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金友之“敏”

2013-04-22陈彧张哲诚

首席ELITE 2013年1期
关键词:福报利己中华文化

陈彧 张哲诚

孔子曰:“敏则有功”。但凡建功立业的人,都有常人所不及的敏锐,充满内省,又懂得防微杜渐,这点在丹斯里李金友身上尤其突出。

他曾在马来西亚将全世界最大的废矿湖开发成一个休闲城市,将一片荒芜的橡胶园开发成颇有规划的高尚住宅区,而其绿野集团在吉隆坡建设的金马皇宫大酒店(人称“六星级酒店”)曾接待过各国政要、超级巨星及顶级运动员,甚至他在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还去伦敦盖了一个伦敦最大的展览馆,即使在南非,毛里求斯他也盖了各具特色,不同凡响的住宅。

“我们开辟了休闲城市,进一步计划怎样让它可以利惠人类。现在把它改成养生休闲城,希望借此将中医养生文化继承下来。另外我们要做食品,因为人类走到最后会因为水源的危机,土地的匮乏而陷于绝境。其实六艺百工到最后,吃东西最重要,每个人三餐都要吃,无农药,无公害的食物将会变成人类最迫切的需要。”

但他始终觉得自己并没有建立所谓很大的企业王国。“我只是确确实实做了一些事,尤其我做房地产开发,每一块土地得到的时候我都不会去炒作,而是切切实实地做好规划。”

“生意人”之道

他异于常人之“敏”在少年时便已显露无疑,使他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17岁的他高中毕业,向哥哥借了200元港币,便只身由家乡前往吉隆坡闯荡天下。他曾就职于印刷厂、古董家具店等,而在20岁时便已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于17岁到21岁,李金友完成了他从100元到第一个100万的转变,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终于在马来西亚建立起庞大的地产企业。

但他却坚持不敢称自己为“企业家”,“对于企业家这个名称40岁我就不敢用了,我说我经营企业,我不敢称家。 “家”的观念是什么呢?比如说有些人学画画,可是成不了家,你去看有很多被仿真的画,真画一幅是几百万,而你去买仿画却只有几百块,画得也不错。可是他还是“匠”,他不够能力称“家”。很多人弹钢琴也不能成为钢琴家。我说做企业可以,要称家,不是很合适,这个名词应该是很新的,我看用不到几十年,但有很多年轻人一出来就成为“企业家”了。”

李金友这种深刻的内省贯穿于采访始终。“我最喜欢用的是”生意人,因为“生意人”这三个字很好。先贤做买卖,曾有过有很多说法,比如称为做贸易。而“生意人”这三个字本身就带有教育的意义。“生”有创造的含义,做生意人要创造。你可以创造很好的服务卖给人家,或者你创造很好的产品卖给人家,所以你要有创造力,但你要去学习才能有这种创造力。第二这个“生”有生生不息的意思,生生不息的意思就是说你不但利己,你也利他,利己利人。当然在中华文化最高的境界,老子讲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持”,虽然你创造一个企业,但你可不可以把它放下,生而不为、为而不持,那是最高境界。

他以文雅温和的姿态勾勒出”生意人”的完整概念:“这个‘意多好,生意,就是指做企业就要长出很好的意念。譬如说,有些人的意念是为了制造别人就业。只要意念是善的话,大概你的企业也就成功了。还有一个‘人字,我们儒家讲人也‘仁。我们每个人生活中要做人做的事情,在经营企业时也要做人做的事情,不能够做畜生做的事情,禽兽做的事情,你害人就不对了,所以要先把人做好。而且这个人再解析,带到孔子核心思想的‘仁,就是做什么事情都常常想到别人。”

仁者之“福”

李金友非常推崇儒家思想。孔子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一个真正拥有仁爱之心的人,便可以此安身立命。对于生命的反思像镜子一样让他始终不忘自我关照。当事业有成之后,他选择了短期出家。 “我在40岁的时候最小的儿子刚出世,当时好像是什么都有,物质生活,家庭生活,什么都有,什么都很好。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应该说是一个巅峰的状况。甚至40岁的时候,我可以用现金在东南亚第一个去买一架737飞机,并把它改装成私人飞机。可是忽然之间觉得自己很堕落,觉得非常忧郁,快乐不起来。什么都有的时候反而快乐不起来。我那时候好像真的碰到人生的危机,就选择了短期出家。”

