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势头难遏止
2013-04-20盖东海
土壤污染势头难遏止
1.5亿亩耕地受重金属污染,每年减产100亿公斤粮食
由于难以遏止土壤污染加剧的势头,国家层面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系的时间表被迫推迟至2020年。
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使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然而,早在几年前,国家环境保护部就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土壤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但由于全国范围土壤退化状况日趋严重,所有的土壤“疾病”都在各地大量存在,土壤污染上升势头不减。
1.5亿亩耕地受重金属污染
目前,我国的土壤环境状况到底如何?
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该部2006~2010年组织开展的土壤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局部或区域性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现象。工业“三废”排放,各种农用化学品使用,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污染物通过大气﹑水体进入土壤,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长期累积,致使局部地区土壤污染负荷不断加大。
环保部文件显示,在对我国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时发现,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调查显示,华南地区部分城市有50%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
国土资源部此前表示,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约有1.5亿亩,此外,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据环保部介绍,因重金属造成的水源和土壤污染已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百姓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陈志群证实,由于农药﹑化肥和工业污染,我国粮食每年减产100亿公斤。
土壤污染治理乏术
“目前中国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在土壤污染的治理上确实存在困局。”北京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彭应登认为,目前我国极度缺失支撑土壤污染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土壤污染治理陷入困局不足为奇。
目前土壤污染的困局,首要体现为在其治理愈加紧迫的情况下,却一直“治理乏术”。同其他环境污染一样,土壤污染同样陷入了一种“越污染,越治理;越治理,越污染”的恶性循环。
“我觉得,不是‘越污染,越治理;越治理,越污染’,而是环境污染具有的长期性﹑潜伏性﹑累积性和传递性。一些污染至少会有20年以上的潜伏期,过去积累的污染经过长期的潜伏和积累,几十年后会爆发,我国当前的营养盐富营养化污染就是这样的例子。”中国土壤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认为,现在很多污染治理,还没有切断污染源,就污染事件处理污染,表面的治理治标不治本,这是许多污染得不到解决的根源。
彭应登认为,造成土壤污染治理困局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缺乏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的立法。由于缺乏土壤环境保护法,企业对土壤污染没有修复和赔偿的义务约束,所以很难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其二是只看到了农业污染土壤的问题,而工业活动引起的土壤污染问题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其实,工业活动是加重土壤复合型污染的主因。其三是缺乏土壤污染控制标准与土壤修复标准。
不应盲目追求GDP
“环境问题在我国正处于大规模扩散中。因此,如果只强调发展,不考虑环境的风险,这是对资源和环境的掠夺。科学发展,应先有规划,后有发展。不能盲目追求GDP。”潘根兴说。
潘根兴认为,环境保护在发达国家是任何发展项目所必须考虑的背景问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很多规划,有规定的发展指标,各种改革和政策措施十分强劲,因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对环境污染问题缺乏明确的规划,特别是产业发展缺乏对当地环境可能影响的多效应和长期效应的评估。
例如,当前正处于产业带向中西部转移阶段,一些中西部省份正在快速崛起,但很少有对当地环境容量和环保的规划,一些村镇正在无选择地承接东部转移的产业,一些高污染产业正在由东部向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土壤质量差,环境容量其实比大部分东部地区低,这是十分危险的。
彭应登建议,我国的土壤污染涉及范围广,治理难度大,需要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克服片面追求GDP的冲动,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行政引导与管理,强调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利用土地资源时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注意对土壤资源环境的保护,维护土壤自身的自净和修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