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的资源开发战略
2013-04-20任肖嫦
王 圣,任肖嫦
(1.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 青岛 266071;2.青岛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青岛 266107)
蓝色经济的资源开发战略
王 圣1,任肖嫦2
(1.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 青岛 266071;2.青岛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青岛 266107)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立足蓝色资源优势,推进传统领域集约发展;进一步用好蓝色资源优势,推进新兴领域快速发展;全方位拓展蓝色资源优势,推进强势领域高端发展;深层次放大蓝色资源优势,推进发展环境优化。全面提升蓝色资源利用水平,全方位发展蓝色经济。
蓝色经济;资源开发;战略
1 蓝色资源对蓝色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蓝色资源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以蓝色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环境的不破坏为原则,在符合现阶段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条件下,通过海洋的自我调节、自我维持,海洋所能够支持人口、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或限度。
蓝色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蓝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蓝色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因此,需要根据蓝色资源与环境的实际承载力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速度,力求沿海经济发展、资源配置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实现海洋生态的良性循环。
蓝色资源承载力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指蓝色资源环境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给与容纳能力,此为蓝色资源承载力的承压部分;二是指海洋人地系统内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能力,此为蓝色资源承载力的压力部分[2](图1)。
图1 蓝色资源承载力
20世纪开发海洋的热潮,使得我国近海区域的一些蓝色资源开发过度,环境遭到破坏,物种锐减,海洋污染逐年加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蓝色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海域的综合开发效益,难以持续利用。所以,在新时代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新型人海关系的概念,其实是一种互利互惠,共生共长的关系,人要尊重海洋,尊重自然,这样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永续发展。人类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积极优化海洋环境,保证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使海洋的生产力不断的提高。而蓝色资源承载力便提供了这样一种限度,即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海洋对人类及其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程度。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强调三大主题,即代际公平、区际公平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间的协调性,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对蓝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可以理解为蓝色资源的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以及人海关系的和谐发展[3]。
2 蓝色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
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承载力研究体系的框架,包括承载力的概念、研究方法模型量化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指标评估体系,形成一整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型并进行评价。
蓝色经济的发展运行是处于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之中,蓝色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数量较多,同时大部分又难以定量,这些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决策系统中很多因素之间的比较往往无法用定量的方式描述,此时需要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因此借助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将是明智的选择。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4]。
用AHP法确定各细化后的指标的权重,计算过程不再赘述。指标的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一致性检验表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合理性。指标筛选是一项复杂工作,目前筛选指标的方法主要有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本研究在参考相关蓝色资源和环境等方面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要求选取的指标不仅包括经济系统、资源环境系统的指标,还应包括社会系统的指标[5]。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之下,从蓝色资源供给能力 (B1)、蓝色经济发展能力 (B2)和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及保护(B3)3个方面,运用了理论分析及专家咨询法,共筛选出19个评价因子(表2)。蓝色资源承载力指标的权重排序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的指标评估方法的研究范围只包括人类生存环境复合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无法对流经整个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环境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估。评估方法的选择是一个主观需求与客观实际有机结合的过程,应选择一种可以最大限度满足研究目的的方法。各种评估方法之间都是优劣互检、各有所长的,目前还没有一种能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
3 沿海地区蓝色资源综合优势度比较研究
各个区域的蓝色资源的贫富、结构、分布与交通条件都会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蓝色资源在具有自然资源的一般特性的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对区域蓝色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非常显著的影响作用。
3.1 地区岸线资源及岸线系数比较
