多普勒超声 肾动脉超声采用 Acuson Squoia C512超声仪, 25MHz超声探头。常规仰卧位和侧卧位进行数据采集,记录肾动脉最大血流速度。
1.2.3 肾动脉CTA 采用Philips Brillanc 16排螺旋CT,120kV、350-400mA、0.8s/rot,血管成像扫描层厚0.75mm,重建间隔(0.8~1)mm,注射造影剂100ml,速率为5ml/s,扫描范围自肾上极至肾下极,扫描时间8s~10s,分别采用VR和MIP重建进行后处理。MIP图像用自带软件进行狭窄程度分析。
1.3 统计分析 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用χ2检验,同时将肾动脉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数据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最佳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截断值。
2 结果
2.1 ARAS临床表现 入组的179例ARAS患者中, 147例(82.12%)表现为高血压,其中74例(41.3%)表现为3种以上药物无法控制的高血压,96例(53.63%)伴胸痛,6例(3.35%)伴急性肺水肿,102例(56.98%)伴肾损害[包括蛋白尿以及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50ml/(min.1.73m2)]。
图1 肾动脉血流速度ROC曲线
2.2 肾动脉超声结果 ARAS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糖尿病史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RAS组平均最大血流速度为(190.4±90.1)cm/s,对照组为(114±50.6)cm/s,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同时绘制ROC(图1),显示肾动脉血流速度在171cm/s时有最大曲线下面积,此时肾动脉超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最大,分别为86%和75%。
2.3 肾动脉CTA 23例(46支血管)患者行肾动脉CTA检查,肾动脉CTA显示有32支血管狭窄>50%(69.6%),而肾动脉造影显示26支血管狭窄>50%(56.5%),两组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82)。
3 讨论
国外研究发现,尸检中50岁以上人群中27%患者存在>50%的肾动脉狭窄,若患者同时合并舒张期高血压>100mmHg,则肾动脉狭窄的比例可升至53%,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2],而且终末期肾病中有10%~15%与肾动脉狭窄有关,美国约25%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存在未诊断的肾动脉狭窄[6]。
同时,肾动脉狭窄还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3],与不合并肾动脉狭窄的人群相比,肾动脉狭窄>50%的患者的4年生存率更低(57%vs. 89%),且以双侧肾动脉狭窄为著(47% vs.59%)[4]。
Spyridopoulos等[5]认为肾动脉超声是筛查ARAS的首选方法,其敏感性可达83%(17%~100%),特异性为90%(63%~100%),可确定肾动脉血流速度、肾大小等,但与操作者经验有关。通过比较ARAS患者和无肾血管狭窄患者的肾脏血流,发现肾动脉狭窄患者肾血流明显加快,ROC分析显示肾动脉血流速度在171cm/s时肾动脉超声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
肾动脉CTA则由于需要接受放射线和对比剂,在临床上应用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开展尚不广泛,但其诊断准确性较高,与肾动脉造影基本一致。而且肾动脉CTA不仅可以观察到肾动脉的狭窄程度,还可观察到肾动脉管腔内的斑块,因此其结果较肾动脉造影更为严格。但其优点在于,能够观察到肾动脉斑块的钙化程度,若钙化严重则在进行介入治疗时可能需要进行后扩张,若斑块较软,则仅进行支架置入就可达到目的,因此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但本研究作为回顾性研究,在病例选择上可能存在偏倚,而且本研究中实施肾动脉CTA的比例也较低,都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1] Bloch MJ,Basile J. Clinical insights into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renovascular disease[J]. Minerva Med,2004,95(5):357-73.
[2] Zhang J,Ge JB,Qian JY,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 in 1,200 chinese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ngiography[J]. Nephron Clin Pract,2006,104(4):c185-92.
[3] Fatica RA,Port FK,Young EW. Incidence trends and mortality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attributed to ren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J]. Am J Kidney Dis,2001,37(6):1184-90.
[4] Hirsch AT,Haskal ZJ,H ertzer NR,et al. ACC/AHA 2005 practice guidelin 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J]. Circulation, 2006,113(11):e463-654.
[5] Spyridopoulos TN,Kaziani K,Balanika AP,et al. Ultrasound as a first line screening tool for the detection of renal artery stenosis :a comprehensive review[J]. Med Ultrason,2010,12(3):2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