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十年网球年终排名看世界优秀选手的形态特征及发展格局
2013-04-19李勇
李 勇
从近十年网球年终排名看世界优秀选手的形态特征及发展格局
李 勇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63700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统计的方法对2000年至2009年ATP、WTA单打年终排名前10名的世界优秀网球选手的身体形态、地域特征进行了剖析,得出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体重、BMI、地域等参数和世界网球竞技发展格局,归纳世界网球区域分布的规律,为了解世界网球竞技规律,提高中国网球竞技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竞技格局;网球;地域特征
世界网球年终排名实质上是世界网球选手的“浮动金榜”,它对职业网球运动员在世界网球比赛中所处的地位,不停地进行着名次排列。这种排名是通过电子计算机统计出来的,名次排列的方法是按照总的比赛得分数除以参加比赛的场次,以所得平均分值的方法来确定名次的先后。这种排名方法能有效地促使世界优秀选手参加各种级别的网球比赛,从而保证了这些国际比赛的高水平和对观众的吸引力。同时,世界许多著名球星也都把自己在国际网坛的排名位置视为是一种比奖金更有价值的荣誉。为此,他们力求在各种级别的国际比赛中打出好成绩,以向世界展现他们的运动技艺和风姿,同时“浮动金榜”上所产生的世界头号种子,确确实实是在各种国际比赛中拼出来的最高水平的世界球星。因此,本文选用近十年ATP、WTA单打年终排名前10名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近十年ATP、WTA单打年终排名前10名的世界优秀选手的身体形态、地域特征等进行研究分析,探寻网球发展的地域性特征及世界网坛的格局,对于促进我国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
2000年至2009年近十年ATP、WTA单打年终排名前10名的世界优秀网球选手。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2000年至2009年ATP、WTA单打年终排名前10名的世界优秀网球选手的相关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依据。
2.2 数理统计法
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本文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3 归纳法
运用归纳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分析
我们知道,网球运动是一种对运动员要求十分全面的一项运动,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高超的技术、战术和较强的心理素质之外,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也有较高的要求,BMI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均衡度的一个标准。表1和表2是对近十年单打年终排名前10名的世界优秀男子、女子网球运动员与中国国家队优秀网球队员的身体形态特征的统计表,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在1.85m,平均体重在79.26kg,而BMI在23.24,而由表2可知世界优秀女子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在1.77m,平均体重在63.86kg,而BMI的值在20.44。经过t检验可知,男子身高t=0.20>0.05,体重t=0.11>0.05,BMI的t=0.23>0.05,中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与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在身高、体重和BMI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说,形态特征不是导致中外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悬殊的原因;女子身高t=0.04<0.05,体重t=0.18>0.05,BMI的t=0.97>0.05,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除了在身高上与世界优秀女子运动员存在显著差异之外,在体重和BMI上都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说,身高可能是导致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悬殊的原因之一。
表1 近十年ATP单打年终排名前10名运动员与中国优秀男子运动员形态特征统计情况
表2 近十年WTA单打年终排名前10名运动员与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形态特征统计情况
(BMI= 体重(kg)/身高(m2))
3.2 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所属国家分布分析
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按近十年ATP、WTA单打年终排名前10名的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归属洲际为依据进行研究,讨论各区域领域内竞技实力的分布情况,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网坛高水平竞技能力明显的呈现地域性的分布,非衡结构的显著性非常明显。由表3可知,世界优秀男子选手中欧洲占据了61%,美洲占32%,大洋洲占7%。而世界上最著名的网球赛事就属四大网球公开赛,即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法国网球公开赛、美国网球公开赛和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在这四大网球公开赛中,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在英国举行,法国网球公开赛在法国举行,而英国和法国都属于欧洲,其中温网始于1877年,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法网始于1891年,至今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网球在欧洲有着深厚的传统和文化,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主要分布在欧洲,这与他们有着悠久的网球历史有很大的关系;而美国网球公开赛在美国举行,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在澳大利亚举行,这与世界优秀的男子网球运动员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我们从表4中也不难看出世界优秀女子运动员分布在欧洲和美洲的原因。欧洲和美洲几乎囊括了全部世界顶级选手,亚洲、非洲几乎为零,男子、女子都存在明显的非衡结构,尤其是女子,地域差异更为明显。
表3 近十年ATP单打年终排名前10名运动员所属洲际统计情况
表4 近十年WTA单打年终排名前10名运动员所属洲际统计情况
3.3 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所属国家分布分析
为了更清晰的说明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分布的非衡结构,我们按选手所属的国家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由图1和图2我们可以看到,网球运动发展到今天,仍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各大洲乃至一些国家拥有自己的强势项目。男子优秀运动员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西班牙、阿根廷、俄罗斯和瑞士等国家;而女子优秀运动员主要分布在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这与网球运动在欧美地区的普及有很大的关系,网球运动虽然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很高,但网球运动在欧美地区的普及面是其他项目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在美国,法国,英国、瑞典、西班牙和澳大利亚,据统计,到1983年,美国经常打网球的有4000多万人,其中青少年占2000多万人。至于网球场地,美国于1960年统计,仅加利福尼亚州的21所大学就有452片;另外11所美国大学有492片(包括室内65片),平均每所大学有40多片。人口只有600多万的瑞士,1971年有1384片网球场,到1980年增加到2589片。因此,这就不难解释图1和图2中网球优秀运动员主要分布在美国、俄罗斯、西班牙、瑞士等国家的原因了。
图1 近十年ATP单打前10名运动员所属国家统计情况
图2 近十年WTA单打前10名运动员所属国家统计情况
4 结 论
(1)近十年ATP单打年终排名前10名优秀网球运动员的身高在1.85m,体重在79.26kg,BMI值在23.24;近十年WTA单打年终排名前10名优秀网球运动员的身高平均在1.77m,体重在63.86kg,BMI值是20.44。而中国男子优秀网球运动员与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在形态特征上没有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形态特征不是导致中外男子网球悬殊的原因;中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除了在身高上与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存在显著差异之外,在体重和BMI上都无显著差异。
(2)世界网球运动发展存在明显的非衡结构。优秀男子运动员主要分布在欧洲和美洲;主要集中在美国和西班牙;而女子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俄罗斯。欧美两洲属网球高度发展区,世界网球发展程度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失衡结构。
[1] 陶志翔,等. 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
[2] 罗 智,甄志平. 第28届奥运会的区域竞技格局[J]. 体育学刊,2005(5).
[3] 李志伟,等. 世界田径的地域分布特征及成因初探. 四川体育科学,1998(4).
[4] 陶志翔. 主编,网球运动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Research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e International Outstanding Players Based on the World Tennis Annual Rankings of the Recent Ten Years
LI Yong
P.E. College of West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ichuan Nanchong, 637009,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akes the world ranking former 10 tennis athletes in 2000 to 2009 ATP, WTA year-end as research object By the use of literature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Form the physical configuration,Geographic feature and technique and tactics.The average height, Body weight,BMI,Geographic feature in the match and the world tennis development pattern are obtained. It is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tennis competition rule and improvmg the competitive level of tennis in china to provide reference.
Competitive structure;Tennis;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1007―6891(2013)05―0073―03
G845
A
201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