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民办院校“3+1”党员管理的品牌
2013-04-23江燕华
江燕华
【摘 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本文就民办院校“3+1”党员管理的建设、管理的重要作用以及民办院校“3+1”党员管理品牌建设做出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3+1”;民办院校;党员管理;品牌;创建
“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校外企业进行综合性的实习,在实战演练中提高学生们的社会工作能力,学生们在相应的企业中进行实习,有助于积累丰富的实习经验,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们将来踏上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应用型本科院校“3+1”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学生更好的社会锻炼机会,“3+1>4”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本文以广东白云学院“3+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党员“3+1”企业综合实习管理,以提高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展示和发扬党员先进性为目标,探索新的工作思路,不断创建成功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品牌。
1.“3+1”民办院校党员管理的建设
首先,“3+1”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是对传统机制的一项创新活动,打造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平台。在“3+1”企业综合实习班级党支部的运作之下,学校会让参加企业综合实习的党员都表现其特色,凸显党员身份;在校企基层党组织共建互助平台的帮助之下,能够实现对实习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利用共建互助平台,在资源共享,组织共建,制度共建基础上,达到党员共管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还坚持学校和实习单位党组织共同管理学生,构建学校党组织与实习单位党组织之间的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学校党组织定期进行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或党员党性学习跟踪,通过博客平台让党员发表言论,反馈党员以及身边同学的实习情况,并引导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帮助身边的同学,带动整体积极进行实习学习并向党组织靠拢;除此之外,还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实习学生的分布状况、专业特点和实习地点等情况,采取实习单位管理、党小组管理、学院党组织管理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实习生党员到哪里,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就覆盖到哪里,并根据党员的多样性,不断拓宽教育途径,丰富活动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其次,加强学校与民营企业基层党组织之间的共建互助。切实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推动民办高校和民营企业基层党组织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开创新时期“两新”党建工作新局面,走出一条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共赢发展的路子。第一,在对党员进行共同管理的过程中,采取属地管理的方式,统筹校企双方党建工作资源,推进民办高校与民营企业基层党组织合作交流,探索两新组织中流动党员管理、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发展等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形成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第二,在对组织进行共同建造的过程中,将共建党支部设在企业,党支部属地管理,为地方党委领导。党支部对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党建工作任务共同部署,共同落实,共建支部,共建党校,共同发展党员,共同推进制度建设、阵地建设。第三,对于拥有的资源做到共享。学校与企业定期交流党建工作经验,探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思路与对策;采取 “接力培养”的方式,让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校企双方党组织的培养,实习期间到企业继续接受企业培养和教育。学校为企业提供党校培训师资,影像资料、部分教材等,以党建工作为纽带,建立学校企业人才供需、科技应用、生产流通等市场信息互通渠道,促进产学研合作与交流。
2.“3+1”民办院校党员管理的重要作用
“3+1”民办院校党员管理机制的存在,是健全学生党员管理制度,激发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优秀实践机制。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管理人员针对“3+1”企业综合实习党员的特点,充分发挥了他们在党内生活的主体作用,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了完善的制度和有效的机制做保证,并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3+1”民办院校党员管理机制的存在为学生们将来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增强了学生党员主体意识的引导功能。注重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党员提高主体意识,只有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党员,才能始终把振兴党的事业视为自觉行动和神圣责任。首先,让实习学生党员有明确的主人翁意识,认同自己不仅是权利的主体,更是义务的主体,不仅是党内生活的主体,更是党的工作主体、党的建设主体、党内民主的主体;其次,贴近实习学生工作学习实际,激发学生党员的民主议事和参政议政能力,确保与时代同步,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分析能力;再次,拓展主体意识的载体,在重视家庭、学校、企业和党组织主阵地教育的同时,还要积极挖掘社会的调整补充功能,全面提升实习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
第二,与实习基地联手为学生党员发展成才创设了良好环境。党组织与实习基地共同携手,积极为创设学生党员个人发展的进步条件,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建立健全了党员素质提升机制,针对“3+1”党员企业综合实习党建机制,从一些高校成功实行的“党员成长计划”或“党员素质培养规划”扩展到企业中,引导学生党员认真领会党对知识分子党员和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总体要求,自觉把个人前途与党的事业、社会发展相结合,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企业综合实习中积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企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切实实行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关心学生党员在实习中的生活,拉近其与党的距离,提高党的凝聚力,同时党组织要始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与企业联手开展经常性的关爱和帮助工作。
