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经验互动的时代:再造“现成图形”

2013-04-18撰文鲁文嘉

创意设计源 2013年5期
关键词:实验者儿童画涂鸦

撰文:鲁文嘉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视觉信息涌入眼帘。这些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快速进入当代人的脑海,引领着一轮又一轮的时尚风潮。设计师手中的设计原稿也在这样的大潮下随波逐浪,只要输入关键词,轻触鼠标,庞大的网络资源库便立刻会把曾经需要花费几小时或者几天时间才能找寻到的资料在几秒钟内呈现在眼前,海量的“现成图形”冲击着设计师的视觉,使用“现成图形”已经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再设计”手段。如何再次使用“现成图形”,使之成为我们设计的新元素,已经成了当代设计的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

一、“现成图形”无所不在

在当今的生活中,每个可以接触到的物品都包含设计师的匠心。当一个成品灯泡呈现在我们眼前,或许你会发现它的灯座、灯管、灯丝、灯光……有着与众不同的美妙。优秀的设计师则会将这个成品重新“切片”“筛选”“组装”……使其成为另一组美妙绝伦的新设计元素。每一件组成我们生活的物品:灯泡、水管、梳子、眼镜、卫生纸卷……甚至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建筑,都是由颜色、形状和材质等基本元素构成的,在一定的情况下,他们呈现给我们的是独特的造型、色彩,有些物品因为有着历史或个人的原因带有特别的感情色彩,这些都是设计师可以拿来使用的“现成图形”。

日本静冈滨名湖畔的人造防浪堤

德国慕尼黑宝马大厦

除了这类“人造环境物”,天真无邪的儿童绘画和随心所欲的涂鸦,也是可以被使用的“现成图形”。未经任何培训指导的儿童,不经过理性分析,带有强烈的自发感情色彩,逾越透视、解剖、构图等常规法则,使用纯粹色彩,或随意涂写,或内心强烈宣泄而绘制的画作,被我们称为“儿童画”。他们绘画范围广泛,有时候是四周真实可见的风景、物品、人物;有时又是天马行空的随意想象,可能是宇宙中的陨石,也可能是任意飞翔的仙女,更可能是没人见过的大块头独臂怪兽……这些未经大人筛选、毫无逻辑,不存在透视,构图没有章法,充满了情感,色彩大胆纯粹、趣味横生的“儿童画”,近年来成了各路设计师不可或缺的灵感来源。

涂鸦,又是另一种被设计师拿来使用较多的“现成图形”。涂鸦被称为四大嘻哈文化(跑跳、说唱、街舞、涂鸦)的一种,街头涂鸦是很随意的艺术行为,涂鸦(Graffiti)的意大利文之意是“乱写”,而涂鸦其复数形式则是指在墙壁上乱涂乱写出的图像或画,凭自己的想象胡乱写和画,大多数涂鸦都是英文字母,也有卡通图画,有些内容甚至并不健康。他们随性地在公共建筑的墙壁、公共交通载体等地用喷漆绘制,具有强烈的个人宣泄情感和叛逆色彩。

这两种形式的图形都具有随意性的无章无法的非传统性,因而同样受到了设计师的青睐。除此之外,传统图案、视觉艺术作品、各种视觉符号等,也是设计师们可以从中找到养分的“现成图形”。

二、“现成图形”的分解和“再设计”

原封不动的“拿来主义”不是现代设计师的选择。我们应该做的是让“现成图形”为我所用,站在巨人的肩上展望,采纳前人的经验和成果,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新一代设计,这便是“再设计”理念。

“现成图形”之所以被设计者选中,是因为原图本身存在的某些特性。这可能是图像本身的含义、造型、色彩、肌理特征等,这些特征需要设计师用心提炼概括或夸张延伸。

因为“现成图形”一般是已经发表或已经被使用过的视觉形象,所以在人们的记忆中往往已经将各种图形按第一次植入大脑时进行了分类排列。设计师要使用这些形象就必须了解图形的原始含义和分类,深度发掘图形的内在含义,之后才能进行从原形到新图形的转化,这种过程是经过分解达到的。

分解转化的方法很多,常规使用的手法可以是将原形有意识地破坏,这个破坏的过程有点像“切片”。设计师必须打破人们对“现成图形”的定向思维,达到新的视觉兴奋点,一般采用裂像、残像、隐像等手法;或者设计师可以将原形的基本形态、结构以及典型特征加以提炼夸张,局部采取放大、显微手段,使用新形态、结构、特征覆盖或嫁接;另外还可以捕捉原形的可变因素,对原形的局部元素加以延伸、变异、转化。

