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约讲故事的人

2013-04-23陈丽琴

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 2013年2期
关键词:九龙坡区走马民间故事

为走进故事讲述者的内心,了解他们在讲廉政故事时的所思、所想、所感,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韩洪芳、预防科科长陈丽琴前往走马镇,与镇纪委张书记、文化站钟主任一起,听他们讲述故事背后的故事……

“如果我讲故事能让贪官变得更少,那就是在积功德”

口述人:刘远扬,男,75岁,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人,农民。目前全国仅有的一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走马民间故事讲述家。

我是个农民,今年75岁了,从小就爱听爷爷讲故事。12岁时,我开始在小娃儿堆堆里头讲我们走马当地的民间故事。爷爷讲给我听的故事,我再讲给别人听;又把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故事讲给另外的人听。像我这样岁数的人,经历了很多东西,听过数不清的故事。

我们走马镇,自古以来个个都爱讲故事、听故事。走马人爱讲故事是有原因的,我们这个地方很特别,新中国成立前这里是重庆到成都等地的中转站,是各地做生意的人晚上歇脚的地方,晚上住走马驿站歇号的人很多。到了这里以后,再往成都或者其它地方赶啷个都赶不拢了(重庆方言,即哪里都赶不到了),必须在这里住下来,第二天再上路。所以一到晚上,街上的人非常多,各地来此的生意人都出来相互摆“龙门阵”,“吹垮垮”(重庆方言,即聊天)。每个人的江湖感受不一样,每个人的见闻都有不同,形成了这里特有的民间故事。

我讲了一辈子故事,一般都是在自家开的茶馆里讲,每逢庙会和赶场的日子,镇上会请我到戏台子和关帝庙处去讲,区里、市里、全国各地我都去讲过。最近这些年,镇文化站经常请我去讲故事,我逢叫必去。我讲故事没得报酬,我也不为钱讲故事,主要是自己喜欢讲,别个也喜欢听我讲。我家茶馆人最多,来的人最喜欢听我讲故事,我不出来讲他们喝茶没兴致。我讲的故事啥子内容都有,因为我经历比别个多,见得也多,听得也多,国家主席我都亲眼见到换了好几个。像“三反五反”这些历史,现在好多人根本都不晓得,我讲起来别个都爱听。

平时我最喜欢讲鬼仙类故事,因为当官的不敢得罪呀,但其实我是在“指冬瓜骂葫芦”,他们哪个都爱听,说我是借仙醒世,以古讽今。比如在“鬼儿子”里,我讲“鬼生的儿子,当官后就‘鬼整(重庆方言,指乱来,不合礼数、规矩),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在“钱的故事”里,我讲“钱啊钱啊钱,表面光滑光闪闪,人人见了都喜欢。想钱就要去流汗,去推车车去挑担,凭着手艺去挣钱,口甜心甜啥都甜。世间就有势利眼,见钱就把良心变,是非黑白全颠倒,口口声声钱钱钱。钱像一条铁锁链,没良心的见钱本性全忘完,为钱六亲不认耍手段,越有钱心越烂……”这些话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没得哪本书写过,是我个人编来讲的,但大家喜欢听,说我讲得好,有意思!

现在十八大开了,去年你们来,多是叫我去讲与反腐败相关的故事,我就给听客讲“三反五反”、包公审案这些,人家爱听得很。像毛主席那时候讲的“反贪污反浪费”,现在还不是在讲啊!这也是当今习书记要求的,我跟党中央还是合拍的。如果我讲故事能让贪官变得更少,那就是在积功德,我愿意积这个德。我也很愿意配合检察院讲廉政故事,这个没得任何问题,你们不请我,我也会继续讲。今后我只要讲得动,就要一直讲下去,这是我的爱好。

“讲民间故事影射时弊,群众乐于接受”

口述人:沈平,艺名沈飞扬,男,35岁,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走马民间故事讲述家。

从2009年起,我开始起讲走马民间故事。我接触的第一个民间故事“识相不识相,难过走马岗”,就是影射时弊的。该故事说的是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妇,行善举收留了两个落难娃儿,并把一个培养成进士,一个培养成了状元,落难的这两个娃儿后来分别当了府台和县令,都能知恩图报,把对养父母的养育之恩推广至天下众生,在为官期间回报百姓、亲民爱民。这个故事在传递“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的同时,弘扬了真善美,对净化社会风气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当今道德观下滑的现状有很好的正面教育意义。我是从这个故事爱上了讲述走马民间故事的。我平时爱讲的诸如杨家将、岳飞等忠义之士的故事,老百姓都非常喜欢听。这些过去历史上发生的故事,看似简单质朴,但其中也包含了人生的哲理,蕴藏了真善美和假恶丑,能够启迪人深思,引导思维,净化心灵,很多故事直指人性,抨击权贵与不平,意义很大。某人犯罪进监狱的事例,同样也可以拿来当做教材,整理成故事出来进行宣讲,这种事我认为有意义,很乐意从事廉政故事的义务宣讲。

“有私心就无法传承民间文化”

口述人:陈富其,男,50岁,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走马民间故事讲述家。目前在打工。

重庆市目前有三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故事传承人,我是其中一个,另两个人是朱伟和吴文。走马民间故事是门口传艺术,从来都是口口相传的,没有书和文字记录。我讲了几十年的故事,从来都是义务的、无偿的。我的故事从劝化这面来讲的多些,既讲忠义、礼数、教化人,也通过讲神仙描绘当代人。故事中,很多都教育我们做人要正,该赚的钱才赚,不该要的钱不能要,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很多人做不到。我讲的“阎王开后门”的故事,预示“上梁不正下梁歪”;“断案有理无理”的故事,讲打官司要钱,有钱进东门,无钱进西门,影射当代社会行私受贿。很多故事都是我自己编的,都没有文稿。像“黄绣花”,是反映现在的好人,搭救民间众生,自己受苦,幸福送千家。目前我在打工,不计报酬讲故事是觉得传统故事是国宝,丢了不划算,所以我愿意无报酬地讲。我每天打工还有二三百元钱赚,讲故事没得钱,但我还是要讲,哪里请我讲我都去,不推辞。为弘扬民族精神,当这种义务宣传者我愿意尽绵薄之力。如果讲民间故事的人有私心,就没法传承这种民间文化。我带的徒弟都要强调情操和爱好,没有情操,想通过讲故事挣钱的人我不带,没有这个爱好的我也不带。

实习编辑:冯晓淑

猜你喜欢

九龙坡区走马民间故事
让民间故事成为培养幼儿文学想象力的沃土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走马之乡
走马金佛山
九龙坡区“讴歌十九大,畅想九龙坡”诵读会在铁路中学举办
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
重庆市九龙坡区二氧化氮污染现状及对策
走马水
哪双是自己的脚
中国为何少有民间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