他在短暂出家期间思考并悟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道理。“君子务本好”,既然自己是做发展商,就好好地把发展商的事业做好;化解了自己内心的症结后,他变得更为意气风发。“出来的时候我还剃着光头,但我盖金马皇宫时,忽然之间就没有不悦了,忧郁化解了。”

李金友觉得有十分殊胜的机缘让自己可以学佛和和学儒,并从中获得了一种人生最高的享受。‘佛教弟子如果要修世间法和出世法,就是要利己利人。利人就是利他,利他就是修福,利己就是修慧。我看到憨山大师讲利己修慧,跟我们之前了解的利己不同,不是‘利益的‘利;而修慧就是指你知道世间这些到最后都是空的,你要修自己的智慧。所以利他是修福,利己是修慧。所有经营企业的价值总体来讲都是依附于这四个字:“利己利他,就是要修福跟修慧,这对我而言,是最重要人生价值观了。”

因而李金友将自己今日的建树完全归于“福报”,“我40岁过后做了很大的人生思考,认定人有前世今生,你累世所修的福报才能够成就今生所得到的一些福报。我也明白福报与福德的不同,就好像一个公案中所说,梁武帝问达摩祖师,到底我造这么多庙有没有功德,祖师却说没有功德,只有一些福德而已。很多人累世修善,包括这一世多做善事,累计起来的福报才能够使你的事业平稳顺利,这是一般人来到这个世上所追求的,可是我觉得我们不单要追求福报,还要追求福德,功德。”

孝能“三立”

修福第一莫过于一个“孝”字。他说40岁以后感悟颇多,比如,“你如果真的要有福报,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如果这桩事情做不好,所有的运气都会舍你而去。不管你有多大的聪明能耐,运气一定会走下坡路,就算你表明很风光,内心也会很矛盾,很不安,很虚软。我觉得现代人一定要体会到,人不只是追求外在的物质生活,只有内在的心安、自得,自足才是人生不断要追求的目标。”

孔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李金友认为,孝悌是立家,立国之本。“一个家庭如果有孝有悌,家庭会兴盛;每一个家庭都兴盛的话,族群就会兴盛了;族群兴盛就是社会兴盛;社会兴盛,国家就富强了。反之,如果不孝不悌,所有的家庭都是破碎的,整天都是吵闹的,争家产的,这个国家,社会都由这样破碎的家庭组成,那不就是一个破碎的国家吗?”

他也将孝悌作为立业之本。在企业用人方面,李金友非常重视员工是否孝敬父母,对家庭是否有责任心,并将此作为人才提拔的首要条件。“《礼运大同篇》里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我们选贤选能,就是依据于此。选贤是指人品最重要,一个人如果连他的父母都不孝,那还能够期望他忠于朋友,忠于公司吗?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在判断一个人的人品时,首要就看他对父母有没有孝顺之心。”

李金友解释道:“当然孝顺父母很多人也有各种不同的标准,有些人给了父母一些钱,有些人给了父母其他一些什么,要如何遴选其实很难。虽然难,我们开始实施时还是希望透过旁敲侧击来了解这个人是否孝顺,但弘扬孝道确实应当成为当前第一要务。”

他诉说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案例。曾有一位高阶干部偷了公司的钱,结果被抓到,李金友并没有一味指责,相反一番语重心长的开导彻底改变了他人生的走向。我问他是不是很不孝顺父母,怎么会搞到经济状况这么糟糕,他承认了。那我说很简单,你今天赶快回去,向父母道歉忏悔,把家庭关系搞好。我边讲,他就在我面前痛哭流涕。当然我们给了他一个机会,没有报警,后来他也离开了公司。多年之后,这位曾一度失足的员工跑来感谢李金友。他说自己已然成为了“拿督”(马来西亚对贡献突出者的颁授的一种爵位)。如果当日没有彻底明理,及时修补孝道,他就准备自寻短见了。因为那个时候他凡事都不顺,做什么总是有阻碍,殊不知是孝道上的缺失。

“公司是尽量去弘扬孝道,现在我发现,当员工知道老板注重孝道的时候,只要请假时被问到干什么,他都总是回答说回去帮父母办什么事情,每个人在我面前都是一个孝子了。”但李金友认为,对于孝顺这件事永远都是不足的,如果心里觉得自己孝顺,说明孝还没有到极处。“公司需要很有智慧的人来出谋划策,智慧与能力也都很重要,但孝顺之风一定要弘扬。当然很多人会装作很孝顺,把它当成是升迁的途径,以前也有这种情况发生,但我们会尽量避免。”

