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2013-04-22何宏涛
何宏涛
摘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的实质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核心是创新精神的培养,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角色、课堂教学的模式均要发生变化.教师要变成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改变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角色的课堂模式.下面我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精神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成了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其主要特点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这样的教学活动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也不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要求,这就迫使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迅速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把自己和学生都融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将教学模式转变为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1.巧妙导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奋进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时,这样设计导课:有一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由2个分裂成4个,由4个分裂成8个,……,试问1个这样的细胞经过第n次的分裂后,细胞的个数是多少?这就比开门见山或单刀直入开课要引人入胜,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解决中来.学生能迅速地列出这样一组数据:2,4,8,16,32,……,如何得到第n次的分裂后的数值呢?教师只要加以引导,学生就可以发现: 2=2×1,4=2×2,8=2×2×2,16=2×2×2×2,32=2×2×2×2×2,……,2n=2×2×…×2(n个2相乘),达到了导入新课的目的.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观察、猜测、论证都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的有效途径.
2.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有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但由于时间或课程容量的关系,在学生正在兴致盎然地讨论时突然叫停,然后抽查1~2个小组,就匆匆的将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实际上没有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发展历程,这就是“穿新鞋走老路”,是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扼杀.我们提倡的是:学生探索(观察、实验、想象),学生探究(推理、运算、表述),学生总结(抽象、概况、推广).这样就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比如,在进行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时:在同一三角形中,两条边相等,则两个边的对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如,等腰直角三是等角对等边的逆定理.如图1,在△ABC中,AB=AC,求证:∠B=∠C . 学生可能作AD平分∠BAC,也可能作AD⊥BC于D,也可能作△ABC中线AD交BC于点D,通过寻找条件,证明△ABD与△ACD全等.通过学生自己或小组的活动获得上述知识,既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又能了解、掌握知识产生的发展历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巧妙提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的提问,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某个问题的掌握、理解情况,如果用现成的结论进行提问,学生回答的正确、整齐,但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叙述方式,或稍加引申,学生可能一下回答不上来,这时教师要留下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加以引导,就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巩固练习作业设计上要体现创新精神
每堂数学课后,教师都会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和课外作业,我们一定要把练习和作业看作是课堂的延续、引申,在布置练习、作业时一定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题目,要进行适度的引申.如,在教授完“有理数的乘方”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道这样的题目:1张0.3毫米厚的纸,经过多次的折叠,会不会比珠穆朗玛峰高?引起学生的质疑,学生就会进行探讨,而创新恰巧是从怀疑开始的,这样在学生不知不觉时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新课程资料汇编.陕西省教育学会小学管理研究会.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初级中学 (7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