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子山煤矿综放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技术应用研究

2013-04-20翟茂兵

中国煤炭 2013年2期
关键词:漏风采空区灌浆

翟茂兵

(大同煤矿集团挖金湾煤业有限公司,山西省大同市,037042)

1 燕子山煤矿8901综放面发火情况及原因分析

同煤集团燕子山煤矿14-2#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发火期3~6个月,该煤层901盘区8901综放面为U 型通风系统,采用后退式回采,工作面风量1200m3/min。工作面倾斜长150m,走向长900m。煤厚平均9.8m,煤层倾角7~9°。工作面上覆12#煤层309盘区采空区。

8901综放面顶板初次垮落后,发现进风量和回风量相差150 m3/min,工作面上隅角CO 浓度为0.0015%,回风流中CO 浓度0.0005%。当工作面回采将近80m 时,工作面上隅角CO 浓度高达0.045%,回风流中CO 浓度达0.015%,回风流温度由22℃上升至42℃,并且进风巷道出现微风,回风巷风量为700 m3/min,采空区内CO 最高浓度达到0.15%。

通过安装在12#煤层和14-2#煤层封闭的采空区内的束管监测系统发现,12#煤层8910 采空区内的煤炭发生了自燃。由于8901工作面上覆为12#煤层8910采空区,两工作面的层间距仅为2~5m,导致8901综放面顶板全部垮落后8910采空区内的CO 气体大量下泄。另外通过示踪技术检测发现12#煤层8910采空区已与小煤窑采空区塌通,造成8901采空区外部漏风严重,导致8901综放面采空区内煤炭自燃,产生大量CO。

由于8901采空区气体成分及浓度变化不定,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气体成分有CO、C2H4、C2H2(C2H2间歇出现)等,各气体浓度时高时低。因此,可以采用CO、C2H4及C2H23个指标综合地将采空区自燃划分为3 个阶段:出现0.0001%级的CO 时为缓慢氧化阶段;出现0.0001%级的CO和C2H4时为加速氧化阶段;出现0.0001%级的CO、C2H4和C2H2时为剧烈氧化阶段,此时即将出现明火,工作面处于危险状态。据此可知,8901综放面在回采期间采空区之所以间歇地涌出C2H2,且各指标气体浓度时高时低,就是由于反复出现明火所致。

2 8901综放面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

2.1 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

8901综放面均压通风系统见图1。在进风巷均压硐室内按通风设施建筑标准砌建一道0.5m厚的隔离墙,在墙体上距顶板0.5 m 的中间位置安装两直径为0.78 m 的铁风筒。在隔离墙前3~6 m处砌建通风机稳装平台,再在平台上并排放置2台2×55kW 均压通风机,两台通风机通过特制导风筒相连接 (1台运转、1台备用)。在进风巷内均压硐室之间砌建两道均压风门。在回风巷内距回风绕道口以里10m 处砌建两道均压调节风门。在均压风门和均压调节上分别安装一套水柱计和乳胶管,观测压力变化情况。

图1 均压通风系统示意图

2.2 封堵采空区外部漏风技术

由于工作面采空区进风侧是采空区漏风的主要通道,为减少此处漏风,在工作面下隅角挂风帘,以改变此处风流方向和增加进风通道阻力,减少采空区漏风。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负责风帘管理。工作面回风巷是氮气必流经的通道,氮气注入采空区后在区内扩散,惰化氧化带,然后大部分从回风巷流出。但如果此通道太畅通,必然造成氮气在区内扩散速度加快,不利于采空区惰化。因此,对回风巷道顶板应该强制放顶,用矸石堵塞采空区回风侧。

根据12#煤层采空区与小煤窑破坏区的连通情况,对周边小煤窑采掘情况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研究,决定有针对性地对有关小煤窑的巷道进行封堵。同时对901盘区内的相邻采空区防火密闭进行了加固喷浆。

2.3 采空区注氮技术

在8901工作面进风巷外侧巷帮敷设无缝钢管,并埋入采空区内,管路采用法兰盘连接,每隔一定距离预设氮气释放口,其位置高于煤层底板200~300mm,并采用石块或木垛加以妥善保护以免孔口堵塞。为控制注氮地点,提高注氮效果,采用拉管移动式注氮方式,利用回柱绞车将埋管向外牵引,埋管移动周期与工作面推进速度保持同步,使注氮孔始终在采空区氧化带内注入氮气。通过氮气的注入,降低了8901采空区内的氧气浓度,对采空区内煤炭自燃起到了很好的抑制效果。

2.4 新型材料封堵技术

8901综放面设备撤退完毕后,采用马立散和罗克休等新型材料封闭采空区。首先在巷道内砌建两层厚度分别为0.75m 的砖墙,两层墙中间间隔0.3m,并向内灌注罗克休加固材料。然后在密闭墙周边打钻孔,灌注马立散,将顶板裂隙充填严密。最后对密闭墙及裙边进行喷浆,喷浆厚度不小于150mm。

