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产品形态的感性化设计研究

2013-04-18周晓成陈莎

江苏陶瓷 2013年5期
关键词:陶瓷产品茶壶触觉

周晓成 陈莎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合肥230088;山东莒县四中,山东日照276500)

0 引言

从时代背景而言,陶瓷产品的消费需求从大众功能化将渐渐转化为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情感化的消费行为,即陶瓷产品的“感性消费”:从哲学背景而言,对感性的考察由来已久,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对感性是非常重视的,康德的先验感性论是对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关于感性学说的继承和批判,黑格尔对感性确定性也有大量的论述;从文化背景而言,感性工学在设计界将过去难以量化、只能定性的、非理性无逻辑可言的感性反应,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加以量化,籍以发展新一代的设计技术和产品,配合我国设计产业发展方向,发现感性工学在设计领域运用具有潜在效益。所以以人类感性作为设计思考的出发点的感性化设计,有机会发现更多的创新点和设计界的新视角。

1 感性化设计的概念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阐释“感性”一词是指“属于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认识”。日本关于辞典《广辞苑》中对“感性”的定义为:感性指相应于外界刺激产生感觉、知觉的感觉器官的感受性,相对的日本古典文学中,应用感性二字的意指与心中深深受到感觉与感情词汇的意指相同。新村出编《店辞苑》对“感性”一词解释为:感觉能力、直观力和感受性,是人感受事物的能力,即基于人类身体的感觉而产生的情感冲动和欲求。”

近年来,“感性”一词在日本出现的频率还是很高的,其内涵包含着多层意义,它既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静态的“感性”是指人的感情,获得的某种印象;动态的“感性”是指人的认识心理活动,是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对未知的、多义的、不明确的信息从直觉到判断的过程。而感性化设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和心理意识的促使。首先,在国内外的陶瓷产品设计领域,“功能主义”产生的“合理意义”在做出具有深远意义的贡献后,目前已经逐渐被陶瓷产品设计中新的、深层次的理念所取代,开始注重人性化、个性化需求的陶瓷产品设计,建立人与陶瓷产品之间感性关系的设计理念正逐步得到世界的认同,这是时代所趋,更是设计的必然趋势;其次,人们的行为一般而言都带有目的性、需求性,即陶瓷产品感性需求消费产生的动机便是追求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而需求这一心理意识便成为感性消费的原因之一。

2 陶瓷产品形态的美感

“形态”主要包含了两层的内容:“形”是指物体长、宽、高比例及其透视缩形变化,是物化的、实在的或者硬性的,具体涵盖物体轮廓、明暗交界线、投影、转折等关系;“态”则是物体蕴涵的“神态”,是对人产生各种感情影响的形式内容,它是精神的、文化的、软性的和有生命力的,因此形态是物体“外形”与“神态”的结合。陶瓷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形式来呈现,也就必然呈现出一定的“形”、“态”,作为一个立体的造型形态,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既要创造一个美的外形,同时还赋予形体一个适合它的、美的神态,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而现代的陶瓷产品的形态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人类追求“道器并重”的内涵,把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器合二为一,陶瓷产品既是日常生活必需品,也可以作为情感寄托或承载物来加以表现,它们美化了环境,使得人们享受它带来的愉悦性。所以,陶瓷产品形态美感的存在是感性化设计进行的基础,感性化设计也已经成为一种需求,融入到陶瓷产品设计中,在产品可用性的基础上提高其美感,使“有魅力的产品更好用”,此种相辅相成的存在和发展是趋势,更是设计发展更新的需求。

3 感性化设计在陶瓷产品形态设计中的必要性

唐纳德·A·诺曼,一位享誉全球的认知心理学家,曾和设计师Michael Graves一起参加了一个收音机的节目,诺曼在节目中批评了Graves设计的一件作品“Rooster”茶壶,因为尽管它看上去很好看,却很难用,倒水时会有被烫伤的危险。此时,一位拥有“Rooster”茶壶的节目听众打电话说:“我喜爱我的茶壶。”他反驳说:“当我早晨醒来走进厨房泡茶时,它常使我微笑。”他的意思好像是:“有点难用又怎么样呢?只要小心点就可以了。它很可爱,它让我微笑。”茶壶给听众带来了快乐体验和愉悦感觉,是他一切认知和思维活动的起点。由此可见,感性化设计如此有趣,以至于让一位茶壶拥有者都会忽略它可用性不高的缺点。

