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内河航运,航道亟需跟上节奏。
2013-04-20陈楠枰
发展内河航运,航道亟需跟上节奏。
赣江,在赣州由章江、贡水汇合而成,南北流贯江西,是长江第七大支流。
水路交通唱主角的唐宋时期,赣江源头——赣州沟通起“海上丝绸之路”,“承南起北,呼东应西,北望中州,南抚百越”,被颂为“岭北大郡”,成为全国36大城市和44大经济中心之一。
直到近现代,随着海运发展和京广铁路开通,内河水运日渐式微。优越的水运条件终因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投入不足,而愈显颓态。
当代,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经历多年高速增长后,承受着资源和环境等要素瓶颈制约的特点,水运在环境、能源、土地资源等各方面综合优势再次凸显。成本低、效益高、运能大、能耗少、污染轻、占地少……
人们再次意识到,内河航运建设既应当是一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更将成为未来城市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储备。
2012年7月6日,江西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赣江航道建设,结合梯级开发,尽早实现赣州—吉安—峡江三级通航,加快建设赣州港,2017年前建成水西综合货运码头,抓紧开展赣粤运河工程规划研究工作。
实现赣州航道三级通航目标,万安水库的运行水位和航道状况成为打通赣江中下游航道的碍航瓶颈。
据赣州市港航管理处工作人员透露,尽管万安电站常年回水区60公里基本达到通航1000吨级船舶的三级航道标准,但由于赣州港处于万安水库尾端回水变动段,港区航道淤积,通航等级下降,致使原有码头泊位的靠泊能力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中上游水上货物运输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为杜绝“行一堵二”
现象发生,除疏通航道淤积外,“改建船闸”亦是国内处理航道不畅问题的又一解决办法。毕竟,被航道船闸“卡”在水路上可不似路上堵车,几个小时忍忍就能疏通好。“过闸慢的话,难说一个多月都要等在水上。”
当沿海大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越来越多的材料物资需要由内河航运进入沿海,通航能力的提升,带来的是运能和效益的提高。
但,“当船闸设施渐渐无法跟上船舶大型化的脚步,急剧增长的运力与通过量偏小之间又极易造成阶段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