2.5 地面集中灌浆防灭火技术

8901采空区封闭后,经过一段时间,通过观测孔检查采空区内CO 浓度达0.6%,说明煤炭又发生复燃。利用红外热像探测仪和采空区标志性气体浓度分析查找火源位置。火源位置确定后,在地面建立集中灌浆系统,从地面直接向火源区域打钻孔,对其进行黄泥灌浆。

3 8901综放面综合防灭火措施效果分析

通过采取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燕子山煤矿的外部漏风量和8901综放面采空区漏风量大幅减小,采空区煤炭自燃得到了有效遏制。

3.1 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

均压系统启动前,以相邻封闭的8903采空区密闭墙内外压差数据作为8901综放面均压系统启用后压力数据的参考,8903防火密闭墙内外压差为3.5Pa。8901综放面均压系统启用后,工作面与盘区巷道的压差为3.4~3.6Pa,采空区的漏风由原来的150m3/min降至20m3/min,CO 浓度由原来最高的0.0015%降为0.000015%。通过采用均压措施,使工作面内保持了足够的风压,有效地避免采空区漏风进入工作面,抑制了CO 等有害气体的下泄,为安全回采提供了有利保障。

3.2 封堵采空区外部漏风技术

本措施实施完毕后,对12#煤层采空区CO 气体的外泄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了8901综放面采空区的外部漏风,14-2#煤层901盘区进回风差由原来360m3/min减小到120m3/min。

3.3 采空区注氮技术

通过对工作面实施采空区注氮技术措施前后工作面上隅角CO 浓度的实测数据比对分析,发现在8901综放面实施该措施后,工作面上隅角CO 浓度始终保持在0.000015%以下。因此,采空区注氮技术可以起到较好的防灭火效果。

3.4 地面集中灌浆防灭火技术

通过对8901综放面相邻和上覆采空区气体浓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论证,大体确定了火源范围,对此范围进行了灌浆,将火源直接熄灭,彻底治理了CO 等有害气体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威胁,CO 浓度由最高时的0.0015%降至0。

综合防灭火技术的应用前后,8901 综放面上隅角各种气体变化情况见表1。从表1 中可以看出,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实施后,8901 综放面采空区煤炭自燃的各项指标气体的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上隅角温度也明显下降,说明采空区的煤炭自燃得到了有效遏制。

表1 8901综放面上隅角各种气体浓度变化情况

4 结论

(1)通过对燕子山煤矿8901综放面采空区自然发火情况分析可知:该工作面采空区外部漏风严重;采空区自然发火的指标性气体为CO、C2H4及C2H2;采空区自然发火分为3 个阶段:出现CO时的缓慢氧化阶段,出现CO 和C2H4时的加速氧化阶段,出现CO、C2H4和C2H2时的剧烈氧化阶段。

(2)根据8901综放面采空区自然发火原因及特点,采取了均压通风、封堵漏风、采空区注氮、新型材料封堵和地面集中灌浆相结合的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该技术措施实施后,8901 综放面采空区的漏风量由150m3/min降至20m3/min,CO 浓度由原来最高的0.0015%逐渐降至为0.000015%,工作面上隅角CO 浓度始终保持在0.000015%以下,工作面的采空区漏风和煤炭自燃都得到了有效治理,使得该工作面的120万t煤炭安全采出。

(3)综合防灭火技术在治理煤炭自燃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如缺乏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来准确查找煤炭自燃位置,目前部分防灭火材料腐蚀井下设备,危害工人健康、污染井下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主要研究安全、绿色、经济、高效的防灭火材料和设备。

[1] 胡社荣,蒋大成.煤层自燃灾害现状与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 (4)

[2] 王省身,张国枢.矿井火灾防治 [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3] 刘英学.清水灌注抑制易燃采空区遗煤氧化及自燃的机理研究与应用 [J].煤炭学报,2002 (3)

[4] 杨胜强,张人伟等.煤炭自燃及常用防灭火措施的阻燃机理分析 [J].煤炭学报,1998 (6)

[5] 余明高.中国煤炭防灭火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 (2)

[6] 秦波涛.防治煤炭自燃的三相泡沫理论与技术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5

[7] 陶明印,胡庆国.复采条件下防火方案实践与探索[J].中国煤炭,2008 (8)

猜你喜欢

漏风采空区灌浆
浅埋煤层采空区密闭漏风量测定研究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及防治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敦德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后采空区的治理
谷子灌浆期喷施硫酸锌增产
漏风的小棉袄
浅谈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烧结漏风率对利用系数影响关系的探讨
大面积超厚层灌浆料施工工艺
SF6示踪气体瞬时-连续联合释放法在工作面漏风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