虽然感性本身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素,它涉及到人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感性化设计也不能理性的命名其定义及范围,但陶瓷产品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对象,消费者和设计者主要在视觉和触觉上接触产品形态,我们便主要从人的视觉和触觉的角度探索性地研究陶瓷产品形态的感性化设计,从而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3.1 形态的视觉感性化设计

黑川雅之:“理性的智慧创造了20世纪,但情欲的感性将创造21世纪。”日本佳能公司综合设计中心所长酒井正明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身体感官进行创意设计的时代。”这些观点都表明感性设计、认知已经与生活相溶,通过对感性认知差异的研究,可以有针对性的在设计过程中融入感性的因素,使产品同人的各种感官和心理需求相协调,比如:产品愉悦人的感官,适应人的感性特质(嗜好、认知直觉、习惯)等。

艺术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造型,是为一定目的创制的结构,而陶瓷产品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部分,也是作为具有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造型而存在和被感知的。研究表明人们与外部世界沟通、感知造型的最重要通道也是视觉,人对外界的信息约有80%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得的,眼睛在人类知觉中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绘制草图、蓝图、结构图、效果图、制作模型到最终产品都离不开视觉,所以视觉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视觉感性化让消费者对陶瓷产品形态产生不同的感性认知,主要是通过造型、色彩、材料等这些要素相互的组合与协调获得,具体分析如下:

(1)视觉造型

造型是消费者接触产品的第一视觉刺激信号,因为消费者首先是用“眼睛”选择和决定购买商品的,不同的造型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心理视觉感受,消费者能够根据自我喜好而感受到从什么样的产品造型特征来体现自身的个性、修养等身份特征。例如:圆形和椭圆形能够显示包容,消费者则产生了完满、活泼、生动的视觉认知感受;对称或方形的硬朗与严谨,让消费者产生庄严、宁静、典雅、明快的视觉感性认知;曲线的流畅、柔美、潇洒,让消费者产生热烈、自然、自由、亲切的心理层面感性认知;而残缺、变异等造型手段的个性、前卫,让消费者产生视觉冲击力和前卫艺术感的感性认知层面。

(2)视觉色彩

心理学研究证明:消费者对不同色彩的认知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是消费者的“感性”在起主导作用,即感性认知的结果。色彩是传递产品信息最直接、最迅速、最富情感的手段,是最具感性特征的要素,往往起着先声夺人的视觉效果,它相对形态和材质来说更趋于感性化。人对不同的色彩的感性认知都会使人产生特定的情绪:暖色可以感受到兴奋;冷色感受到沉静、娴雅;华丽的颜色感受到灿烂辉煌、朝气蓬勃;高雅的颜色感受到朴素、洒脱。

在陶瓷产品的销售调查中发现:多数消费者都会购买以白色作为主调的餐具,因为洁白的颜色不仅能更好地衬托出食物的色泽,而且能给人以卫生、健康的感性认知,使人能够放心使用,增强食欲。

(3)视觉材质

陶瓷产品设计中,材质不仅保证了能维持产品功能的形态,而且材料会引起消费者在各种感官上的各种感受。当消费者用眼睛与事物形态表面的材料接触时,心理已经产生了对材质的感性认知,例如看到高反光的材质感觉高贵华丽;低反光的材质让人感觉古朴自然;玻璃让人感觉光滑、易破裂。

随着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许多消费者倾向于不同材料的结合,而陶瓷产品因为多种材料的介入,不仅能够使产品的功能能够更加合理,且形态也随之更加美观。芬兰的金枪鱼(Tonfisk)设计公司的“暖”系列茶具,设计者运用陶瓷本身的细腻特性和表现力,绝妙地加入原木的新元素,运用不同材质之间的结合充分发挥材料的特性,创新独特的扶握设计,紧实不易松动,同时解决了倒茶烫手的问题,搭配软木塞的壶盖,新颖且具有隔热效果,体现崇尚自然品位的设计精神,让消费者获得宁静舒心的感觉。

正如丹麦设计家克林特所说:“选择正确的材料,选择正确的方法来处理材质,才能塑造率真的美。”因此,在陶瓷产品形态设计中选择正确的材料和处理方法,才能建立情感关系及情感联想,满足消费者的感性需求。