3.“3+1”民办院校党员管理品牌建设
将品牌的概念引入党建领域,在总结以往党建特色工作和基层工作典型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党建理念和形式,提升品牌内涵,达到党建工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创品牌不易,守品牌更难,实施品牌战略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做好党建品牌长远规划与当前工作、理论思考和实践结合方面下功夫,使品牌之树长青,党建工作长青。广东白云学院与多个民办企业共建基层党组织,进一步拓展党建工作范围,提出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一体化工作新思路,在“两新”组织中积极开展“党建带团建、党建共建”工作,在探索建立党建共建模式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两新”组织类型多、分布广、规模不等、情况千差万别、党建组织工作基础薄弱,在这一领域开展党建共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全新的工作,必须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长效共建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3+1”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学生更好的社会锻炼机会,“3+1>4”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根据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员党员的长效机制,激发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内在活力的要求”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党员“3+1”企业综合实习教育管理机制建设研究,对流动性较强的党员坚持和完善党员教育机制、实践机制、管理机制和考评机制,搭建平台让学生党员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效的教育管理,能使“3+1”实习党员进一步做到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立树形象,真正成为了教育模式改革的“领军人”,带领身边同学的“引路人”,构建和谐集体的“生力军”。发挥了党员在“3+1”企业综合实习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明确了历史使命,强化了质量意识,增强了“3+1”改革动力,推动持续发展。
广东白云学院与多个民办企业共建基层党组织,实行“党员共管”、“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抓”、“人才互助”、“文化互溶”等工作机制,探索“合作共赢”、“制度共建”等一系列党建共建工作,制定共建党支部活动计划,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共建活动,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已开展有:“加强‘两新建设、迎接十八大”座谈会、“运动促友谊,交流强堡垒”篮球比赛、“讲述红色故事,延续民族灵魂”演讲比赛、“机情飞扬颁奖晚会”文艺汇演等多个活动,拉近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学校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形成了校企“两新”组织共同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切实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推动民办高校和民营企业基层党组织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积极开创新时期“两新”党建工作新局面,走出一条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共赢发展的路子,努力形成“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机制长效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两新”共建民办企业鹤山市广明源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荣获江门市2012年争先创优“先进党支部”称号;广明源照明电器有限公司与我院共建基层党支部这种党建工作创新模式,打开了企业与学校党建工作相融合的新路径,注入了党建工作的新内涵,形成了校企党建活动共融、双向受益的党建工作格局,得到了鹤山市党委和江门市党委组织部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广明源党支部受邀在鹤山市党委组织的争先创优交流会上作以“‘两新基层党组织共建互助支部活动”为主题的报告。以上证明了我院开展“两新”组织共建党支部的工作得到了地方党委的肯定,为全省共建基层党组织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两新组织党建活动中,树立民办院校的品牌。加强和促进“两新”组织党建共建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面临的一种挑战和考验,我院校企“两新”组织党建共建还需不断完善,与企业不断增进了解,加强沟通,进一步融合,共创和谐。
4.结束语
总之,创建“3+1”民办院校党员管理的品牌,是推进基层党建探索和创新的需要,找准党建理论与创新的结合点,改变过去就党建抓党建工作模式的新举措,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孙彦军.我国企业品牌竞争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
[2]韩永奇.我们何时在国际市场上不再尴尬—我国饮料企业品牌建设的误区类型分析及对策选择[J].饮料工业,2008(06).
[3]长人.让中国的品牌快速成长—访著名品牌实战专家北京华盛时代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光斗[J].中国质量与品牌,2005(08).
[4]刘迎秋,赵少钦,刘艳红.自主创新与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提升—中国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和品牌竞争潜力企业100家分析[J].财贸经济,2007(01).
[5]丁卫明,贾岳嵩.品牌文化建设—浙江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提升的抓手[J].工业技术经济,2007(11).
[6]林长富.论温州民营企业品牌建设之路[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07).
[7]尹作亮.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及其制度创新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