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及其信息系统的现状
2013-04-18张成福
张成福
(辽宁省岫岩县林业局,辽宁 鞍山 114300)
早在1980年,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世骏先生就生态学的概念做了定义,生态学就是指研究生命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而林业生态工程是指: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我国从1978年开始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至今,一共实现了六大林业工程和十大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系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 林业生态工程及其信息系统的现状
林业生态工程及其信息系统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天然林保护工程及其信息系统;(2)湿地与自然保护区工程及其信息系统;(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及其信息系统;(4)长江中下游与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及其信息系统;(5)退耕还林工程及其信息系统。下面就这5个方面的信息系统的现状做简单介绍。
1.1 天然林保护工程及其信息系统的现状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国家中长远计划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以对天然林的重新分类和区划,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促进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发展为措施,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为根本目的。对划入生态公益林的森林实行严格管护,坚决停止采伐,对划入一般生态公益林的森林,大幅度调减森林采伐量;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大力开展营造林建设;加强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调整和优化林区经济结构;以改革为动力,用新思路、新办法,广辟就业门路,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解决职工生活问题;进一步发挥森林的生态屏障作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信息系统按照其开发和运作的平台环境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1)以网络信息平台为基础的系统;(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及计算机环境的系统,这也是当前天然林保护工程信息系统现状的两大最主要系统。
通过实践和现行系统运作我们得知:使得在以PC网络作为基础的省级、地级和县级的信息共享和快速传递,数据存储的准确性和唯一性保持与采集的同步,较为规范。在以GIS作为主要核心技术造就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信息系统时有效地加强了信息的空间管理,能够提供宏观上的布局走势,同时微观上的工程管理也就落实的较为精细,可以具体到山头地块,同时GIS系统实现了使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信息、人员以及资金有了分析和显示的功能。
1.2 湿地与自然保护区工程及其信息系统的现状
湿地是指天然、人工、永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低于6 m的海域地带等均属于湿地范畴。而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则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本身,而且还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区;狭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以保护特殊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而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即严格意义的自然保护区。
我国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工程的信息系统的建立目前主要是依靠VB设计语言编程和GIS控件而开发的一套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操作的程序,采用的模式是CLIENT/SERVER,操作系统选择目前比较可靠的 WINDOWS2007。这样建立的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工程的信息系统安全可靠,采集的数据能够及时反映现场的情况,为科学准确的决策预报湿地和自然保护区提供科学保障。
1.3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及其信息系统的现状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为固土防沙,减少京津沙尘天气而出台的一项针对京津周边地区土地沙化的治理措施。一期工程于2002年启动至今,二期工程正在筹划当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和优化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减轻风沙危害,紧急启动实施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生态建设工程。其具体的信息系统现状如下:
通过由专门的林业设计院(内蒙古林业勘察设计院)研究开发具有针对性的环北京区域的风沙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了对京津风沙治理的动态监控、科学监控,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实现时时的动态在线观测,从而为决策和治理布局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
1.4 长江中下游及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及其信息系统的现状
长江中下游防护林是指为了保护一江清水,充分的利用长江水利资源优势而建立的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三北防护林工程又被称为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
长江中下游及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信息系统虽然建设的起步比较早,但是其信息化的程度却不如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的信息化程度高。因为其区域较广,且涉及流域的信息管理,其主要的信息管理系统有以下2种类型:(1)基于DOS系统开发的软件信息系统;(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技术而开发的软件信息系统。这2个类型的系统实现了长江中下游及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动态监测和动态管理,对于防护林的评价、工程进度以及办公的信息做到了时时在线掌握。
1.5 退耕还林工程及其信息系统的现状
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最大的强农惠农项目,仅中央投入的工程资金就超过4300多亿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随着工程的实施,各工程县积累了大量的工程管理资料和信息,而现有的手工管理模式和手段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工程的管理需求,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工程的信息管理和档案管理问题已成当务之急。
国家对退耕还林相当的重视,从其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就可窥见一斑,退耕还林工程的信息系统常见的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1)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的退耕还林软件信息系统;(2)基于网络平台开发建立的软件信息系统;(3)基于数据库技术开发建立的软件系统;(4)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双重技术开发建立的软件信息系统。
2 结语
通过介绍我们了解了我国主要林业生态工程的分布及其信息系统的现状,从中得知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尚留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同时我们得知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系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同时保证工程的顺利有序进行,也同时在线监测工程的方方面面,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力保障了林业生态工程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1]王礼先,王斌瑞,朱金兆,等.林业生态工程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毕华兴,朱金兆.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管理网络初探[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5(6):76-81
[3]刘建培.林业生态工程档案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思考[J].林业科技开发,2003(7):135-136
[4]张锦芸.试论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J].甘肃林业科技,2004,29(1):78-80
[5]邹亚萍,李凡林.生态工程档案应实现网络化[J].中国林业,2001(3):25
[6]张会儒,张鸿文,冯益明.建设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信息管理和监测系统的可行方案[J].林业科技管理,2002(2):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