3.2 形态的触觉感性化

经过视觉感性认知,便是触觉感性认知。消费者在与产品相互接触的刹那,会获得一种震撼的直接沟通,这种极其微妙、快乐的体验,弥补了视觉感性认知的不足:触觉不仅感受到产品造型的整体效果,同时也能感受到局部的形态特征。触觉感受器引起的感觉是非常准确的,灵敏度仅次于视觉,盲人则靠触觉来认识、联系外界,有相当高的准确性。

“如果说旧有的产品设计创意是以视觉要素的整合为中心,那么今后的产品设计创意发展方向就必须重视来自触觉、重量感及温度感等生理感官与产品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观点即是说:人类已经开创了由单纯的视觉时代转变到复合的触觉时代的新世纪,由于许多的高技术产品与使用者的身体密切接近,甚至朝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尤其要重视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生理感官产生的感性效应。当产品引起人体的触感,传遍人体全身,便可转变为人的整体感觉,由此可以看出触觉是研究感性认知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从触觉与功能、触觉与材料两个方面来分析触觉的感性化设计是可行的。

(1)触觉与功能

在陶瓷产品销售过程中,常常听到消费者谈论产品“手感不错,握着很舒适,釉面很光滑”等,此时的消费者是对产品使用触感持有舒适如意、兴奋愉快、感官快感等心理认知感受,是触觉感性化的体现。可以说在多数情形中,触觉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发挥,这更多地涉及到人机工学的范畴。人机工程学所提供的科学参数及有关感觉的资料为人的生理、心理创造舒适感、愉悦感,为向感性审美体验的转化提供积极而必要的条件,传统人机工学仅集中于用户与产品之间的物理性界面,而现在更需要研究的却是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感性、认知的关系。

恰当的人机工学设计不仅令人视觉舒适而且 “手感好”。在设计中常常通过恰当地处理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来体现产品的感性设计,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例如:茶壶的把手一般要能容下三个手指,端起来才合适,茶杯容量较小(200ml左右),把手则只要容下一个手指就可以了,这种“感性化”的设计比例避免因端茶壶倒水而引起手指麻木与刺痛感,不仅视觉舒适,而且满足消费者的触觉感性认知“手感好、把握舒服”。可见,良好的触觉设计可以提高整体设计的适用性,满足人类功能性需求,设计师Alafuro Sikoki设计的盲人专用提示式陶瓷杯,在杯子上印上一些突起的盲文,诸如“咖啡”、“茶”或者他们的名字等,相当于贴上了标签来帮助他们辨认杯子,也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经常拿错,这种触觉设计让他们使用时没有障碍,而且舒适。

(2)触觉与材料

产品必须以材料为媒介才能显示自己的实际用途。材料的变迁代表着时代的更替,同时也引领着设计潮流。而陶瓷产品形态中的材料可以带来视觉感和触觉感,并且两种感受是不能分开的,消费者对设计产品的触觉首先是通过所谓“视觉质感”调动起来的,再由他触摸加以验证。

索尼爱立信创意中心设计总监McihelSbauon说过:“第六感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材料显得很重要,它能让消费者在拿起产品后有一个完整的感官体验。”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也会根据设计的意图、宣传和展示的需要,设法唤起消费者的兴趣去触摸产品,而消费者常常会通过触摸来感受某些产品材料及其加工处理结果的质感,来形成不同的感性认知。

4 陶瓷产品形态的感性化设计方法

设计被视为一种观念、一种思想方法、一种生活方式,通过感性化设计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倡导更宜人、优雅的生活方式、质量和环境,而设计方法作为一种解决方法,与各种科学方法的结合成为一种趋势,例如感性工学设计方法在设计行业的引用,为陶瓷产品的设计引入了新视角的设计观念及方法。

4.1 感性工学

“感性工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还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缺少一致公认的权威解释,现有众多定义大多是日本学者所给出的。日本材料工学研究联络委员会认为:感性工学“经由解析人类的感性,有效结合商品化技术,于商品诸多特性中实现感性的要素”。广岛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系的长町三生教授认为:感性工学“将人们的想象及感性等心愿,翻译成物理性的设计要素,具体进行开发设计的技术。”他认为感性工学是一种人机学意义上的、以顾客需要为导向用于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因此,长町三生将这种技术定义为“翻译为设计要素的技术”。