于是更为善巧方便的方法是,原来李金友将选孝作为公司招聘的第一标准,现在即使有可能不孝也可以请,请进来之后再教育,让他由不孝转为孝。“这是我们现在的思维,跟一开始请人选孝不同,如果不孝进来也不要紧。我们会劝诫他,如果不孝不但你会糟糕,我也会糟糕,还是改吧。并且强调马上改,马上得利。”

对于中华文化的倡导作为企业价值核心,一直渗透于李金友的管理哲学中,而时时内省的精神又总能使他内观自身,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应该说有很多地方我们还有待改善,比如我们这边有开船的员工,可是他们的文化水平都很低,没有很好的一套系统去教化他们,如何给予这批中下底层的劳动者以中华文化的灌输,我觉得这是我的一大难题,现在还没有做好。”

“一日克己复礼,谓之仁”,这是孔子给我们的教导,“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比较注重在企业里边,不论发生什么都先修正自己,公司有什么不足之处,我都会觉得首先是领导人的素质出了问题,我是以这种观念来面对企业里的一切问题。”

李金友说,有组织就有问题,当员工只有五六个的时候管理相对简单,但员工达到几千人时,问题也就随之而生。“现在很多人只看阴暗面,看到许多社会弊病,其实为什么不多关注光明面?人就是这样,需要时刻修正自己,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接受教育,就容易退转。我们要不断教育员工正确的价值观,给予员工不断地熏陶。”

“做生意不能唯利是图。”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我的社会关系,我可以到很多国家搞赌场,可是这些事情我不能做,底下员工也知道不能做,我们一定要做有教育意义的事情,并且不能停止。我很担心有人把我们作为落实传统文化的榜样。要知道唐朝时盛行的《群书治要》,但经过一段时间稍一忽视,便后继无人了。所以教育一刻也不能停。

在李金友看来,要把企业教育做好要分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领导人,比如我现在要退下来选接班人很重要。第二个层次是中层管理者,要鼓励他们上中华文化课。第三层次的人是最容易教的。家贫出孝子,就好像今天非洲儿童背《弟子规》,《三字经》背得这么好,因为他们穷到没有饭吃了,就知道人生疾苦。现在社会如果真的要改革,要有针对那些劳动者最简单易学的教义,太深奥不好理解,然后用最最简单最易接受的方式来教化他们。现在我们经营企业真是要把重点放在低收入者身上,让他们去接触传统文化很重要,可是恰恰这方面做得很不够。所以,我也不敢说公司可以做人家的榜样,只是觉得自己这十年应该没有大过,但提到公司还不敢说。”

教育为“本”

孔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种风气影响到政治上去,就是从政了,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参与政治呢?李金友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太下”的实政还落实于马来西亚中华文化交流中心的公益建设,他一再强调,落实教育最为重要。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交流中心成立至今已经有两年多。李金友有位德教社的朋友,也在弘扬中华文化,他有一个妹婿来中心上过课。“我不认识他,他本来抽烟、喝酒,他说上了课之后便主动回去向父母道歉,并向岳父岳母道歉,现在整个家庭非常幸福。晚上他也不去喝酒了,跟孩子的关系现在也都很好了。我听了心里非常高兴。”

另一个案例是关于马来西亚的校长。“校长始终是在教育最前线,因为这个中心我们互相结缘,也做了很多培训,因而我们在近两年时间里也得到了很大成效,很大的回馈。现在有些家长来告诉我,他的孩子要送去学校的时候就先问学校有没有教《弟子规》,父母都知道读《弟子规》对家庭,对孩子好。这些都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成效。”

李金友希望这个中华文化交流中心在马来西亚能成为一股清流,“我们要让这个清流有很多支流流向每个人,如甘风雨露,可以滋润越多的人越好。”

猜你喜欢

福报利己中华文化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知福与知祸
概念辨析、条分缕析论述文走向“深刻”的策略路径
“有损福报”能否吓退违法行为?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7条让生命更美好的真理
创业观念:利他主义
什么是科学的革命人生观?/“在利他中利己在利己中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