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安全使用问题
2013-04-23李耐和马守泉
李耐和 马守泉
众所周知,农药在农业生产上必不可少,它是防控农业有害生物的杀手锏;农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农产品是食物的唯一来源,农产品质量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关心的热点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药是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有效地保障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生产资料之一,但它同时又是有毒有害物质。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对我市农业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又给食品的安全带来严重的问题。农药使用频率逐年加大,若使用不当,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产品质量和人身健康。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如何搞好农药安全使用工作,解决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带来的副作用,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和科学用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就有关农药的安全使用谈以下粗浅的看法。
1.农村留守劳动者的素质偏低,不懂技术,是农业生产中农药安全使用的突出问题
农村留守劳动力主要是对农业优良品种的种植(养殖)和相关病虫害防治等两个方面为主。他们也希望种植的产品能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然而,农村留守劳动力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文化状况低下,科技素质偏低,农牧业工程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导致了农业生产的粗放经营,劳动生产率低下,高投入低产出。据一项调查显示,随着大批青壮年劳动力不断走出农村,奔向外地务工或经商,留守农村的人群中,除儿童外,能够参与农业生产的就数妇女和老人了,40岁以上的中老年所占比重63%,18岁到40岁的青壮年所占比重为37%;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8%。留守劳动力高年龄、低文化,必然影响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是农业生产中农药安全使用的突出问题
2.农民安全用药的意识淡薄,其主要表现
(1)选购农药时,只考虑防治效果,不考虑毒性。大多数农民仅知道农药有毒,在他们看来只要能打死虫子,能治好病就是好药。使用上,高毒农药普遍用于粮食作物及瓜果、蔬菜,有些甚至在瓜果、蔬菜采收近期使用国家禁用农药。
(2)自身安全保护意识差。在施药、喷施农药过程中不采取任何安全保护措施,如带手套、口罩、穿长袖裤等,药械渗漏也不及时检修。大部分施药者出现药液溅到手、脸等身体部位,有的因喷雾器渗漏严重,施药后身体背部及腿上全部被药液渗湿。在配药、喷药间歇中吸烟、喝水、吃东西的现象普遍存在。80%以上的施药人员在喷药后出现头痛、头晕、嘴干、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
(3)对人、畜健康保护意识及环保意识差。施过药的田块不做任何标志和告示;将用后的农药包装物(空瓶袋)随地丢弃,剩余药液随处乱倒现象普遍,污染了环境。农药使用中不注意环境条件,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仍在田间喷撒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在喷施2,4—D等较敏感除草剂时,容易引起邻近作物药害,带来邻里纠纷。
(4)农民缺乏对农产品残毒的认识,对农药有效成分和含量不清楚。调查表明,大多数施药者对农药残毒超标危害性缺乏认识,绝大部分农民未参加此类培训班。很少有农民在购买农药时看清其有效成分和含量,常常被一些花花绿绿的名堂所迷惑。有些厂家也在农药名字上大做文章,每年都换新名字,结果名字一改,价格翻番,不明真相的农民,以为购买了专治某病虫的特效药,其实就是菊酯类等常规药剂,但价格绝对是他们望尘莫及的。
3.掌握一些安全、合理的农药使用知识
在日常生产中,常常发生一些因农药使用不当,甚至是滥用、乱用农药造成的作物药害、人畜伤亡等事故。
3.1确定防治对象,对症下药
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病虫草害,要辩清病虫害种类,明确防治对象,正确选择所需农药品种,做到对症下药,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的关键。否则,不仅效果差,还会浪费农药,耽误防治时机,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3.2防治病虫,科学用药
3.2.1适期用药,用足水量。
适时用药不同发育阶段的病、虫、草害对农药的抗药力不同。在虫害方面,一般3龄前幼虫抗药力弱,提倡3龄前用药,效果较好。在病害方面,病原菌休眠孢子抗药力强,孢子萌发时抗药力减弱。在草害方面,杂草在萌芽和初生阶段,对药剂较敏感,以后随着生长抗药力逐渐增强。所以,在使用农药时必须根据病、虫、草情及天敌数量调查和预测预报,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用药防治;一些农民朋友在使用农药时,为减少工作量,往往多加药少用水,用药不均匀,防效差,并且增强病菌、害虫的耐药性,超过安全浓度还会发生药害。此外,注意轮换用药,抑制抗药性。
3.2.2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
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采收时的天数,即收获前禁止使用农药的天数。在实际生产中,最后一次喷药到作物(产品)收获的时间应比标签上规定的安全间隔期长。为保证农产品残留不超标,在安全间隔期内不能采收。
3.2.3处置剩余农药和农药包装物。
一是使用农药后剩余农药要善保存,施药后未用完的剩余农药,必须严密包封带回家中,并放到专用的,家畜、儿童触及不到的安全场所,且不可与其他物品混合存放。二是处理好废弃农药包装物,施药后,空的农药包装袋或包装,应妥善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中带回处理。
3.2.4喷撒农药,先看天气,喷撒农药应在无雨、3级风以下天气条件时进行,不能逆风喷施农药。夏季高温季节喷施农药,要在上午10 点前和下午3点后进行,避开中午高温。施药人员每天喷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小时。
4.增强安全用药意识,禁止使用高毒农药
自2007年1月1日起 ,我国将全面禁止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在农业上的使用。瓜果、蔬菜、果树、茶叶、中药材等作物,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以防食用者中毒,严禁使用的高毒农药品种有甲胺磷、氧乐果、甲拌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水胺硫磷、毒死蜱、敌敌畏、三唑磷、乙酰甲胺磷、杀螟硫磷等11种。克百威、涕灭威、甲拌磷、甲基异硫磷等剧毒农药,只准用于拌种、工具沟施或戴手套撒毒土,严禁喷施。有些农民恨虫不死,将各种农药盲目乱配混用,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而且极易造成药害。只有科学的合理的配制农药,才能增加防效,降低成本,但盲目乱配,难免适得其反。据调查,有的农户1桶水中竟加入5—6种农药,有的农户1桶水中也加入了3—4种农药。还有的农户,为防止购买假药而混配多种农药。有很多的农药本身就是复配制剂,部分农药混合后还会起化学反应,不仅不增效,反而有害。有很多农民将杀虫双、高效氯氢菊酯等农药当成助剂一样,无论防治什么害虫,都要加上,有的甚至1桶水加上杀虫双一瓶(0.9kg)再加其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