感性工学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技术,它以理性的工学知识为基础,将人的感性信息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要素结合起来,用量化的方式予以呈现,把人的感性需要加入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它的精髓在于以定量研究为主,以理性的思路去研究感性的原理。

4.2 感性工学研究步骤

研究“什么形态的茶具可以畅销?”就陶瓷产品茶具的设计战略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将感性工学的设计方法应用到陶瓷产品的形态设计上,改善设计流程,提高设计企划工作的品质,希望能通过感性工学将顾客所期盼的陶瓷产品的形态具像化,因为真正成功的市场营销应该是“在消费者想要拥有那样的东西之前,先提出他们想要的东西”。正如南京艺术学院李立新教授在《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中对于定量研究的阐述:“定量研究更多地是利用对事物的量化的测量和计算,设计学科要科学的发展,对设计事物的量化的测量和计算是不可缺少的。

现通过对具体实例茶壶形态的研究,对消费者的感性需求进行定量研究分析,掌握消费者对茶壶形态的“期望形象”和“最喜欢的茶壶形态”。从而论证基于感性工学的陶瓷产品形态研究的可行性。基本步骤如下:

(1)收集产品样本

现代茶具中的茶壶形态种类众多,依据人对陶瓷产品形态的感性认知,可将其形态分为三类:自然形态、几何形态、人为形态。通过图书管、网站、杂志、广告等彩色媒体,广泛地收集不同类型的茶壶形态的样本,并以一定的方式分类、编号。

(2)收集感性词汇

通过参阅与产品相关的新产品书籍介绍、杂志、广告、相关新闻与报告,从中选流行用语与描绘用户的心理感觉的词语,并收集适合形容消费者对产品形态感性认知的形容词语汇,将收到的形容词利用主观形式,剔除不常用的或意义相近的形容词,将意义相对立的形容词予以配对,参考相关的研究,从而构成感性词汇资料库。

(3)挑选代表性产品样本与感性词汇

本阶段的目的是依据产品形态的拍摄角度类似性、形态的清晰度及形似性等因素考量,从第一阶段的多个产品样本中筛选出一定数量的代表性的产品样本,让一定数量的受测试者以多元尺度法(MDS)对样本进行精简、分类,再以聚类分析法对各个样本进行分群,共挑出代表性样本。而感性词汇的挑选也可以用受测者的主观判断加聚类分析法来辨别分析。

(4)建立意象空间

此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统计来建立。首先,将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的代表性感性词汇与所选的代表性茶壶形态样本结合起来,其次运用5点语意差异法的统计分析法编制成调查问卷,让受测者进行主观评测。选择受测者的范围要广,波及专业人员、业余人员、白领、民工、使用者、制造商、销售者等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群,触及不同的年龄阶段,其次,受测者对茶壶形态很关注,对待问卷态度很认真,证明调查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4.3 研究结果分析

运用感性工学设计方法获得受测者对茶壶形态的感性意象的结果,直接用形容词来对产品实例的意象表达,更加准确、直接,而且为系统提供了简洁、高效的检索方式,所以感性化设计方法便可以借助于感性工学的介入,此种表示方法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出感性词汇与茶壶样本的特征,还可以将数据图表关系直接存在数据库中,方便设计师根据消费者的感性需求提取设计要素。

5 结语

通过定量研究得到的数据库,不仅可作为协助产品语意发展的工具,还可通过其中的资料提供设计师多元的创意,并且设计者可以根据需求修改数据库中的感性词汇及设计元素,以方便设计进展。借鉴具体设计案例说明,如果要设计一套明代风格的茶具,但设计师对于明式风格之陶瓷茶具的特征并不了解,也可直接以一定的数据库系统的运作,设计出蕴含明式风格的茶具。

[1]杨永善.陶瓷造型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砚祖.设计艺术学研究[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

[3]李正安.陶瓷设计[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4]陈淞贤.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研究[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5]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2006.

[6]徐恒醇.设计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陈中梅.从物象到泛象——一种文艺研究的新视角[M].社会科学文献.1998.

猜你喜欢

陶瓷产品茶壶触觉
数字媒体技术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的视觉美感与当代陶瓷艺术设计
VR技术在工业陶瓷产品展示中的应用*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浅谈模块化设计在陶瓷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
食的触觉
带孔的茶壶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触觉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