德国慕尼黑伊萨尔河边人行道的涂鸦

分解原始图形之后,需要重造。参考图形创意的技巧,重造的手法就更多了。比如将“现成图形”解构后,保留可使用的具有特别含义和特征的部分,去除混淆视觉、对需要表达的新含义不明显的部分,组成新的视觉形象。又如利用不同含义的形与“现成图形”之间结构的相似性,以一种形象的一部分替换另一种形象来进行形同构,打破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表现出奇特的、新颖的视觉形象,产生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一定的心理效应。异形同构可以将不同风格的形态组合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让现代设计师乐此不疲的是“替换”。替换仿佛“偷梁换柱”,意指将“现成图形”的某一特定元素与另一种本不属于其物质的元素进行非现实的构造,传达出新的意义与表现形式以完成二次创造。“渐变”也是现代设计师常用的手法,将“现成图形”逐渐地演变成需要表现的新形象,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演变可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之间的渐变,也可以是相同外形中间内容的变化,还可以是一个图形的完整到残缺以及大小、方向的渐变等等。“现成图形”因为有着原有图形的特征,所以解构后对原图进行秩序和物理位置的更改,也是一种可行的重构方式。因为“现成图形”原有的比例关系已经进入受众的头脑,改变其原有的比例关系同样可以得到奇妙的设计新元素。另外还可以使用改变机理或质感,改变运动轨迹速度等等超现实方式。总之,现代设计师总是竭尽所能,使用各种手段将“现成图形”重造成新的元素,为我所用,而不是低级地简单重现“现成图形”。

三、“现成图形”在商业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职业的便利,在一个未来设计师摇篮式的教育过程中,我施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参与者是20岁左右的大二的学生,他们对儿童画、卡通形象这类“现成图形”比较熟悉。实验的目标是对一组桌边物品进行图形装饰。

首先实验者或翻找自己童年时代的画作,或轻击鼠标搜索,在大量可以收集到的儿童画作品中,选择了年龄偏小,成人指导痕迹较少的画作。这是因为儿童画中有灵气的造型,都是自己直观感受的支配下进行的。他们笔下的形象往往与现实的对象差距甚大,他们不懂追求形体的透视、比例,不受任何规矩的约束,他们只是天马行空地随意想象,单纯的使用线条和色彩。这是成人已经无法逆回的思维方式,是难能可贵的人类最初的情感在纸面上的宣泄。

卡通形象的选择没有特别倾向的设定,实验者选择了自己喜爱,偏向儿童画稚拙特征的卡通形象,大多是动物和人物形象。然后,实验者使用“现成图形”的原有绘画技法,制造新的视觉形象。他们利用原画作者具有特色的绘画轨迹和绘画工具,制造新的其他形象,类似于“模仿笔迹”。比如使用蜡笔,模仿孩子无法自控的歪歪扭扭地绘画;实验者还使用合适的图形进行联想,衍生同类视觉形象。这是对原画进行深入的挖掘,扩展其内涵的辐射面,在此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想象,制造出新的同类的视觉形象。例如,利用儿童画原图中的青蛙形象加添一组不同动作、不同装饰的青蛙集团军。实验者还可以抽取个别元素,制作新的视觉形象。找寻原画中有特色的个别造型或局部造型,创造新的视觉形象。例如,使用儿童原画中特别夸张纯色的特点,或是特别夸张一个眼睛的特点,或是特别强调绿色的使用等,利用这些明显的特征,制作新的造型。实验者也使用所选图形中的特定思维方式,制造新的视觉形象,他们寻找原画中特定的奇特思维方式,重新制造新的视觉形象。例如,儿童画的小作者会让各种动物、植物赋予人类的特征,或给予他自认为可以飞行的物品一些神奇的能力等,再创作的设计师也可以找寻这样的逻辑关系,进行新视觉的再创造。总之,在改造和处理“现成图形”时,需要用简洁的方法提取原形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元素,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夸张、强化、修饰和重组,以达到“再创作”的目的。

当一个再造的新视觉形象诞生后,实验者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它们使用在各种商品的装饰上了。这期间设计师可以再次规划和修正造型,使其以更适合的形式被使用在商品上。经过实验者的“再设计”: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原本稚拙的造型被完整保留了下来,他们被使用在一整套文具用品的装饰上,可以想象这些文具被小学生使用时发出的会心微笑;另有一些头像被衍生出系列“多胞胎”,改变了不同发型、服装、动作,被赋予了新的时尚元素,这些形象被恰当地使用在鼠标垫、杯子、调羹、时尚徽章等商品上,可以预见年轻一族热情接受这个系列的情景;还有些独眼的奇异生物被使用在了铅笔盒、垫板、笔记本上,运用在发卡、耳饰、钥匙链、吊坠……;一个普通的螺帽图形经过提炼,被使用在设计感极强的音响套装上。

这些从“现成图形”通过“再设计”得到的新元素被实验者运用到各类文化用品、各类餐具、洗漱用品、电脑周边用品等等,所有作品都令人耳目一新,唤起人类童年最初的原始情感,“再设计”的视觉形象被充分应用在各个领域,眼熟的旧的“现成图形”被赋予了新的升华。人类有情感,有记忆,有判断,对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和图案有着天生的喜恶倾向。历来如此,从古至今,这样的人类喜恶倾向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涤荡了我们的眼睛和灵魂。使用“现成图形”再设计,是对人类情感的尊重和升华。只要正确使用了前人的经验,再创作的新视觉形象同样具有灵魂。

猜你喜欢

实验者儿童画涂鸦
儿童画
如何鉴赏儿童画
创意涂鸦
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及对应的措施
喉气管狭窄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
加年华
我的儿童画
创意涂鸦
学不会珍惜
涂鸦等