城市规划建设要从本城市自身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出发,根据本城市的实际情况来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切不可照搬照抄。同时要构建多层次的生态资产体系,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海岸线是蓝色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蓝色经济主要是通过海岸线向海洋延伸展开的,因此海岸线的长度对海洋开发利用的规模具有重要影响作用[6]。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大陆岸线长为18 000 km,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陆地总面积占全国的13%,约为123万km2,我国整体的平均岸线系数为0.014 4。通过进一步研究我国各沿海地区大陆海岸线长度,以及各自岸线系数值等 (表3),以反映不同地区发展蓝色经济的资源基础。
表2 海洋资源评价指标层次结构与指标权重值
表3 我国沿海地区海岸线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全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中,大陆海岸线长度最大的是广东,最短的是天津,前者是后者的20余倍,区域间差异较为明显,其中广东、山东、福建的海岸线资源优势较为突出;在岸线系数的分析中,各地区的差异仍然较为明显,海南省的数值最高,是全国平均值的3倍多,最低为河北省,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7,在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中,岸线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6个,分别是山东、上海、浙江、海南、福建和广东;而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市、自治区有5个,依次是辽宁、天津、江苏、广西、河北。
3.2 沿海地区海水可养殖面积比较
沿海的滩涂、浅海是沿海地区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资源,尤其是对海洋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地区海水可养殖面积是各地区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资源之一。截至2010年,我国沿海地区由滩涂、浅海、海湾所构成的海水可养殖面积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沿海地区海水可养殖面积
根据表4所示,我国滩涂、浅海资源较为突出的省、市依次为:广东、辽宁和山东,这3个地区滩涂、浅海资源的总和超过全国资源总量的70%以上,而资源量最低的上海市,滩涂、浅海资源较为匮乏,仅占全国总量的0.12%。
3.3 沿海地区港口资源比较
海洋交通运输业是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港口的建设,港口资源的大小决定了海洋运输业的生产能力,因此各沿海地区港口的资源量就成为区域海洋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2010年沿海地区规模以上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的码头长度,分析我国沿海地区的港口资源的分布情况(表5)。
表5 沿海地区港口资源情况
表5的数据显示,我国主要的港口资源集中于广东、浙江、上海,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也反映了这两个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核心地位,体现了这两个地区在海洋交通运输业中的巨大优势。
3.4 沿海地区海岛资源比较
近年来,随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的出台,我国对海岛的开发与保护愈加重视,各地区都把对海岛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作为蓝色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在沿海地区所辖海域内的海岛也就成为蓝色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自然资源。本研究选择面积大于500 km2的海岛作为统计各地区海岛资源的指标,通过整理各地区海岛的个数对我国沿海地区的海岛资源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表6)。
表6 沿海地区海岛资源情况
表6显示,浙江省是我国海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其面积大于500 km2的海岛的个数占到全国总数的43.4%,其次是福建省,总数为1 546个,占到全国总数的21.9%,因此,这两个地区在今后蓝色经济的海岛开发中占有较为明显的资源优势。
4 推进我国蓝色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战略思路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这些资源对于促进山东省经济发展有重要价值,对于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开发利用好海洋资源,促进海洋资源价值的实现和提高,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7]。
要加强海洋资源综合管理,实现全面开发,强化海洋与渔业厅、局的功能和职能,加强与其他涉海部门的联系。逐步使农业、渔业、资源、能源、运输、航运、旅游,尤其是财政部门参与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中来,实现范围广泛的水平综合。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把开发、保护纳入一个整体同步进行,并根据不同的海域和海洋资源分布情况,划分为重点防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和重点开发区,分别赋予不同内容,实施全面开发与综合治理的策略,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海域治理融为一体,实现开发与保护的良性循环。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还要注重协调性,一方面海洋资源的利用应与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保持协调与和谐,表现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另一方面,也要保障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协调,不能为了短期利益的极大化而涸泽而渔;另外,也要实现陆地系统与海洋系统以及各种利益之间的协调。
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注重科学性,结合海洋资源的特性,充分挖掘和发挥其价值内涵,努力实现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价值最大化。对海洋资源开发的效率越高,其经济发展程度也就越高,该地区的经济总量和质量都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所以,在开发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高效开发原则。对于近海地区而言,高效开发海洋资源的一个重要策略是选择好地区的主导产业,尤其是要提高各个海洋产业中的科技含量。高效开发有利于维护当代人之间与世代人之间对海洋环境资源选择机会的公平性,通过高效开发,可以减少对其他环境资源产生的削弱或危害,从而增强海洋资源开发的公平性。
[1] 杨勇.简论资源、环境与经济间可持续发展关系[J].云南地质,2003,22(1):121-128.
[2] 牛波涛.资源与环境约束下山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3] 张晓.中国环境政策的总体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1999(3):88-99.
[4] 翁立新,徐丛春.海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海洋通报,2008(2):65-72.
[5] 刘蕊.海洋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5):6-9.
[6] 林强.蓝色经济与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0.
[7] 雷仲敏,左言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探索[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3):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