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强心针下,积弱未必能速强

2013-04-20陈楠枰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3年7期
关键词:国省道国省赣州

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强心针下,积弱未必能速强

如果说“十一五”是高速公路发展的黄金期,那么,“十二五”就是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的春天。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力度,力争县县通国道,重点推进通县二级公路建设”。

而根据赣州市交通振兴发展规划,2012-2020年,赣州市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里程将达3540公里,其中,升一级改造1190公里,升二级改造1150公里,路面重建1200公里,完成1016公里省道升国道任务,实现县县通国道目标。

多项叠加机遇下,仅今年上半年,赣州市交通运输局就已共向上争取资金高达近50亿元,其中,在年初争取286公里国省道公路建设计划基础上,今年5月又争取水毁修复和养护大中修项目3个,总里程485公里,投资总额4.6亿元,省下拨补助资金是2011、2012年两年总和3倍,创下近10年来的新高。

然而,积弱近百年的赣州交通,在政策强心针下,迎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伴随机遇接踵而至的“副作用”。

国家节奏,想要跟上不容易!

2013年起,交通运输部对赣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执行西部大开发补助政策,省交通运输厅也对赣州市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按照西部标准给予补助。

国道升一级项目、二级公路改造和县道改造升三级项目补助上扬力度相当可观。

然而,高速度的国家节奏下,地方配套“想要跟上并不容易”。

根据近年来赣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情况看,改造升一级公路投资平均1500万元/公里、改造升二级公路投资平均800万元/公里。

若要完成交通振兴发展规划中所提出“完成一级公路改造1190公里、二级公路改造1150公里,路面重建1120公里”的目标,总投资约需312亿元。

“如执行西部大开发资金补助政策,赣州约能为以上项目争取上级补助约158亿元,地方自筹配套仍需约达154亿元。每年均高达近20亿元之多。”

农村公路方面,根据“2020年前要实现25户以上人口自然村通水泥路”的目标,经调查,全市大约有18000公里建设任务。“市、县分别需要2万元/公里的配套补助,共6.8亿元,每年约0.85亿元。”

如何解决赣州交通建设面临的巨额地方配套资金问题,成为摆在朱洪波面前的一大难题。

同时,受银行信贷审批趋紧、用地审批难度加大、用地指标不到位、征地拆迁难等诸多因素影响,交通振兴项目建设实施受到相应制约。

朱洪波表示,在未来工作中,将紧紧围绕“把赣州建成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推进,着力构建大枢纽、建设大通道、繁荣大流通,全面推进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努力把赣州建成全国革命老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示范区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全面提升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交通支撑保障水平。

继续加大与部、省的汇报对接力度,争取持续且力度加大的交通建设政策和资金支持,着力将赣州振兴发展的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根据省政府出台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意见,结合赣州实际,制定出台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政策措施,为下一步加快赣州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创造条件。着力加快推进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评审批复,做好与国家和省相关规划衔接对应工作,力争让更多的交通发展项目进入国家规划,得到贯彻实施。继续加大项目编报工作力度,不断扩大交通项目储备库,为加快交通建设夯实基础。

大力推进黄金机场改扩建、寻全高速公路、兴赣高速公路、南昌至宁都高速公路、宁都-于都-安远-定南高速公路、“三南”大道、陡水湖环湖旅游扶贫公路等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以323、206国道路面重建项目为主的国省道改造项目进度,加快农村公路改造、危桥改造等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推进以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新建点外接道路为主的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交通项目建设任务。

旧债难清,搁下重壳方能再上路。

2002年,江西省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正式铺开,所辖9个市公路分局的人财物整体下放、国省公路和县乡公路的建管养责任下放、债务全部下放。

作为试点城市,赣州地区交通建设率先失去省里即将倾斜的资金扶持。而在随后的公路建设中,各相关县(市、区)政府财政本就极为困难,公路建设配套少,交通投入更为有限。

市本级负担过重,且都在交通规费中安排支出,严重制约全市国省道干线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国省道建设欠帐巨大”成为赣州交通新的历史遗留问题。

据了解,“十五”、“十一五”期间,赣州地区国省道干线公路建设虽取得优异成绩,但同时也背负数十亿元债务。

赣州宏泰公司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赣州市委、市政府变革公路体制的产物,仅成立之初,公司就承担了往年公路建设债务近20亿元。

“特别是到2015年中央财政债务补助全部到位后,赣州全区的高速公路建设基本告一段落,宏泰没有了高速公路建设期的税收返还收入,此后的银行贷款债务的还本付息没有了资金来源,偿还将更加困难!”

交通扶贫,不能光靠国家拨款!

人们常说:“好事多磨。”但是,就交通建设发展而言,即便盼来了建设“大赣南梦”的好政策和强补贴,公路建设资金瓶颈若难突破,地方资金配套难到位,好事又能经起几回磨?

公路、桥梁、港口的资金投入动辄数亿乃至数十亿元,但投资回收却要熬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漫长周期。交通需求及建设资金需求与日俱增的今天,仅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和交通规费补充,已远不能满足建设需求增长。

受燃油税改革和国家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政策等影响,近年来,赣州地区传统的普通公路建设投融资渠道受到严重冲击,普通公路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收窄、资金缺口进一步扩大等问题日益突出。

交通扶贫,经济振兴,不能光靠国家拨款!

交通建设资金除了财政资金和专项建设资金外,还需要通过市场进行融资,市场中是否有可供筹集的资金?如何以最小的成本筹集到最多的资金?

如何创新赣州普通公路融资模式和建设模式,拓宽市场融资渠道,加强建设市场管理,保证赣州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在新形势下,以什么样的姿态、用什么样的手段、如何筹集到更多的建设资金?值得深思。

为此,赣州市交通运输局探索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一是加大公共财政对普通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国省干线公路是覆盖范围最广、提供服务最普遍、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当地交通的便捷、投资硬环境的改善、公路沿线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沿线土地增值、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等。因此,赣州市交通运输局积极争取市、县两级财政对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的支持,还原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的“公益性”和“社会性”。

二是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巧借外力谋发展,依靠财政资金转向市场融资,策划、整合、包装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出台系列相关优惠政策,以BT、BOT方式,吸引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推广“以地换路”模式。2012年5月市政府出台“国省干线公路需改造建设的沿线县(市、区)政府在规划范围内提供与公路改造建设(剔除上级补助和土石方配套款)相等量的土地注入宏泰公司”等政策,以S219线小坌至安远龙布公路改造项目为试点,县城规划范围内落实35.5亩土地通过拍卖注入宏泰,通过土地融资于今年八月将工程开工,探索“以地换路”模式迈出坚实步伐。

赣州交通建设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在特区式、引爆式的多项叠加政策扶持下,强心针未必能让积弱的赣州交通速强。唯有将主管部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寓于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之中,政策机遇才能变成发展的推进器。

猜你喜欢

国省道国省赣州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四川省建立国省重点项目根治欠薪“挂联包片”制度
国省干线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探究
山东国省道改扩建大中修资金绩效评价研究
排水沥青路面在国省干道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国省道公路改建工程设计要点简析
关于国省道干线公路软地基处理的要点分析
关于宣城市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定期检查的几点认识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