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3-01-28工业与公共设施清洁编辑部
卷首语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发言人傅莹表示,她每天拉开窗帘都要看一下当天有没有雾霾,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可观成就同时,也付出了沉重、高昂的环境代价。
环境污染不停地亮起“红灯”,这是中国社会在2013年甫一开年即遇到的棘手命题。中国的环境污染,从个案、从局部,已上升为一个全局性的问题。雾霾天气的不断出现,让人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确已经到了一个非转型不可的阶段。
这样的图景,伦敦曾出现,洛杉矶也出现过。雾霾下的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要城市曾有过的情景并无二致。程度越来越深的工业化,加上汽车驶入千家万户,这是空气污染最重要的成因之一。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升级滞后的油品、城市建设中的大量扬尘等,都是空气污染的“罪魁”。
在雾锁中国的日子里,国际媒体很关注,但在惊呼状况糟糕的同时,多数外媒也表现出了某种理解。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走得并不轻松。一个曾经积弱积贫的国家,渴望抓住发展机遇,渴望在经济发展方面有更好的表现,其结果是经济总量固然是达到了全球第二名,但环境成本过大、资源耗竭得厉害。
这自然是有些透支的发展,也是一种不够平衡的发展。在未来治理环境的征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应该是“平衡”。一个美丽的中国,首先必须是一个平衡的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必须实现平衡;个人生活、消费方式与环境保护之间必须实现平衡。延伸来看,环境保护无国界,环保事业属于全人类的管辖范畴。在国际社会中,所谓国家利益和全球共同的环境利益之间也要实现平衡。
谈论今日中国的环境问题,至少有三点是明确的。其一,环境污染的现状,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现象,是发展中的问题;其二,环境的治理,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系统的方案,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三,对于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要有信心。
说到底,未来的中国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其核心是要把经济发展与环保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发展进入转型的轨道,把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从平衡中国到美丽中国,这是一条艰难之路,也是一条充满希望之路。
工业与公共设施清洁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